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粗叶悬钩子

粗叶悬钩子 悬钩子(拉丁:Rubus alceifolius Poiret),为流苏莓、羽萼悬钩子、大乌等,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攀援灌木,《IUCN红色录》无危物种(LC)。悬钩子高达5米,被黄灰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疏生皮刺单叶,近或宽卵形生窄花序或近总状,腋生头状花序,稀单生;果近球期7-9月,果期10-11月。变种有深裂悬钩子。具有清热利湿、止瘀的功效。攀......
目录

形态特征

粗叶悬钩子攀援灌木,高达5米。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有稀疏皮刺单叶,近或宽卵形,长6-16厘米,宽5-14厘米,钝,稀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疏生长柔毛,并有囊状小突起,下面密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沿叶脉具长柔毛,边缘不规则3-7浅裂,裂钝或急尖,有不整齐粗锯齿,基部有5出叶柄长3-4.5厘米,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疏生小皮刺托叶大,长约1-1.5厘米,羽状深裂或不规则的撕裂,裂线形或线状披针生狭花序或近总状,也成腋生头状束,稀为单生;总,梗、花梗花萼浅黄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花梗短,最长者不到1厘米;苞片大,羽状至掌状或梳齿状深裂,裂线形披针,或裂再次分裂;直径1-1.6厘米;萼片卵形,有浅黄色至锈色绒毛和长柔毛,外萼片端及边缘掌状至羽状条裂,稀不分裂,萼片全缘具短尖头;花瓣宽倒卵形或近白色,与萼片近等长;雄蕊多数,丝宽扁,花药稍有长柔毛;雄蕊多数,子房无毛。果实近球,直径达1.8厘米,肉质,红色;核有皱纹。期7-9月,果期10-11月。

分布范围

粗叶悬钩子江西湖南、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生海拔500-2000米的向限山坡、山谷杂木林或沼泽灌丛中以及路旁石间。缅甸、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分布。

本种提示

粗叶悬钩子本种变异性较强,不但状、分裂程度、裂状以及托叶苞片的大小和分裂深浅均有变化,而且有成生狭花序至单腋生的类型,外萼片分裂程度也常无规律。过去某些分类家曾把同一地区的植物为数个不同的种,Focke把海南地区相同的类群定为海南悬钩子R. hainanensis Focke与淡黄悬钩子R. gilvus Focke。海南悬钩子与悬钩子的区在于苞片较宽,裂线形,非毛发状。淡黄悬钩子和悬钩子的区在于团集于腋或苞腋花梗较短。比较和研究了华南、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大量材料之后,观察到上述诸特征的变异情况,例如托叶苞片的大小及其分裂深浅,在同产地的植株上很不一致,又如在不同的生长花序花梗的长短不等,较幼嫩时均团集于苞腋或,外萼片的分裂程度在同一植株或同一花序.上也有变异。据态特征与地理分布,海南悬钩子和悬钩子实系同物异,而把淡黄悬钩子列为R.reflexus Ker var. hui (Diels) Metc.的异。R. rolfei Vidal in Phan. Cumilig Philip. 171. 1885. ——R. rolfei Vidal var. lanatus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81. 1908.据记载,本种和悬钩子近缘,惟植株较矮小,小无刺。产菲律宾及我国台湾。因缺乏资料,暂时难予解决。

主要变种

深裂悬钩子(变种)

本变种边掌状深裂,生裂,比侧生者大得多。

广东海南)。生沿溪林中。

主要价值

药用

入药,有活去瘀、清热止之效。草药

来源

蔷薇植物悬钩子的

中药化成分

粗叶悬钩子果实氨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690,苏氨酸(threonine)0.281,丝氨酸(serine)0.297,谷氨酸(glutamic acid)0.293,甘氨酸(glycine)0.418,丙氨酸(alanine)0.362,胱氨酸(cystine)0.141,缬氨酸(valine)0.385,蛋氨酸(methionine)0.047,异亮氨酸(isoleucine)0.328,亮氨酸(leucine)0.483,氨酸(tyrosine)0.139,苯丙氨酸(phenyla lanine)0.326,赖氨酸(lysine)0.304,组氨酸(histidine)0.230,氨酸(arginine)0.377,脯氨酸(proline)0.410。

果实维生素C10.63-11.71mg/100g,维生素B1 0.69μg/g,维生素B2 0.95μg/g,维生素E74.76μg/g,维生素A痕量。果实(mg/g,干基)含钾2.1667,钙0.738,镁0.4895,锌(μg/g):27.5952,(μg/g):49.6190,硒(μg/g):0.0408。

采集时间

全年可采。

性味

甘淡,平。

功用

祛瘀,清热止。治急慢性炎,肿大,军性血红蛋白尿乳腺炎外伤口腔

用法与用量

服:汤,0.5~1两。外用:研末撒或含漱

临床应用

治疗嗜盐菌食物中毒

单方

1、治黄疸炎:悬钩子、溪黄草各30克,葫芦、蛇草各15克,水冲红糖服。

2、治代偿性月经(倒):鲜悬钩子30克,土牛藤10克,独角金象10克,月季花6克,水,分2次服,连服3-5天。

3、治细菌性痢疾:鲜悬钩子90克,金银30克,仙鹤草21克,水,分2-3次服,连服3-5天。

4、治口腔炎、牙痛悬钩子30克,刺刁15克,水,漱含洗患处,日3次。

5、治乳腺炎悬钩子、蒲公英各30克,水温服,渣捣烂患处。

6、治咳嗽咯血悬钩子50克,仙鹤草15克,猪歌刺头30克,水2-3次服完。

7、治跌打损伤:鲜悬钩子全草捣烂,取汁30-60克,酌加童便或米酒调服,服后暖睡取微汗。外用鲜全草捣烂,酌加米酒患处。(药处如有灼热感觉,应立即除药,次日再。)

本品服常用量鲜30-60克,干品15-30克。孕妇忌服。

栽培技术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松土、清除杂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为,施用量可视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况下,每公顷施有机肥10"8'吨-200吨,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顷180公斤-240公斤,钾肥每公顷120公斤,耙人土。对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时问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选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生长停止时进,也就是霜降到来之前。悬钩子栽植的为2.5米-3米,株为0-5米-0.75米,如果种苗充足也可降为0.25米-0.35米生长结果表明,株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悬钩子完全占满间f若株0.25米-0.35米,则第二年就能占浦问,并且在第三年可结果收获。

培育

1.抚育要是松土和锄草。春季要进一次间松土和的锄草管理夏季土壤结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进整地,通常情况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间松土。果实采收后要进1次松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为在浆果采收过程中土壤严重踏实,杂草丛生,所以要进松土和中耕。夏初季要清除衰弱和损伤的部分根蘖,去掉多余条以防过密。还要剪除已结过果的两年生条,这项工作必须在收果后立即剪除,同时把多余的、折断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条全部剪除。2扶缚。扶缚也是悬钩子田问管理的重要容。扶缚就是利用支架将悬钩子干直立,避免结果后严重压弯,通过扶缚可有效地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采收

采摘悬钩子要适时进,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后。一般在成熟后的一二天采收。浆果采摘要带果托和部分果柄。采收的浆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箱里,相对湿度在90左右,在这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库等冷藏设施可选到长期保存浆果的。

悬钩子种植季

不分南北,温在0℃以上时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两季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栽植最佳时间。春季栽植的当年有少量挂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数能挂果,第3年进入盛果期,可连续结果30年以上。

盆栽悬钩子要选用径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并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换盆,栽植3年以上的悬钩子要换上径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产量。植株部要填入足够的基肥,以腐熟的土杂肥为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粗叶木

下一篇 粗叶卷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