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子
形态特征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10m。幼枝、叶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黄褐色柔毛或近无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黄色薄片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2-8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卵状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7cm,宽5-14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缘或具波状齿,两面疏生短毛或近无毛;侧脉3-5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长8-18cm,花序梗长3-6cm,具椭圆形叶状苞片,早落;花萼幼时绿白色,后紫红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花冠管细,先端5裂,裂片长椭圆形;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径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内,熟时蓝紫色。花、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灌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主要价值
版本一
【内容介绍】:
外用:敷贴。
【选方】①治气喘及风湿痛:臭梧桐花(带宿萼的果实)三至五钱。
②止牙痛:臭梧桐子,捣烂,和灰面、胡椒末共煎饼,贴在腮边。(《岭南采药录》)
版本二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 Chòu Wú Tónɡ Zǐ
【英文名】 Fruit of Harlequin Glorybower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的果实或带宿萼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
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附方】 ①治气喘及风湿痛:臭梧桐花(带宿萼的果实)三至五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止牙痛:臭梧桐子,捣烂,和灰面、胡椒末共煎讲,贴花腮边。(《岭南采药录》)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