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臭梧桐根

梧桐出自《图本草》所载蜀漆(常山苗)下,苏颂提及“海州出者,楸叶,八月,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本草纲拾遗》载有臭梧桐,又称牡丹,据《百草镜》云:“其尖,不甚大,槎之臭,上有红筋,夏,外有红苞成簇,色白五瓣,结实如豆,十一月熟,蓝色花叶皮俱入药。”《图本草》苏颂所指为马鞭草植物海州常山。《本草纲拾遗》所记载的臭梧桐既非海州常山,也非牡丹Cl......
目录

形态特征

臭梧桐根灌木或小乔木,高1.5~3(-5)米;小近于或略四棱,近于无毛或被短柔毛,皮孔卵形,长5~14厘米,宽2~9.5厘米,端渐尖,偶或骤尖,基部楔形以至截形,通常全缘,有时疏生不规则的锯齿,两面近于无毛,或很少有柔毛,有时仅沿叶脉生短柔毛,叶片有臭味;叶柄长2~8.5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聚伞花序生及生于腋,二歧分枝,疏,少花序梗长3~6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末次侧轴上着生三朵苞片状,,长1.4~1.7厘米,早落。花萼绿白色,近于钟状,中部稍膨大,长1.3~1.5厘米,近于无毛,萼管短,5深裂,裂卵形,长约1.1厘米,每裂有三条细脉花冠白色,管长1.8-2厘米,裂,长6~11毫米,雄蕊花柱长突出。核果近球,幼时绿色,成熟后蓝黑色,直径6~8毫米,通常分裂为2~3个坚果,包藏于红色,稍增大的宿萼,果熟期宿萼裂通常向外反折。期6~9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喜阳光,较耐、耐旱,也喜湿土壤,能耐瘠薄土壤,但不耐积水。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

分布范围

原产于华东、华中至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华北、燕青园艺中种。

主要价值

性味

①《浙江民间草药》: 味苦,性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归经】入肝经

【功能治】

疟疾湿痹痛,压,食积饱胀,小儿疾,跌打损伤。

①《本草图》:治疟。

②《浙江民间草药》:消食,湿。治压。

③《四川中药志》:治食积饱胀,小便不利及小儿疾。

【附

①治湿痛:梧桐根三至五钱。水服。(《浙江民间草药》)

②治外一切乳毒:臭梧桐,春、夏取头三个,秋、冬取,捣烂绞汁。对陈热服,取汗为度。(《验广集》梧桐)

③治跌打:梧桐根服之。(《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臭梧桐花

下一篇 臭梧桐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