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臭梧桐花

梧桐出自《图本草》所载蜀漆(常山苗)下,苏颂提及“海州出者,楸叶,八月,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本草纲拾遗》载有臭梧桐,又称牡丹,据《百草镜》云:“其尖,不甚大,槎之臭,上有红筋,夏,外有红苞成簇,色白五瓣,结实如豆,十一月熟,蓝色花叶皮俱入药。”《图本草》苏颂所指为马鞭草植物海州常山。《本草纲拾遗》所记载的臭梧桐既非海州常山,也非牡丹而为......
目录

形态特征

臭梧桐花海州常山灌木或小乔木,高1.5—3(-5)米;小近于或略四棱,近于无毛或被短柔毛,皮孔卵形,长5—14厘米,宽2—9.5厘米,端渐尖,偶或骤尖,基部楔形以至截形,通常全缘,有时疏生不规则的锯齿,两面近于无毛,或很少有柔毛,有时仅沿叶脉生短柔毛,叶片有臭味;叶柄长2—8.5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聚伞花序生及生于腋,二歧分枝,疏,少花序梗长3—6厘米,近于无毛或被微柔毛,末次侧轴上着生三朵苞片状,,长1.4—1.7厘米,早落。花萼绿白色,近于钟状,中部稍膨大,长1.3—1.5厘米,近于无毛,萼管短,5深裂,裂卵形,长约1.1厘米,每裂有三条细脉花冠白色,管长1.8-2厘米,裂,长6—11毫米,雄蕊花柱长突出。核果近球,幼时绿色,成熟后蓝黑色,直径6—8毫米,通常分裂为2—3个坚果,包藏于红色,稍增大的宿萼,果熟期宿萼裂通常向外反折。期6—9月,果期9—11月.

臭梧桐花海州常山为落灌木或小乔木,嫩棕色短柔毛,单叶对生,,长5-16cm,先端渐尖,基部多截形全缘或有波状齿,两面近无毛,叶柄2-8cm,伞房状聚伞花序着生部或腋间,尊紫红色五裂至基部。花冠细长筒状,端五裂,白色红色核果球状,兰紫色,整个花序可同时出现红色尊,白色花冠和兰紫色果实的丰富色彩。果期6-11月。

生长环境

臭梧桐花海州常山喜阳光,较耐、耐旱,也喜湿土壤,能耐瘠薄土壤,但不耐积水。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栽植成活后,除当年在定植 施基肥仆,一般人第二年以后就必再施肥。病虫害少,常山,红、白相间,朵繁密似锦,特是每逢“十 . 一“国庆期间,亮蓝紫色的球果,与红、白同时宿存在端,艳丽可爱,是”十一“点缀园林,院的既可观,又可观果的优良木。宜丛植在院,山坡,路旁,溪边。

主要价值

臭梧桐花海州常山入药,有祛湿,清热利尿,止痛,平降压之效。臭梧桐叶梧桐根另设专条。

药品简述

臭梧桐花(药用干品)出处:(《纲拾遗》)

龙船花(《泉州本草》)。

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24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和溪边,村旁。

资源分布:原产于我华东、华中至东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华北、燕青园艺中种。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菲律宾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植物梧桐

功用治:治头风痢疾疝气

用法与用量:服,汤,2~3钱;研末或浸酒

① 治头风梧桐花阴干,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临卧下。(《医集听》)

② 止痢:隔年梧桐花汤服。(《纲拾遗》)

③ 治疝气偏坠:鲜梧桐花五钱。捣烂服。(《泉州本草》)

繁殖方法

臭梧桐花海州常山以播种、扦插、分株等法进繁殖实生苗须 3-5 年后,而分株当年便能。为了保持海州常山旺盛生长,将植株栽于土壤深厚、光照条件好的环境下,栽植土壤须增施有机肥,并在生长初期保持灌水,保成活。每年为促进植株强,扩大株丛,须增施追肥,促进旺盛生长条萌力强,于生长早期剪去干或摘去顶芽,促进侧萌生。在生长旺盛,蕾未成前,通过修剪保持株满。秋季不要施肥,以增加植株性能,有利于越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臭樟

下一篇 臭梧桐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