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车前状垂头菊

车前状垂头菊(:Cremanthodium ellisii)为菊科垂头菊属的植物。分布在克什米尔、喜马拉雅以及中国大陆的甘肃、云南青海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400米至5,6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沼泽草地、高山流石滩及河滩,前尚未由人工栽培。伴生植物有早熟禾、萎陵菜、老麦、湿扁蕾藏茴香驴蹄草。多年生草本。肉质,多数。直立,单生,高8-6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花序分枝,上......
目录

形态特征

车前状垂头菊多年生草本。肉质,多数。直立,单生,高8-6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花序分枝,上部被密的铁灰色长柔毛,下部光滑,紫红色,条棱明显,基部直径达1厘米,被厚密的枯叶柄纤维。丛生具宽柄,柄长1-13厘米,宽达1.5厘米,常紫红色,基部有筒状鞘,叶片卵形、宽至长,长1.5-19厘米,宽1-8厘米,先端急尖全缘或边缘有小齿至缺刻状齿,或达浅裂,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下延,近肉质,两面光滑或幼时被少许 白色柔毛,叶脉羽状,在下面明显突起;卵形、卵状长线形,向上渐小,全缘或边缘有小齿,具鞘或无鞘,半抱头状花序.1-5,通常单生,或排列成伞房状总状花序,下垂,辐射状,花序梗长2-10厘米,被铁灰色柔毛;总苞半球,长0.8-1.7厘米,宽1-2.5厘米,被密的铁灰色柔毛,总苞8-14,2层,宽2-9毫米,先端急尖,被白色毛,外层窄,披针层宽,卵状披针黄色,长1-1.7厘米,宽2-7毫米,先端钝急尖,管部长3-5毫米;管状深黄色,长6-7毫米,管部长2-3毫米,冠毛白色,与花冠等长。瘦果,长4-5毫米,光滑。果期7-10月。

本种分布广,变异大。生于西藏西部高山地区(海拔5600米)者体态低矮,各部器官均小型化,直径约1厘米,总苞宽约1厘米,而生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地区,尤其是云南四川省,不仅植株高大,而且各部器官也变大。其次是叶形的变化,到狭长,乃至宽线形全缘,有齿至浅裂,头状花序单生,有时多达5个,总苞被毛或偶有光滑,黄色,偶有紫色,存在或缺如等。面对这样的变异,用任何一个单独的特征很难划出种下等级的明晰界线,因而并了一些前人的种下等级,仅保留了一个紫变种和新组的无的变种。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400-5600米的高山流石滩、沼泽草地、河滩。

分布范围

产自西藏云南西北部、四川青海、甘肃西部及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西部,模式标本产地),克什米尔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来源】 菊科车前状垂头菊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 Maxim., f. ellisii (Hook. f.) Good.,以全草入药。

性味】 甘、苦,温。

【功能治】 祛止咳,宽胸咳嗽,痨伤及老年虚弱头痛

【用法用量】 2~4钱。

变种

祁连垂头菊(变种)

本变种不论其体态,还是叶形和毛被均与原变种雷同,唯头状花序而有所区

西藏(比如)、青海(祁连山,模式标本产地)。生于海拔3000-4600米的高山流石滩。

垂头菊(变种)

本变种要以紫红色,丛生长达30厘米,宽至6.5厘米而显然不同。

四川西北部。生于海拔4000-4300米的灌丛中、草坡、高山草甸。模式标本采自道孚。

异名

  • Cremanthodium ellisii (Hook. f.) Kitamura var. ramosum (Ling) Ling et S. W. Liu
  • Cremanthodium ellisii (Hook. f.) Kitamura var. roseum (Hand.-Mazz.) S. W. Liu
  • 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 Maxim.
  • Cremanthodium plantagineum Maxim. var. ramosum (Ling) Ling et S. W. Liu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车前

下一篇 车前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