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圆盖阴石蕨
植物形态
植株高达35厘米。根状茎横走,粗约1厘米,木质,两侧稍压扁,密被蓬松的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宽约1.5毫米,基部卵圆形,红棕色,盾状着生。叶远生;柄长12-1 4厘米,粗约2.5毫米,棕色,无鳞片;叶片阔三角状卵形,长18-25厘米,宽12-18厘米,渐尖头,基部近圆形,三回深羽裂或三回羽状;羽片10-15对, 互生,斜向上,彼此接近, 基部一对较大,长10-12厘米,宽约4厘米,长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近对称,上侧紧靠叶轴,具短柄 (长3-5毫米) ,二回深羽裂或二回羽状;小羽片10-12对,互生,上先出,有极短柄或近无柄,略斜向上,彼此接近或略疏离,基部一对或上侧一片略较大,椭圆披针形,长2-3.5厘米,宽0.7-1.2厘米,急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上侧与羽轴平行,羽状或深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椭圆形,基部上侧一片较大,长3-4毫米,宽约2毫米,全缘或上缘有一角状浅裂;从第二对羽片起向上逐渐缩短,披针形,二回浅羽裂,裂片全缘。叶脉不明显,小脉单一或分叉。叶 革质,干后棕色,光滑。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上缘,通常每裂片1-2枚;囊群盖半圆形,宽过于高,全缘,棕色,以阔基部着生,两侧分离。
![]() | ![]() |
生境分布
医药作用
【别名】:白毛蕨、树蕨萁(云南)、 倒水莲、白龙鸡(广西全州凌乐)
【功效分类】:祛风药;利水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祛风解痉,利水化湿、接骨续筋的功能。用于破伤风、扁桃体炎、肾炎;外用治风湿痛、跌打损伤、骨折。
![]() | ![]() |
详细信息
门中文名: | 蕨类植物门 |
纲中文名: | 蕨纲 |
目中文名: | 真蕨目 |
科编号: | 0 |
科中文名: | 骨碎补科 |
科拉丁名: | Davalliaceae |
属中文名: | 阴石蕨属 |
属拉丁名: | Humata |
种中文名: | 半圆盖阴石蕨 |
种拉丁名: | Humata platylepis (Bak.) Ching in Chien et Chun |
其它属名: | |
种下等级: | |
生境: | 林中树干上 |
海拨低限: | 1400 |
海拨高限: | 153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
国内分布: | 广西;贵州;云南 |
所在卷册: | 6(1) |
医药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