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鱼黄草
形态特征
缠绕草本,植株各部分近于无毛。茎圆柱状,具细棱。叶卵状心形,长3~13厘米,宽1.7~7.5厘米,顶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稍波状,侧脉7~9对,纤细,近于平行射出,近边缘弧曲向上;叶柄长2~7厘米,基部具小耳状假托叶。聚伞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花序梗通常比叶柄短,有时超出叶柄,长1~6.5厘米,明显具棱或狭翅;苞片小,线形;花梗长0.3~0.9(~1.5)厘米,向上增粗;萼片椭圆形,近于相等,长0.5~0.7厘米,顶端明显具钻状短尖头,无毛;花冠淡红色,钟状,长1.2~1.9厘米,无毛,冠檐具三角形裂片;花药不扭曲;子房无毛,2室。蒴果近球形,顶端圆,高5~7毫米,无毛,4瓣裂。种子4或较少,黑色,椭圆状三棱形,顶端钝圆,长3~4毫米,无毛。花果期夏、秋季。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2800米的路边、田边、山地草丛或山坡灌丛。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份】种子含多糖、由97%葡萄糖和甘露糖(1 :1),3%半乳糖组成;种子油中含3.5%二烯酸、9.3%三烯酸。
【用法用量】内服:3~10g。
外用:适量,捣敷。
相关变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