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半夏

半夏 半夏(拉丁: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俗:地珠半夏、守田、和姑等,天南星半夏植物半夏块茎,直径1~2厘米,具须根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珠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
目录

形态特征

块茎,直径1~2厘米,具须根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珠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绿色淡,长披针,两头锐尖,中裂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长1.5~2厘米;檐部长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

浆果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期5~7月,果8月成熟。

分布范围

半夏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以外,全国各地广布,生长于海拔2500米以下,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是旱地中的杂草之一。朝鲜、日本也有。

繁殖栽培

繁殖

一是块茎繁殖半夏栽培2~3年,可于每年6月、8月、10月倒苗后挖取地下块茎。选横径粗0.5~10cm、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作种,小种作种优于大种。将其拌以干湿适中的细砂土,贮藏于通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

二是珠繁殖。夏秋间利用叶柄下成熟的珠条栽,10~16cm,株6~10cm,,每放株3~5个,覆土厚1.6cm。同时,施入适量的混肥,既可促进珠萌发生长,又能为母块茎增施肥料,有利增产。

三是种子繁殖。二年生以上的半夏,从初夏至秋冬,能陆续结果,此法在种苗不足或育种时采用。从秋季后约10d佛焰苞枯萎采收成熟的种子,放在湿沙中贮存。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呈中性反应的砂质壤土或壤地种植,也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在平原地区种植半夏,需选择能浇能排、地势较高的地块,种植前一定要挖好排水沟。选好地后,于10~11月,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化熟化。

田间管理

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温度过高烧苗。去膜前,中午从厢两头揭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以炼苗,之后即全部揭去。出苗后结松土,随时除掉田间杂草。去膜后,地面应及时浇水松土保墒。珠膨大期需水较多,应保持土壤湿润疏松。雨季应排除积水。

生长需要培土,在6~8月,成熟的珠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培土,追肥2次。生长期长出的蕾全部摘掉,促使块茎生长肥大,以提高产量。11月半夏枯萎后,将地上部和掉落的珠收集,其中珠地膜平铺在高畦的面上。

病虫防治

白星病:4~5月发生,发病初期可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共喷2~3次。

斑病:于发病初期喷1:1:120 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或用大蒜1kg加水20~25kg喷洒;同时拔除病株烧毁。

防治红天蛾: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洒,每5~7d喷1次,连续喷2~3次。

主要价值

功能

半夏 实拍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结。用于多咳喘,痰饮眩悸,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生用外治痰核

药理作用

呼吸系统作用

1、镇咳:半夏中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注射,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神经所致的咳嗽均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0.6g/kg 的镇咳作用接近可待因1mg/kg。

2、祛:大腔注射半夏可明显抑制毛果芸香碱对唾液的分泌作用。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邹积隆等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作用越强。

消化系统作用

1、镇吐、催吐: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生半夏则能“戟人”“令人吐”。半夏能延长硫酸铜致犬呕吐的潜伏期或不发生呕吐,能拮抗皮下注射盐酸去水吗啡犬的呕吐,此作用不受川乌的影响。

2、 抗溃疡作用:半夏醇沉液能减少液分泌,降低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蛋白酶活性,保护黏膜,促进黏膜的修复,具有抗大幽门结扎溃疡消炎痛溃疡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3、对的影响:半夏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能使小中皮质酮上升,增强皮质酮对肝脏氨酸转氨酶的诱导作用,升高肝脏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环系统作用

1、抗律失常作用:给犬静注射半夏,可使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有效率为97%。可使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动过速迅速转为窦性律,有效率为96%。

2、抗凝作用:半夏具有较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降低全黏度、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能力。半夏蛋白是已知的唯一只与醇而不与葡萄糖结的一种具有凝集素作用的蛋白质,与兔红细胞有专一的凝活力,浓度低至12μg/mL 仍有凝集作用。此外,半夏蛋白对羊、狗、猫、豚、大、小鸽子的红细胞也有凝集作用,但对人、猴、猪、鸡、蟾蜍等的红细胞无凝集作用。提示:半夏蛋白的细胞凝集作用不仅具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并存在细胞类专一性。

抗肿作用

半夏在临床上有半夏对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癌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半夏提取物对HeLa 细胞、小白实验肿180、HCA实体肝癌)、U14(鳞状上皮型子宫颈癌移植于小白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夏总生物碱对慢性病细胞(K562)有抑制作用,能损伤悬浮生长的K562细胞态,抑制其增殖。

半夏中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皮系统激活活性,能增强网状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的发生和增殖。甲醇提取的半夏多糖组分具有多核白细胞诱导能力,由此推测,半夏可能是通过活化多核白细胞,导致肿破坏的细胞反应。

秦志丰等应用中药金龙蛇服液及参麦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胃癌患者35 例,结果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体力指数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2 组肿标志物癌抗原C(CEA)及肠癌抗原(CA199)与治疗前比较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抗早孕作用

半夏蛋白被认为是半夏中抗早孕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给怀孕7 天的小鼠皮下注射半夏蛋白250μg,50%小流产,无小死亡。半夏蛋白30mg/kg 对小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抗早孕率高达100%,给药24小时,就可见浆孕酮水平下降,子宫膜变薄,胚胎停止发育

半夏蛋白直接注入子宫角能产生明显抗兔着床作用,注射500μg,抗着床率达100%。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半夏蛋白的定位,表明该蛋白结子宫膜腺管的上皮细胞膜上。

半夏蛋白能与甘聚糖结,它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该蛋白结了母体和(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为所致。

镇静催眠作用

半夏75%乙醇提取物给小,能显著延长小热痛刺激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减少由乙酸起的小扭体反应次数。在对小活动的影响和异戊巴比妥钠对生半夏催眠作用的影响实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半夏蛋白酶抑制只抑制蛋白酶对酰胺、酯、血红蛋白和蛋白的水解,不能抑制凝乳蛋白酶、舒缓激肽释放酶、枯草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各自底物的水解。抑制猪胰蛋白酶水解酰胺、酯、血红蛋白和蛋白的质量抑制比值分为1:0.71、1:0.88、1:0.71 和1:0.71。从化分子大小的范围看,半夏蛋白酶抑制应属大分子抑制

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半夏腔注射,对毛果芸香碱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亦有报道服时,唾液分泌先增加后减少。

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在一般临床量范围半夏配伍川乌草乌附子不会出现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但临床应用时还需慎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半夏具有神经毒性,其水溶性成分加入乙酸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起蛙及小痉挛和使蛙瞳孔大的物质;滤液中则含有使蛙产生中枢性及箭毒样松弛的物质。生半夏误服微量即可中毒,所以生半夏毒性中药管理,临床需炮制后使用。此外,半夏还有对局部黏膜强烈刺激性、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其他作用

1、促细胞分裂作用:半夏蛋白的促细胞分裂作用亦有动物种属专一性,它促使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但不促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

2、降压作用:半夏浸膏对离体蛙和兔呈抑制作用。对犬、猫和兔有短暂降压作用,具有快速耐受性。静注时小上腺皮质功能有轻度刺激作用。若持续给药,能起功能抑制。

炮制

半夏半夏过不同法的炮制后所得中药饮的功效各有侧重。生半夏多外用,消肿结;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偏于降逆止呕;法半夏善和燥湿半夏入药应据不同的病症特点,理选用相应的炮制品,以保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半夏炮制炮制的工艺不同,其成品在性状上也略有不同。

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浸,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 净半夏,加白矾(8kg)溶化,再7天,用水洗净,取出置不锈钢锅,加入剩余的白矾,先用武,后用文约3小时,以无白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再闷约3天,切薄,阴干。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成品为、类或不规则的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微,味微涩、微有麻感。

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浸,每日换水2~3次,至起白沫时(约7天),换水后加白矾(每100kg净半夏,加白矾4kg)溶化,3天后,弃去矾水,再7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再加入白矾4kg 溶化。加姜水(取鲜姜8kg,加水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并,晾凉)至半夏中,矾姜水再7 天后,用水洗净,切尝无麻辣感,取出置不锈钢锅,加入剩余的白矾和鲜姜,先用武,后用文约3小时,至外无白为度,加入少量水,取出,晾至七成干时,再闷3天,阴干。

每100kg净半夏,用白矾12.5kg、鲜姜10kg。姜半夏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表面为棕色至棕褐色。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质硬脆。微香,味淡、微有麻感,嚼之略黏

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浸泡10~12天,每日轻轻搅拌换水2次,至无干,再用白矾浸泡3天,去白矾水,用水再2天,加甘草石灰液(取甘草20kg,加水2次,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pH 值为12.0以上,至尝微有麻感,切面呈均匀黄色为度,取出,洗净,阴干或低温干。每100kg 净半夏,用甘草20kg、白矾2kg、生石灰30kg。

该品呈类球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微,味淡略甘、微有麻感。

临床应用

1.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热互结之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12枚,甘草9g。上七味,以水一斗,取六升,去渣,再,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结除,又善降逆止呕。

2.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9g。以水七升,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半夏苦辛温燥化痰结,降逆和为君。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悟》)上扰半夏9g,天麻茯苓橘红各6g,白术15g,甘草3g。生姜大枣二枚,水服。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植物研究

半夏中分离得到15个化物,分大黄酚,丁二酸,正十六碳酸-1-甘油酯,3-O-(6'-O-棕榈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烯,对二羟基苯酚,羟甲基糠醛,邻二羟基苯酚及β-谷甾醇,胡萝卜苷。

植物文化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

某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称由来

由来

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夏天也过半,故半夏

半夏半夏农本草)的称甚多,分有:三半夏山西河南、广西),三步跳(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麻芋果(贵州),田里、无菜、老鸦眼、老鸦芋头山东),燕子尾、地慈姑、球半夏、尖半夏(广西),老黄咀、老和尚扣、野芋头、老鸦头、地星(江苏),三步魂、麻芋子(四川),小天老星、药狗(东北、华北),三头草、三棱草(上海),洋犁头、小天南星福建),扣子莲、生半夏土半夏、野半夏江西),半子、三、三三角草、三兴草(甘肃),地文、和姑、守田(古称),地珠半夏云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锅铲叶

下一篇 半圆盖阴石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