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茅根

白茅根 白茅(拉丁:Imperata koenigii (Retz.) P. Beauv.),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的干白茅表面黄白色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微,味微甜。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皆产。本品呈长,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
目录

形态特征

本品呈长,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微,味微甜。

分布范围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

炮制

1、白茅:洗净,微润,切段,干,除去碎屑。

2、茅炭:取净白茅段,置锅,用武加热,至表面焦黑色,取出凉透。

性味

甘,

归经

膀胱

功效

凉血,清热利尿

用于吐血,衄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配伍

1、竹木入肉:白茅烧末,猪脂和涂之。入成肿者,亦良。(《肘后》)

2、吐血不止:用白茅一握,水服之。(《千金翼》)

3、小便出:茅汤,频饮为佳。(《谈野翁》)

4、解中毒,恐烂五脏:茅汁,饮一升。(《千金》)

用法用量

服,9~30g。鲜品加倍。止炭用,清热利尿宜生用。

胃虚,溲多不渴者忌服。

植物文化

论述

1、《本》:劳伤虚羸,补中益,除瘀血热,利小便。

2、《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

3、《本草纲》:止吐衄诸伤寒逆,肺热喘急水肿,解毒。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茅花

下一篇 白英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