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英

白英 白英(拉丁:Solanum lyratum Thunberg),母猪藤、排风藤龙葵亚属草质藤本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白英株长达3米;多分枝及小密被长柔毛;或琴,基部心形或戟全缘或3-5深裂,裂全缘,中裂卵形,先端渐尖,两面被白色长柔毛;叶柄被长毛;花序生或腋外生,花萼环状,萼齿卵形花冠蓝紫白色,裂披针花药......
目录

形态特征

白英草质藤本,长0.5-1米,及小均密被具长柔毛。

互生,多数为琴,长3.5-5.5厘米,宽2.5-4.8厘米,基部常3-5深裂,裂全缘,侧裂愈近基部的愈小,端钝,中裂较大,通常卵形,先端渐尖,两面均被白色发亮的长柔毛,中脉明显,侧脉在下面较清晰,通常每边5-7条;少数在小上部的为心脏,小,长约1-2厘米;叶柄长约1-3厘米,被有与相同的毛被。

聚伞花序生或腋外生,疏,总花梗长约2-2.5厘米,被具的长柔毛,花梗长0.8-1.5厘米,无毛,端稍膨大,基部具关节;萼环状,直径约3毫米,无毛,萼齿5枚,具短尖头;花冠蓝紫色或白色,直径约1.1厘米,花冠筒隐于萼,长约1毫米,冠檐长约6.5毫米,裂披针,长约4.5毫米,先端被微柔毛;丝长约1毫米,花药,长约3毫米,孔略向上;子房卵形,直径不及1毫米,花柱丝状,长约6毫米,柱头小,头状。

浆果球状,成熟时红黑色,直径约8毫米;种子近盘状,扁平,直径约1.5毫米。期夏秋,果熟期秋末。

生长习性

白英白英的图片喜生于海拔600-2800米的山谷草地或路旁、田边。白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旱、耐、怕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好。重粘土、盐碱地、低洼地不宜种植。

分布范围

白英产中国,日本、朝鲜、中南半岛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

白英白英白英白英繁殖法以种子繁殖,亦可扦插分株繁殖

10-12月采集成熟的果实,先用30-50℃温水浸泡24小时,置清水中揉搓洗,除去果肉及杂质,晾干应随即下种,或将种子与3倍的细沙混均匀,置室阴凉处贮藏,于翌年春播种。播种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最为适宜,在整好的苗床上,浅沟条播或撒播,条播,20-25厘米横向沟,深1-1.5厘米,播幅宽7-9厘米,种子用5-7倍的土灰或细土拌匀,均匀地撒入沟,然后覆盖过筛的细肥土厚1厘米左右,畦面盖草,保温保湿,7-10天出苗,及时揭去盖草,加强田间管理,培育至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出圃定植。撒播时先将畦床灌水湿润,然后将种子土灰或细土均匀地撒于畦面上,撒盖薄薄一层过筛的细肥土,播后用竹扫把轻轻拍打,最后盖草保湿,出苗后揭去,当苗高3-5厘米时进间苗,每隔7-10厘米留壮苗1株,培育1年即可移栽。

扦插育苗

春季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选1-2年生发育充实、健壮、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条,取其中段,剪成长20-25厘米的插条,留上部1-2,置500×10-6奈乙酸溶液中浸泡3-5分钟,40-50厘米沟深15-20厘米,每隔7-10厘米斜插土中,出地面1/2-1/3,覆土压紧,浇透水,保湿,半个月左右可生,秋季可移栽。

分株繁殖

白英萌蘖力极强,于秋冬将植株地下土面,砍伤皮,覆少量肥土,翌春即可萌蘖新苗,然后带挖取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栽培技术

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于整好土地上,50-70沟,深15厘米左右,7-10厘米栽入幼苗1株,栽正、栽直,覆土稍高于原土痕,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和追肥:白英幼苗生长缓慢,生长初期要勤中耕除草,每年进4-5次,第1次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浅松土除草,结松土每亩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1500kg,促使幼苗生长健壮,以后每个月除草1次。

排灌水

干旱季要灌水保苗,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

设立支架

当苗高30厘米以上时,在间用竹杆或树搭设支架,牵蔓攀援向上生长,改善间通透光条件,增强作用,促进生长,有利增产。架高1.7米左右,两间用横杆连接,使之稳固。

采收加工

在夏、秋生长旺盛时期收割全草,每年可以收割2次,收取后直接晒干,或洗净鲜用。

注意事项

白英湿湿候,耐阴湿。适宜砂质壤土及粘壤土栽培。分繁殖,掘起老株,分时切要小,并抹上新高脂膜防水分发、防晒抗旱、防感染。栽种后用新高脂膜喷施在植物表面,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作用强度,保护植株茁壮成长。栽种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松土,培土追肥。适时喷施壮灵,可使植物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综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以保来年的成长。

病虫防治

白英夏季叶片易受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可用10%杀灭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灭蚜松乳油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灭。

主要价值

白英药用价值

白英以全草及入药,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抗癌等功能,治感冒发热黄疸炎、胆囊炎、胆石症、子宫糜烂、肾炎水肿等症,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尤其对子宫颈癌肺癌、声带癌等有一定疗效。

白药宽映干资:全株治感冒,小儿高热,炎,咳嗽湿《滇药录》。宽映干资:全草或治感冒发烧,黄疸炎,白带肾炎水肿湿《民族药志一》。

地上部分(白英):甘、苦,清热解毒,祛湿,化瘀。用于湿热黄疸湿关节痛,带下病,水肿淋证丹毒疔疮,癌白毛藤):苦、辛,平。用于牙痛头痛,瘰疬,肿,漏。 果实(鬼):酸,平。明。用于目赤牙痛

《中华本草》记载,其昧苦,微,入,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抗癌等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黄疸炎、胆囊炎、胆石病、肾炎水肿子宫颈糜烂、癌症等疾病。

化学成分

白英分离鉴定了11个化物,包括6个异黄酮类,3个苯甲酸类衍生物、1个三萜和1个单糖苷。鉴定为:苷(ononin)、染料木苷(genistin)、5-羟基苷(5-hydroxyl ononin)、素(formononctin)、大豆素(daidzein)、大豆苷(daidzin)、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rmaldehyde)、香草酸(vanillie acid.)、原儿茶酸(protoeatechuie acid)、阿拉伯呋喃糖苷乙酯(elhyl--Ⅱ·D-ambinofuramⅪide)、熊果酸(ursolie acid)。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茅根

下一篇 白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