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菜
形态特征
苦蝶子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也叫苦荬菜、苦菜、凉麻、鹅食等。过去苦碟子为田间野草,不为人们所重视。即使有人采集也是做鸡、猪饲料用。近年来,由于人们追求绿野食品,发现苦碟子嫩根及叶有清热解毒、凉血消痈、利湿等功效,又可炒食,也可做汤。尤其洗净蘸酱生食,清脆微苦,爽口宜人,饭店酒家常以“大丰收”拼凉盘,供食客享用。苦碟子生于山野、田间、路旁,分布很广,近年有人工栽培。
植株高30—80厘米。全株无毛。基生叶多个,矩圆形,长3.5—8厘米,宽1—2厘米,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长成柄,边缘有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矩圆形,无柄。茎生叶花期枯萎。花为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有细花梗;总苞长7—8毫米,外层总苞片小,长约1毫米。两性花,花冠黄色,舌状花瓣,长7—9毫米。瘦果,黑褐色,长椭圆形,有棱,果长l一2毫米,冠毛白色。 苦碟子有圆叶种,叶矩圆形,叶片较大,叶缘有稀疏浅锯齿;花叶种,披针形,叶片窄,叶缘缺刻较深,近全裂。 苦碟子适应性强,抗性也强,耐低温。早春气温5—10℃,开始萌发,是较早上市的野菜品种。
生长习性
生长机制
萌动期:每年春季3月底,当气温稳定在10 ℃左右时,宿根隐芽开始萌发。
出苗展叶期:3月下旬至4月初,气温在10-15℃左右时,出苗展叶。当气温在2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
花蕾出现期:中华苦荬菜经过旺盛的营养生长期,营养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入生殖生长,形成花枝并现花蕾。最早发现花蕾的时间是4月10日,比较集中的时间是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旬。观察发现,开花后的老株只要营养积累达到需要,就会不断从基部抽生花枝并在枝上现蕾,这种现象一直可以持续到7月上旬、中旬。9月中旬、下旬,中华苦荬菜经过炎热的夏季,再经过短暂的营养生长期,又开始抽枝现蕾,只是后期抽枝、现蕾数比较零星分散。
开花期:中华苦荬菜比较集中的开花期为4-5月,零星开花期可持续到9月中旬、下旬至10月初。每株从花蕾形成到花朵开放需7-8天,每天每一大分枝开放花序1-3个,顶端的头状花序先开,依次往下。每天早晨6:00左右太阳升起的时候,头状花序开放,一直持续到下午4:50左右开放的花朵全部枯萎,即当天开放当天枯萎。阴雨天不易开花。
果实成熟、采集期:开放的花朵,经过授粉,7天左右果实就会成熟,4月下旬就可采到种子,比较集中的采种期在5月。当头状花托上的果实自然蓬松呈头状时采收,最佳时间为每天下午4:00左右,此时的种子达到自然成熟,但没有脱落,种子呈棕红色,饱满,质量好,而且收获效率高。如果采集太早,种子未充分成熟,质量下降;采集太晚,多数种子随微风飘落,收获效率低。如果每天上午采集,采集到的种子只有成熟种子的1/3-1/2。遇到刮风、下雨天气需提前采收。阴雨天结实率降低。
枯萎休眠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气温急剧下降,中华苦卖菜地上部分叶片的营养逐渐转移到根部积累起来,植株枯萎,生理活动减慢直至停止,进入越冬休眠期。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田野、河边灌丛或岩石缝隙中。
在中国山西太原,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位于汾河公园,海拔800米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5℃,霜冻期为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40-190天,年降雨量500毫米左右。土壤质地以砂质土壤为主,pH值介于7.5-8.5之间,平均为8.1,属于偏碱性土壤。中华苦荬菜属于喜光性药用植物,其自然分布区多在路边、田间地头、山地及荒野等光线充沛的地方,这些地区砂粒含量多,有机质少,土壤贫瘠,而中华苦荬菜能在这些区域正常生长,足见中华苦荬菜是一种极耐贫瘠的药用植物。在分布和栽培条件好的砂壤土中,中华苦荬菜的根系更加发达叶片更宽更长,长势更旺,而生长在透气透水较差的黏土中,中华苦荬菜的根量少,叶片细而窄,长势差。
分布范围
山苦荬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南部及西南部,原苏联、朝鲜、日本、越南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山苦荬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它的适应性较强,广泛地分布于海拔500—4000m的山坡草地乃至平原的路边,农田或荒地上,为一种常见的杂草。 本种耐旱也较耐寒,在北方干旱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其他沙质地上也见有生长。它在海拔3300—4000m高寒的 青藏高原亦可适应。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区,返青较早,而在晚秋季霜冻后亦可短期存活。山苦荬为根蘖型草本。以种子和根蘖进行繁殖,但以 营养繁殖为主,在内蒙古地区一般4月上、中旬返青,4—5月为营养期,5—6月为开花期,6—7月结实,其后为果后营养期,10月上旬枯黄。
繁殖栽培
栽培方法
栽培季节:山苦荬耐热、耐寒、适应性强,可春种夏收、夏种秋收,早秋种植元旦前收获,以及冬季大棚生产等。一般大棚生产,在寒冬到来之前育成壮苗为宜.即苗期避开1月份寒冬季节。早春播1~3月中棚内播种育苗,标准棚筑2畦,中间开1条沟,深翻筑畦,浇足底水,种子撒播畦内,覆盖籽泥,以盖没种子为度,平铺塑料薄膜(2层薄膜l层地膜),一般10~15天出苗,逢阴雨低温时间出苗更长些。齐苗后揭除地膜,通风换气,白天要防高温伤苗,晚上防冻害;夏播4~6月露地育苗,选择高势地,2米连沟,深翻施腐熟厩肥,筑畦整平。浸种3小时,待种子晾干后播种。育苗床浇足底水,将种子散播在畦面上,并盖好籽泥,浇足水,如遇高温干旱,畦上覆盖遮阳网,齐苗后早晚揭网,苗床肥水要适中,不宜过干;秋播7~9月,山苦荬育苗要浸种催芽。方法是将种子用纱布包好后浸水3~4小时,然后取出放入冰箱冷藏室内10~15小时,有75%出芽即可播种。秋播育苗最好用小拱棚或大棚,出苗后注意土壤墒情,不宜过干过湿,并及时拔除杂草,确保排水通畅;冬季栽培可于11-12月播种育苗,前提是大棚要施好基肥,翻耕作畦,6米宽的大棚作2畦或3畦,播种田床土要削细,隔天浇足底水,然后撒播,每分地播籽150克左右,可供种植大田3亩左右,播后撒一层营养土盖没种子,再平盖一层塑料薄膜或地膜。出苗后及时揭去平盖的薄膜,加强管理,做好通风换气和保暖工作。 育苗技术:山苦荬夏秋栽培,必须催芽播种,否则难以保证育苗成功。因山苦荬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超过25℃或低于8℃不出芽。简单易行的发芽方式是: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4—6h,然后捞起沥干,装入丝袜内可选择以下3种方法催芽。
河沙催芽法即在阴凉处铺上湿润的 河沙20—30Cm厚,然后将浸泡过的种子撤在河沙表面,再铺1—2cm厚湿河沙,并用新鲜菜叶盖上。 保温瓶冰块催芽法将浸泡好的种子,吊在瓶内,在瓶内加上清水、冰块,并达到15—20,每隔1天冲洗1遍并坚持换水和加冰块。
冰箱低温催芽法把浸泡好的种子用 纱布包好,放入15—20℃的冰箱内、并坚持每天冲洗1遍。上述催芽约经2—4天,有60%—70%出芽即可播种。适宜季节可直播育苗、冬春可在拱棚内保温育苗,夏秋季节育苗和生产最好采用遮阳网遮光降温生产。
合理密植:季节不同,苗龄差异较大,夏秋需20—30天,冬春需50—70天,一般4—6片真叶即可定植。株行距要求15cm*20cm。
田间管理:山苦荬一般采取平畦栽培,山苦荬有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行株距20厘米左右。定植前深翻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公斤,碳酸氢铵80~100公斤,2米连沟,深沟高畦。苗龄4~5叶定植,秧苗健壮,株行距10~15厘米,平畦栽培。春播露地移栽,施足腐熟 厩肥,每亩施 碳酸氢铵80公斤。定植后浇足定根水,如遇干旱,以肥水促进,25~30天即可上市,亩产量1800~2000公斤。秋播7~9月正遇高温干旱季节,且常暴雨,移栽后应浇足活棵水,用遮阳网覆盖5~7天,活棵后如遇阴雨天可解除遮阳网,肥水适中,有利于山苦荬正常生长,20~30天即可上市,一般亩产量1600~1800公斤。秋冬播10~11月在露地移栽,12月份遇寒潮侵袭,需移栽在大棚内,25~30天即可上市,亩产量1500公斤左右。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mz施优质厩肥5000kg,二铵40kg,尿素20kg, 硫酸钾20kg或草木灰200—300kg,作成1.5米连沟的畦。定植时浇好定植水,1周后浇足缓苗水、缓苗后配合浇水冲施提苗肥(尿素15kg),后期重施促棵肥(尿素30kg),定植缓苗后及时中耕、深锄以利于蹲苗,促进根系发育。整个生长发育期,保持田间湿润,土壤疏松。定植的管理方法同莴笋基本相同,须加强肥水管理,既要保持充足水分,又要防止过湿而造成水渍为害,同时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防治
山苦荬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可用多菌灵、克露等防治,虫害主要是 蚜虫,可用吡虫啉等防治, 霜霉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8%瑞霉—锰锌50g对水20kg和70%乙锰(己磷锰锌)50g对水15kg交替使用、预防效果更佳:灰霉病、菌核病、用50%速克灵粉剂50g兑水40-50kg喷雾,病害严重时,可酌情加大药量。喷药时间应选晴天午后3时或雨后转晴叶面不带露水时较好。 收获:定植后根据各种条件不同,约30~50天即可收获,亩产量约1000-1500公斤,冬季要长一些。收获时夏季在早上进行,冬季温室内应在晚上进行,可用刀子在植株近地面处割收,掰掉黄叶、病叶,捆把或装筐即可销售。如果进行长途运输,还要进行预冷,或在包装箱内放入 冰决(冰块周围容易发生冻害)。
采收方式
①掰叶采收。为了延长生长期,延长市场供应期,大多采用掰叶采收。即每隔5—7天掰外叶数片,保留足够生长的内叶和心叶。
②一次性全株采收。春天,苦碟子叶片长到5—7厘米时,植株吴呈鲜嫩状态,即可将全株挖出上市。再行整地播种。
③温室采收。近年苦碟子温室大棚栽培较多。为了在新年、春节高价期上市,可在大棚内用调光控温方法,抑制苦碟子生长,待到新年、春节上市,可成倍增加收入。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中药材
【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 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Bunge) Hance,以全草入药。5~6月间开花时采收全草,晒干。
【功能主治】止痛。用于头痛,牙痛,胃肠痛及中小手术后疼痛。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 0.4~1两。
【各家论述】
《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采收和储藏】5-7月间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和华东。
【动植物形态】抱茎苦荬菜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粗壮而垂直。茎直立。基生叶多数,长圆形,长3.5-8cm,宽1-2cm,先羰急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边缘具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长圆形,长2.5-6cm,宽0.7-1.5cm,先端急尖,基部耳形或戟形抱茎,全缘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长5-6mm,外层总苞片5,极小,内层总苞片8,披针形,长约5mm;舌状花黄色,长7-8mm,先端栽形,5齿裂。瘦果黑色,纺锤形,长2-3mm,有细条纹及粒状小刺,喙长约0.5mm,冠毛白色。花、果期4-7月。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
其他价值
嫩叶可做饲料,也可供观赏
鉴别方式
性状鉴别全草长20-40cm。茎多数,光滑无毛,基部簇状分枝。叶多皱缩,完整基生叶展平后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cm,宽1-4cm,先端尖锐,基部下延成窄叶柄,边缘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有时全缘;茎生叶无叶柄。 头状花序排列疏伞房状聚伞花序,未开放的总苞呈圆筒状,长7-9mm,总苞片2层,外层极小,卵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薄膜质;瘦果狭披钳形,稍扁平,红棕色,具长喙, 冠毛白色。气微,味苦。以色绿者为佳。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本品长短不一。根呈倒圆锥形,具少数分枝。茎呈细长圆柱形,上部具分枝,直径1.5-4mm,表面绿以、深绿色至黄棕色,有纵棱,无毛,节明显;质较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尖飞出,断面略呈纤维性,外圈黄绿色,髓部呈白色。叶互生,多皱经空、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2-5cm,宽0.5-2cm。先端急尖,基部耳状状抱茎。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片2层。舌状花,黄色,雄蕊5,雌蕊1枚,柱头2裂,子房上端具多数丝状白色冠毛。瘦果,黑色,类纺锤形。气微,味微甘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类圆形,边缘呈微波状。表皮细胞1列,细胞类言形或长方形,外表具角质层。下表皮有1-2列细胞,切微延长,类圆表;皮层较窄,有2-3列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叶绿素;内皮层细胞1列,凯氏点明显,细胞较大,类扁长方形。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新月形,细胞细小,呈不规则形。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线粗成,导管大小不等,多单个呈径向排列。木纤维众多,排成较厚的环带。髓部宽广,细胞壁微木化,向内细胞较大,稍老的茎有髓腔。 粉末特征:呈灰绿色。①冠毛断片甚多,直径约10μm,呈疏锯齿分枝状。②花粉粒随处可见,类圆形,萌发孔5-6,表面具剌状凸起,直径16.8-22.4μm。③木纤维碎片易见,单个散在或2至多个成束,直径约14-23μm。④花冠碎片易见,表皮细胞呈乳关关突起。⑤丁字毛多见,但多不完整。⑥叶表皮气孔不等式。茎表皮气孔可风险中卫细胞类扁长方形。⑦梯纹导管或螺蚊导管碎片多见,单个或2-3列存在,直径约16-30μm。
【性味】味苦;辛;腥
【中药化学鉴定】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液35ml,浸渍30min,回流加热30min,趁热滤过,滤液在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10ml,煮沸,趁热滤过,滤液用石油醚(60-90℃)适量除去色素,水液再用乙酸乙酯10ml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95%乙醇6ml溶解,供下述试验:①取乙醇提取液1ml,加少量镁粉,加工厂浓盐酸5滴,沸水浴上加热3min,溶液由黄变到橙色。(检查黄酮类成分)②取乙醇提取液,用毛细管点于滤纸上,在紫外灯下观察显灰蓝色荧光,点加3%碳酸钠溶 液后,斑点显黄色,在紫外灯下观察,显亮黄色荧光。
化学成份
本品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甙(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羟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还阳参甙(crepidiaside)A及毛连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 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 芹菜素(apigenin), 槲皮素(quercetin), 山柰酚(kaempferol)。花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及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种子油中含玟鸠菊酸(vernolicacid)13.7%。叶中还含维生素(vitamin)C。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