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糠谷老,花颖发展成畸形叶状体,大多不实或间有少数子粒。用手搓时可散落棕色粉末状的卵孢子。华北、东北、西北等种植粟米的地区常有发现。具有清湿热,利小便功效。用于尿路感染,浮肿,小便不利。别名】:糠古老、看[阅读全文:]
摘要: 苦丁(拉丁学名: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别名地丁草、苦地丁。是罂(yīng)粟科地丁草组二年生灰绿色草本。苦丁高10到50厘米,具主根。茎自基部铺散分枝,灰绿色,具棱。基[阅读全文:]
摘要: 苦丁茶(Leaf of Chinese Holly, leaf of Broadleaf Holly),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及华南地区等地,是纯天然[阅读全文:]
摘要: 苦刺,是茄属植物,云南是“植物王国”,可以作为食物的植物颇丰。以花作食而言,云南的大部份地区都有采食其中的一种白茨花(又叫苦刺花)的习俗。每逢冬去春来彩云之南的时候,山野、溪边、丘壑,到处绽开了嫩绿带白[阅读全文:]
摘要: 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苦骨、川参、凤凰爪、牛参。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阅读全文:]
摘要: 苦参实(学名:Brucea javanica )是 苦木科、 鸦胆子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别名:老鸦胆、苦榛子、苦参子、鸦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鸦胆的果实。灌木或小乔[阅读全文:]
摘要: 苦地丁(学名:Corydalis bungeana Turcz.),是地丁草的别称,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别称有紫堇、彭氏紫堇、苦丁等。苦地丁其根细而长,根棕褐色;茎柔弱,高15~40厘米,基[阅读全文:]
摘要: 苦地胆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地胆草或白花地胆草的根。夏末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味苦、辛,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之功效。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眼炎,黄疸,肾水肿,月经不调,白带,疮疖,湿疹[阅读全文:]
摘要: 苦壶卢(又名:苦葫芦)是一种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软毛;卷须有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略相等,有2~4浅裂,先端短尖或钝圆,边缘具不规则波状短齿,基部心形,叶两面均被软毛;叶柄很[阅读全文:]
摘要: 小葫芦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软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0-20cm,顶端有2腺体,被毛;卷须纤细,上部分2歧,初时被微柔毛;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阅读全文:]
摘要: 一种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茎、枝具沟纹,被软柔毛,果实哑铃状,下部大于上部,长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性苦,寒,有毒。可用于治水肿,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龋齿,聤耳。【 苦壶卢蔓的功效介[阅读全文:]
摘要: 直立草本至亚灌木,高1-2m。茎直立,具分枝,全体密被黄硬毛和针状刺。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为叶片之半。【药名】苦天茄【类别】祛风止痛药;清热解毒药【拼音】kǔ tiān qié【别名】 苦颠茄、黄角[阅读全文:]
摘要: 苦夭,中药名。又名钩夭(《尔雅》),苦板(《纲目》),轮蓟(《苏南种子植物》),狭叶蓟、牛刺犁、小样刺米草(《湖南药物志》),小蓟(《广西中草药》)。中国蓟多年生草本,高1~1.5米。茎直立,有分枝,具[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