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木

苦木,中药。为苦木植物苦木的干,夏、秋二季采收,干性味;有小毒。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苦木植物苦木的干。味苦,性。归大肠。清热,祛湿,解毒。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3~4.5g;1~3g。外用适量。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晒干;喷淋清水,稍润,切丝,晒干。苦木......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苦,性

归经

大肠

功效

清热,祛湿,解毒。

主治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4.5g;1~3g。外用适量。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晒干;喷淋清水,稍润,切丝,晒干。

生理特性

苦木,落灌木或者小乔木。其,长短不一,直径0.5~50px;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及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黄色,嫩色较浅且部较大。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落;小卵状长或卵状披针,近无柄,长4~400px,宽1.5~150px;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边缘具纯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微,味极苦。常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产地

产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苦木叶

下一篇 苦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