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参

苦参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野槐、好汉、苦、地、地槐、山槐子、苦、川参、凤凰爪、牛参。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等。落灌木,高1.......
目录

形态特征

皂角苦参丸灌木,高1.5~3m。柱状,外皮黄白色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cm,互生;小15~29,叶片披针至线状披针,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有短柄,全缘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淡黄白色;旗瓣匙翼瓣,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荚果线形,先端具长,成熟时不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黑色期6-7月,果期7~9月。

培育方法

人工栽培

苦参

生态条件

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冬季子变黄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7~8月中旬果实成熟,全年生长期约210天,种子千粒重49.63g。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

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h,或进沙藏,1:3混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d,南3~4月,北4月播种,65cm,株30cm播,每播种8~10粒,覆土2~3cm。1hm2播种量22.5~37.5kg,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d即出苗。苗高15~16cm时,匀苗、补苗,每留苗3~4株。

2、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浇水、培土,每年追肥l-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8月间,以粪肥和厩肥为

栽培要点

生物特性

苦参土壤要求不严 7-8月中旬果实成熟,全年生长期约210d,种子干粒重49.63g。

种子繁殖

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h或进沙藏,1:3混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d,南3-4月,北4月播种,65cm,株30cm播,每播种8-10粒,覆土2-3cm。1hm2播种量22.5-37.5kg,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d即出苗。苗高15-16cm时,匀苗、补苗,每留苗3-4株。

中药属性

性味归经

性味】 苦,

①《本》:"味苦,。"

②《录》:"无毒。"

③《本草从新》:"大苦,大。"

归经】 入大肠小肠

①张元素:"少阴。"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

③《本草新编》:"入大肠。"

用法用量

苦参服:汤,3-10g;或入。外用:适量,水熏洗;或研末;或浸洒搽。

/宜人群

胃虚者忌服。

①《本草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②《医入门》:"弱者慎用。"

③《本草疏,:"久服能损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炮制

?除去残留头,大小分,洗净,浸泡至约六成透时,润透,切厚,干

地理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应用价值

作用

1.美容护肤作用:性,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养,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管细胞活力,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2.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对堇色毛癣菌、同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作用:苦参碱在体外对小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4.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5.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巴豆起的肿胀起的小腔渗出增加、大角叉菜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6.抗律不齐作用:苦参碱能对抗氯仿-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室性纤颤.对氯仿吸入所致的小室纤颤、乌头碱诱发的大律失常、氯仿-上腺素诱发的兔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律失常.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药理功用

抗肿作用

苦参碱具有抗癌活性,小腔注射500μg.d组2mo存活率为40%,而对照组在23天全部死亡。氧化苦参碱则对此无作用。苦参碱在体外具有降低小腔巨噬细胞抑制P815肿细胞增殖的效应。槐果碱(Sophocarpine)亦有抗癌活性,在实验小对S-180、U-14.ECA、L等株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及其不同比例混的A、B、C碱对S-180实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单体生物碱的抑率均在35%以上,不同比例混的C碱量在113mg/(kg·d)时,连续腔注射给药10天抑率达61.38%,比总碱提高23.5%,与单纯苦参碱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苦参碱对慢性粒细胞病外周多向造祖细胞集落产生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0.76,最佳抑制浓度为100mg/L。苦参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病细胞,在量为8mg/ml时,可显着地诱导病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

升白细胞作用

苦参氧化苦参碱可防止小因MMC、环磷酰胺所致小白细胞减少症,静注射或肉注射30mg/kg苦参总碱和100mg/kg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家兔外周白细胞数有明显的升高作用,而且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家兔升白作用的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和白细胞计数峰值与苦参总碱相比,在给药后的18天基本是一致的,升白效果优于醇。在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苦参碱对家兔X线600伦照射后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实验中,苦参总碱组从给药5天后到第19天,白细胞计数基本保持在6000/mm3以上,而对照组直到22天才恢复上述水平;氧化苦参碱的升白效价不高于总碱,苦参碱则未见治疗效果。氧化苦参碱对家兔60钴r-射线500伦全身照射后起的白细胞减少症,量率为31伦/min,显示一定防治作用,在量率为120伦/min无防治作用。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4LD50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静注射显着对抗乌头碱和氯仿-上腺素诱发的大律失常;腔注射显着对抗氯仿诱发的小室纤颤,也提高乌头碱诱发大律失常所需的用量,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律失常和结扎前降支诱发的律失常。给兔静注射30mg/kg氧化苦参碱,缩短上腺素诱发的律失常恢复时间,治疗给药平均缩短43%,预防给药平均缩短22%。静注射42mg/kg槐果碱可对抗氯化钙诱发的小室性律失常和乌头碱诱发的大律失常;静注射l6mg/kg能提高哇巴因起兔早搏和心脏停搏所需用量,也能对抗冠阻塞-再灌流诱发犬律失常,但不能对抗氯化钙-乙酰碱诱发小房颤(扑)和氯仿-上腺素诱发兔律失常。静注射l/5 LD50的槐定碱(11mg/kg)可预防或治疗乌头碱诱发的大律夫常,也可提高豚对哇巴因起各种律失常的耐受量,防止氯化钡和氯化钙诱发大律失常。1/10 LD50量(5mg/kg)显着缩短上腺素起兔律失常时间,且作用持续时间远较奎尼丁长。也能提高兔室电致颤阈值,且随静注射量增大而提高,还能量相地降低氯仿或四氯化碳诱发的小室颤率,以及对抗四氯化碳-上腺素起的兔律失常。苦参生物碱有扩张管和对急性的保护作用。对麻醉家兔可起明显的降压作用,一般降压20mmHg左右,持续2-3分钟恢复正常;对离体兔管能立即起扩张,并且持续10分钟左右;对急性失心脏能延长其停搏时间,延长时间为7分钟左右;对垂体后素所致急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氧化苦参碱可增加兔房收缩力,且有良好的量-效系,9μm不影响兴奋性,但缩短功能不应期;降低上腺素诱发房自律性的阈浓度;减慢房自动律,并降低CaCl2对房的正性频率作用。中毒量(360μm)可降低收缩力和兴奋性。氧化苦参碱50μmol/L可拮抗异丙上腺素的正性频率作用。而氧化苦参碱(100μmol/L)在培养细胞较低(高)浓度可使以α(β)受体介导产生负(正)性频率作用。苦参碱可减慢豚右房自动频率,增加右房收缩力和降低左房MDF(最大驱动频率),并呈量依赖系;其负性频率,正性力和负性MDF作用均呈直线相苦参碱可抑制乌头碱诱发大左房自律性作用或延长乌头碱诱发自动律的潜伏期和减慢其初始频率;也可提高哇巴因诱发豚右房律失常和上腺素注射液诱发豚左房自律性的阈浓度,并对哇巴因的正性力作用有增强效应。苦参碱能被Ca2+通道阻滞维拉帕米(1μmol/l)显着抑制,且抑制平滑大于,提示苦参碱的正力作用可能与激活Ca2+通道有苦参碱可提高大浆中cAMP含量和降低cMP水平,对组织cAMP和cGMP含量无显着影响。槐定碱可提高大浆中cAMP水平和组织中cAMP含量。氧化苦参碱50μmol/L和250μmol/L对丝裂霉素C所致体外培养细胞损伤乳酸氢酶含量升高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能减轻由缺糖缺氧造成的细胞损伤,但对氯丙嗪所致的细胞损伤无保护作用。肉注射氧化苦参碱具有明显延长小异体游离移植存活期的作用,并随量加大其作用增强。苦参总黄酮125-250μg/ml时,能减慢培养乳细胞团自发搏动的频率,并能对抗细胞团自发性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律失常。苦参总黄酮对小吸入氯仿所致室纤颤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LD50为23.9±1.1g/kg,治疗指数为3.56。给家兔静注射苦参总黄酮8g和30g/kg,30-60分钟后,能明显对抗氯仿-上腺素起的律失常。完全对抗率分为40%和70%。静注射苦参总黄酮20-40g/kg,对静注射乌头碱所致大律失常有明显地治疗作用。第一次治疗有效率达63%,第二次治疗的有效率为84%。大注射苦参碱能显着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所致的律失常给麻醉大注射苦参总黄酮30g/kg和60g/kg,呈现明显地负性自律性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随量的增加而增强。

苦参平喘祛作用

苦参要是通过兴奋β受体,尤其是兴奋中枢的β受体,解除气管痉挛及抑制抗体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而产生平喘作用的。苦参碱在有钙或无钙克氏养液中,均能对抗乙酰碱氯化钡兴奋离体豚、大气管和肠管的作用。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对组胺致喘豚的平喘效果与茶碱基本相似,1小时平喘率都在90%以上,而对照组在15%左右;平喘时间上,茶碱在6小时平喘率是55%,苦参总碱则在80%以上。槐果碱Ach的致喘作用比茶碱强,其平喘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中脑的β-受体而起作用。酚红排泌法明、小苦参总碱、黄酮0.8g/kg,有明显祛谈作用。

安定作用

苦参总碱50-100mg/kg能明显抑制小的自由活动;400mg/kg对小被动活动明显抑制;100-200mg/kg能抑制孤独小的欧斗攻击为;苦参总碱25-40mg/kg与冬眠灵(5mg/kg)用,可致小翻正反射消失,100-200mg/kg苦参总碱能明显加强0.5mg/kg平对小自发活动的抑制作用;苦参总碱50-200mg/kg与腔注射阈下量的戊巴比妥钠20-25mg/kg用,可致小入睡;分与硫喷妥钠(腔注射,40mg/kg)、水氯醛(腔注射,200mg/kg)用,能显着加强其中枢抑制作用。亦能明显对抗中枢兴奋苯丙胺(腔注射,4-6mg/kg)及咖啡因(50mg/kg)所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苦参总碱对士的宁及戊四氮所致的惊厥不但无对抗作用,反而使其惊厥增强和增加其动物死亡数;苦参总碱单独使用有轻度的镇痛作用,与阈吗啡用,可显着增加其镇痛百分率。

过敏作用

苦参碱可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为免疫抑制,其抑制50%T细胞增殖的浓度为0.55-0.56mg/ml;抑制IL-2产量的浓度为0.1mg/kg。

免疫抑制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在1/5 LD50量下对小免疫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兔、大肉注射氧化苦参碱150mg/kg或100mg/kg对被动或皮肤过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兔血清IgE抗体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腔注射氧化苦参碱200mg/kg·d,共21天,对小速发型变态反应起的死亡有保护作用。

其它作用

肉注射氧化苦参碱能明显对抗巴豆油、角叉菜(大)和酸(小)诱发的渗出性炎症。兔灌、皮下注射、静注射、腔注射和肉注射苦参苦参注射液及苦参碱均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钠量有显着增加。苦参50%甲醇浸膏具有抗盐酸乙醇所致的溃疡作用,其活性成分为苦参酮(Kurarinone)。此外,苦参碱体外均有抗菌作用,体作用强度与氯霉素相当,醇浸膏体外有抗滴虫作用,其强度与蛇麻子相近。

参碱毒性

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时发生痉挛,终则呼吸停止而死。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恐系起因于脊髓反射的亢进。对家兔的最小致死量为0.4g/kg。苦参生物碱对冷和温动物均有起痉挛和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接受较大量药物的小出现跳、痉挛性抽搐等兴奋现象;静注射家兔始出现畏惧不安,最后呼吸困难而死亡。槐果碱当大量(150mg/kg)注入家兔体时,起静压下降、呼吸次数明显减少,呼吸麻痹中毒死亡。苦参生物碱LD50测定结果报道不一致。苦参总黄酮给小注射的LD50为103.1±7.66g/kg。小肉注射和静注射氧化苦参碱的LD50分为256.74±573.6mg/kg和144.2±22.8mg/kg。灌肉注射苦参浸膏小的LD50分为14.5g/kg和14.4g/kg。小鼠皮下注射苦参结晶碱的LD50为571.2±48.8mg/kg犬肉注射苦参碱结昌(200mg/kg)或苦参浸膏(0.1g/kg),鸽肉注射苦参生物碱(100mg/kg)均未见中毒症状苦参避孕栓对小白阴道、宫颈无刺激性。

【使用法】

1.法。将苦参50克放入到水中30分钟,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浸全身。

2.苦参熏洗。将苦参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水热。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苦参足。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苦参4.苦参。治疗妇科带下瘙痒、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和各种便血疾病,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药物毒性

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为有毒植物,其毒性为种子有毒。人中毒后出现以神经系统为症状,有流涎、呼吸和搏加速、步态不稳,严重者惊厥,因呼吸抑制而死亡。牛、马食干45克以上,猪、羊15g以上均可出现中毒要有呕吐流涎、疝痛、下痢、精神沉郁、搐搦和痉挛。马中毒死亡前还有出汗、体温下降、呼吸浅慢律不齐等,中毒后先出现中枢神经抑制,然后间歇性抖动和惊厥,进而中枢深圭抑制,呼吸麻痹,数分钟后跳停止死亡。人服10克干的水即有镇静催眠作用,临床应用已确认还有抗律失常作用。

典药

1.治痢疾:陈苦参350克 粉甘草350克.碾为末.用姜5克与陈一撮水用药 大人服一钱婴儿服1.5~2.5克.(《众妙仙》)

2.治痢不止:苦参焦为末 水梧子大.每服十五米饮下.(《仁存堂》)

3.治漏出 肠风毒下苦参(切 湿晒九次为度 黄为末净)500克 地黄浸一宿熟 捣烂)200克.加蜂蜜.每服10克,白滚汤或送下 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

4.治齿缝出苦参50克,枯矾5克.为末;日三揩之。(《普济》)

5.治谷 食毕头旋怫郁不安而发黄 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150克 龙胆.为末牛胆如梧子大.以生麦汁服五 日三服。(《肘后》)

6.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各200克.上三味 末之炼蜜如小豆大.饮服三 加至十。(《金匮要略》当归贝母苦参

7.当归贝母苦参:处当归15克,川贝母粉3克(分冲),苦参15克,百部15克,前胡12克,白前10克,杏仁1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桑白皮10克。用法与用量:服上5后,咳嗽气急已减大半,黄稠、黄腻苔已除,上加减共服10,诸症消失,病告而愈。疗效:热蕴道瘀阻,宣降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化痰逐瘀。

苦参

食材营养

食疗作用

苦参味苦、性,归大肠

善降泄;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祛杀虫的功效。

治时热发狂,热毒结胸消渴湿热泻痢,肠风便血,带下阴痒黄疸,小便赤涩,风疹瘙痒,疥癣,麻湿毒疮疡。

食物相克

苦参藜芦,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制作指导

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常与黄柏龙胆草等用;用于周身痒,疥疮顽癣,常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常与子等同用。

2. 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湿疹、疖疮、癣疥、麻等。可水外洗,亦可水服。

3. 能治疗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常配车前子、木通同用。

其他相

【各家论述】

2.《本草纲》:苦参黄柏之苦,皆能补,盖取其苦燥湿除热也。热生湿生虫,故又能治杀虫。惟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增之患,诸药皆然,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湿热杀虫之义。

7.《农本草》: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肿,补中,明止泪。

8.《录》:养肝,安五脏,定志益,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9.陶弘景:恶病人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10.《药性论》:治热毒,皮烦躁生疮,赤癞眉除大热嗜睡,治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积聚

11.《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12.《日华子本草》:杀虫。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并热痢。

13.《珍珠囊》:去湿

14.《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便血。消,消肿毒,痰毒

15.《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

16.,民间偏苦参25克,白250克,一周,每日饮25克,治疗疥疮

【各家论述】

2.《本草纲》:苦参黄柏之苦,皆能补,盖取其苦燥湿除热也。热生湿生虫,故又能治杀虫。惟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增之患,诸药皆然,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湿热杀虫之义。

7.《农本草》: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肿,补中,明止泪。

8.《录》:养肝,安五脏,定志益,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9.陶弘景:恶病人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10.《药性论》:治热毒,皮烦躁生疮,赤癞眉除大热嗜睡,治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积聚

11.《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12.《日华子本草》:杀虫。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并热痢。

13.《珍珠囊》:去湿

14.《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便血。消,消肿毒,痰毒

15.《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

16.,民间偏苦参25克,白250克,一周,每日饮25克,治疗疥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