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刺

苦刺,是植物云南是“植物王国”,可以作为食物的植物颇丰。以作食而言,云南的大部份地区都有采食其中的一种白茨(又叫苦刺)的习俗。每逢冬去春来彩云之南的时候,山野、溪边、丘壑,到处绽嫩绿白色苦刺,一缕缕清香,一,给早春广阔的郊野增添了几分生机。苦刺树不起眼,也不起眼,就那么一丛丛带刺的小灌木,却缀满数不清的清雅朴素的小白。它不仅供人们观赏,也是春天最早供人们采食的山......
目录

形态特征

直立小灌木,高1米左右,小叶柄下面及花序均被有不等长分枝的具短柄或无柄的星状绒毛,正中的一分枝稍长。小褐色,间或具12个长不及1毫米的小皮刺,嫩的毛被较小为密。卵形,双生(其中之一往往较小),长5.510.5厘米,宽48.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至两侧不等称,边缘57浅裂,裂钝,上面绿色疏被35不等长分枝的星状绒毛,正中的一分枝较长,下面黄绿色,毛被较上面密,中脉在两面均密被星状毛,侧脉每边34条;叶柄长1.52.5厘米。

蝎尾状花序腋外生,长约2厘米,无总花梗花序轴长1.51.8厘米,具1011朵,花梗长约45毫米;白色,直径约1.5厘米,萼钟,长约4毫米,外面被星状毛,5裂,裂卵形,长约1.5毫米,端急尖花冠,长约1厘米,冠檐长约7毫米,先端5深裂,裂卵状披针,长约5毫米,外面及面上部均被星状毛,花冠筒长2毫米,隐于萼丝短,长不及1毫米,花药黄色,长,长约4毫米,孔向上;子房近卵形端被星状毛,花柱纤细,长约7毫米,除端外几全部被星状绒毛,柱头无毛。

果序长约3厘米,毛被或多或少落,上部的多败育,下部具成熟果45枚,果柄长约1厘米,后向下弯浆果球状,光亮,直径约1厘米,具宿存萼种子盘状,暗黄色,直径约2毫米。期秋季,后随即结果。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500米,路旁。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畴的香屏山 。

别名

野生苦刺苦刺,狼刺,马胡烧,苦刺(潮汕),苦刺、三苦刺(潮阳)、三叶刺(海丰),苦刺(潮安),三加皮、苦刺苦刺、三五加(南澳),白勒菜(高州、藏、化州),白勒葱(紫金、兴宁),苦勒远(新会、台山)、苦枥葱(惠阳),榄豉勒、掌勒、白勒远、白勒(广州),苦刺(福州、莆田、诏安、三明),三加皮(漳州、霞浦),倒钩刺(南平、福州),白刺仔(永定)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豆科槐属植物白刺Sophora viciifolia Hance,以果实入药。全年可采;果实夏秋采,分晒干。

性味归经】苦,

【功能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用于喉炎肺炎痢疾膀胱炎,水肿,衄血尿便血

果:理气消积。用于消化不良痛,腹痛

:用水冲做清凉解的饮料。

苦刺【用法用量】、果3~5钱,水或研粉冲服

食用价值

:苦刺粗蛋白含量为2 0 .79% ,氨基酸种类齐全,并含有VB1、VB2、VPP、VC及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含量丰富,还含有适量的纤维素、碳水化物、酸及果养成分;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因此,苦刺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养价值。

潮汕地区一般在清明前这段时间在篱笆或郊外等地采其嫩,拿来褒排汤,汤微苦甘甜,有苦刺特有的香。一般清明过后嫩都比较老了,刺比较硬。

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67(1):101

英文植物志:17:322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白发症

下一篇 布氏杆菌红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