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丁

苦丁 苦丁(拉丁: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地丁草苦地丁。是罂(yīng)粟科地丁草组二年生灰绿色草本。苦丁高10到50厘米,具主根自基部铺分枝灰绿色,具棱。基生多数,长4到8厘米,叶柄约与叶片等长,基部多少具鞘,边缘膜质;叶片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与基生总状花序长1到6厘米,多,先密集,后疏离,果期伸长。红色至淡紫色,平展。蒴果椭......
目录

形态特征

台湾莴苣,又台湾山苦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cm。全株均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单一,直立,上部多分枝互生;通常无柄;叶片披针或长披针,长6-14cm,宽3-5cm,羽状分裂,先端裂较大,两侧裂略下倾,先端尖锐或渐尖、或钝,基部呈状抱,边缘复作齿状,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上具长毛。头状花序生,排成丛;总苞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淡黄色,全部状;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扁平,黑色,先端具冠毛白色,细软。期5-9月。

生长习性

生于路边及荒野。

分布范围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入药部位

或全草。

性味

味苦,性

归经

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湿,活

疔疮肿,咽喉肿痛,疥癣,痔疮,蛇咬伤湿痹痛,跌打损伤。

配伍

1、治指疔:(苦丁)鲜适量。洗净捣烂,略加轻粉少许,研匀,涂患处,每日换药2次。(《食物中药与便》)

2、治皮肤癣疥:(苦丁)鲜草捣烂,混猪油,包于纱布,擦拭患部,每日2-3次。(《食物中药与便》)

3、治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台湾莴苣全草60g,红花3g,桃仁9g,血藤30g。黄与水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

用法用量

服:汤,15-30g;或。外用:适量,捣;或水洗。

采集加工

春、夏间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治疗扁体炎。

论述

1、《草木便》:“解毒,热,清,利筋。治中恶,羊,同蕌用。蛇伤起皰,捣涂。”

2、《食物中药与便》:“清热解毒消肿结。适用于一切疮疖肿毒等各种感染化脓性炎症。也有用治阑尾炎者。”

1、治指疔:(苦丁)鲜适量。洗净捣烂,略加轻粉少许,研匀,涂患处,每日换药2次。(《食物中药与便》)

2、治皮肤癣疥:(苦丁)鲜草捣烂,混猪油,包于纱布,擦拭患部,每日2-3次。(《食物中药与便》)苦丁

3、治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台湾莴苣全草60g,红花3g,桃仁9g,血藤30g。黄与水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卟啉病

下一篇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