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乌当归又叫光头差风,生于阴湿山坡草丛及石缝中,根圆椎形,黑褐以至黄棕色,外皮易剥脱。【别名】岩当归、差风、光头差风【汉语拼音】wu dang gui【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elica ualida[阅读全文:]
摘要: 乌柳(学名:Salix cheilophilaSchneid. )是杨柳科、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4米。枝灰黑色或黑红色。芽具长柔毛。叶片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具短硬尖,基部渐尖,稀钝,上[阅读全文:]
摘要: 乌木, 又名:乌文木、翳木(崔豹《古今注》)、文木(《南方草木状》)、乌樠木(《纲目》)乌木屑,为柿科植物乌木的木屑。乌木屑(《纲目》) 又名: 乌文木、翳木( 崔豹《古今注》)、 文木(《南方草木状》[阅读全文:]
摘要: 乌桕(拉丁学名:Triadica sebifera (L.)Small),又名腊子树,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高可达15m,树皮暗灰色;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雌花通常[阅读全文:]
摘要: 乌桕叶,乌桕树上采摘的树叶,一种中药材,用途广泛,以新鲜干净的乌桕叶最佳。心形树叶,长约4~6公分,宽约4~6公分,春夏绿色,秋季红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乌桕树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安徽、江[阅读全文:]
摘要: 乌桕(jiù)子(拉丁学名:Triadica sebifera(Linnaeus)Small),别称木子树、桕子树、腊子树,是乌桕的种子,是大戟科乌桕属乔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阅读全文:]
摘要: 乌桕木根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茎皮。全年可采,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有利水,消积,杀虫,解毒。治水肿,臌胀,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功效《辞典》:乌桕木根皮 【出处】《纲目[阅读全文:]
摘要: 乌桕根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和树皮,分布于中国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及台湾省。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可清热[阅读全文:]
摘要: 乌梅又名橘梅肉、梅实等,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乌梅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不平,一端有明显的圆脐;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凸不平的麻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其夏[阅读全文:]
摘要: 乌梢蛇(拉丁学名:Zaocys dhumnades),蛇目游蛇科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名录)无危物种。体形较粗大,头颈区分明显,全长可达2米以上;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学名:Canarium pimelaLeenh.)橄榄的一种。为橄榄科乔木,高达20米,胸径达45厘米。小枝干时紫褐色,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无托叶。小叶无毛;花序无毛;花几无毛。花瓣在雌花[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叶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主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丹毒、疖肿、崩漏等症状。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30-65[阅读全文:]
摘要: 乌榄仁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种仁。常绿大乔木,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花期4-5月,果期5-11月。【植物形态】乌榄 常绿大乔木,高10-16m。有胶粘性芳香的树脂。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绿色,无毛。奇数羽状[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