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屑
基本信息
(《纲目》) 又名: 乌文木、翳木( 崔豹《古今注》)、 文木(《南方草木状》)、乌樠木(《纲目》)
【植物形态】乌木(《纲目》),又名:乌文木、翳木(崔豹《古今注》),文木(《南方草木状》),乌樠木(《纲目》),黑檀。 常绿乔木,高达7~10米。树皮暗灰色。幼枝有细软毛。叶薄革质,平滑无毛,长椭圆形,长约5~11厘米,两面有显明网状叶脉;叶柄长约1厘米。花以4数合成。雄花无柄,5~6朵丛生于短梗上;萼杯状,萼片短,先端钝,有细毛;花冠无毛;雄蕊约16,平滑无毛,2枚合生,有时为3枚合生。雌花单生;萼片长,先端尖,永存而逐渐生长。果实球形,亦黄色,直径约5厘米许,宿存萼为木质杯状。
分布广东。
【功效主治】《纲目》:"解毒,又主霍乱吐利。取屑研末,温酒服。"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①崔豹《古今注》:“翳木,出交州,色黑而有文,亦谓之乌文木也。”②《纲目》:“乌木,出海南、云南。叶似棕榈,其木漆黑,体重坚致,可为箸及器物。有间道者,嫩木也,南人多以檕木染色伪之。《南方草木状》云,文木树高七、八尺,其色正黑如水牛角,作马鞭,日南有之。”
化学成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