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乌柳

乌柳:Salix cheilophilaSchneid. )是杨柳科、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4米。黑色或黑红色具长柔毛。叶片线形或线状倒披针,先端渐尖或具短硬尖,基部渐尖,稀钝,上面绿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中脉显著突起,边缘外卷,上部具腺锯齿,下部全缘叶柄具柔毛。花序同时放,近无梗,密雄蕊完全合生丝无毛,花药黄色苞片倒卵状长,子房卵形或卵状长,密被......
目录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4米。初被绒毛或柔毛,后无毛,灰黑色或黑红色具长柔毛。线形或线状倒披针,长2.5-3.5(5)厘米,宽3-5(7)毫米,先端渐尖或具短硬尖,基部渐尖,稀钝,上面绿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绢状柔毛,中脉显著突起,边缘外卷,上部具腺锯齿,下部全缘叶柄长1-3毫米,具柔毛。

花序同时放,近无梗,基部具2-3小雄花序长1.5-2.3厘米,直径3-4毫米,密雄蕊2,完全合生丝无毛,花药黄色,4室;苞片倒卵状长,先端钝或微缺,基部具柔毛;腺体1,生,狭长,先端稀浅2裂;雌花序长1.3-2厘米,粗1-2毫米(果序长可达3.5厘米),密花序轴具柔毛;子房卵形或卵状长,密被短毛,无柄,花柱短或无,柱头小;苞片,长为子房的2/3;腺体同雄花蒴果长3毫米。期4-5月,果期5月。

主要变种

乌柳(Salix cheilophilavar.acuminataC.Wang et Y.L.Chou)与原变种区披针,长4-6厘米,宽7-10毫米,先端渐尖;子房有短柄,花柱较长,约为子房的1/3。分布于中国河北。生于山沟边。

光果乌柳(Salix cheilophilavar.cyanolimnea (Hance) Ch. Y. Yang)与原变种区,子房和蒴果无毛。分布于中国青海四川云南等省。

大红柳(Salix cheilophilavar.microstachyoides(C.Wang et P.Y.Fu)C.Wang et C.F.Fang)本变种与原变种的要不同为雌花序较短但稍粗,长5-6毫米,粗2-3毫米;苞片通常与子房近等长;有腺和腺,可以区。分布于中国西藏(拉萨、林周)。多栽培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南四川云南西藏东部。生长在海拔750-3000米的山河沟边。

繁殖方法

扦插育苗

乌柳容易,生产中要采用扦插育苗。一是整地。乌柳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在砂质土、耕作土、腐殖土中均可生长。选择空流通、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灌溉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砂壤土壤土为宜。在育苗地先灌足底水,于4月上旬整地,常采用垄作和平床整地育苗。结整地用50%辛硫磷乳油进土壤处理,用于防治虫害;也可用0.2-0.5%高锰酸钾溶液2千克/米进土壤消毒。采用垄作育苗式时,将垄做成高15-20厘米、宽40厘米、沟宽30厘米的垄,要求垄直、面平、土壤疏松一致,防止上实下虚而造成浇水后垄面坍塌。此外,在土壤深厚、疏松、团粒结构较好的地块也可用平床进扦插育苗。

二是种条采集与贮藏。每年10-11月待乌柳停止生长、树液停止流动后,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至三年生条,去掉梢头,剪成长50-70厘米的种条,剪制时要求剪平滑、不劈裂、不破皮。50-100打成1捆,并立即下窖贮藏。冬贮窖的规格视乌柳种条的多少而定,深一般为1米,将剪好的种条一层层排列整齐,并每隔1层放1层湿沙,装到离地面20厘米左右时封盖沙土,并每隔1米设1个通。春季采条时间宜早,由于乌柳萌动较早,在萌动前采条有利于保存条本身的水分及养物质,对生成活起着键性的作用。秋季和翌年春季采集的种条可适用于育苗和插干造林。

三是插穗剪取及处理。4月上旬将采好的种条在阴凉处剪穗,穗长15-20厘米,上下切0.5-1.0厘米,每50-100穗条扎为1捆,清水催3-5天,有条件可置100微克/克NAA溶液催处理2小时或100-150微克/克GGR溶液催处理2小时。乌柳插穗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皮部生长定根或插穗下切的薄壁细胞分裂而产生愈伤组织,进而长出定根。为此,一定要在插穗采集、处理、运输等环保护好皮部及下切。四是扦插扦插为20厘米×30厘米。密度以l6.5万株/公顷左右为宜,地表保留2厘米左右,扦插后灌足底水。五是苗期管理。乌柳天育苗不易发生病害,因此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除做好水分管理以外,应以施肥、松土、除草为

容器育苗

一是基质与容器。扦插基质为普通耕作土,pH值8.2;容器为蜂窝状塑料容器,规格为直径6.5厘米×l2.0厘米。

二是插穗剪取及处理。4月上旬将采好的种条在阴凉处剪穗,穗长8cln左右,上下切0.5-1.0厘米,每50-100穗条扎为1捆,清水催3-5天,有条件可置100克NAA溶液催处理2小时或100-150微克/克GGR溶液催处理2小时。

三是扦插扦插前先将基质灌足底水,并用0.2%高锰酸钾溶液进消毒。扦插后立即浇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20天左右始生,25天后大量生。四是炼苗与出圃。温室容器苗将格苗木断,从温室移置室外,移后的7天要加强管理,增加遮荫和水分管理。炼苗15天以后,幼苗侧根发育明显,浇透水后带容器造林。温室容器苗当年7月出圃造林,大田容器苗秋季或翌年4-6月造林。

栽培技术

  1. 沙地插干造林插干造林时间一般应土壤化冻的迟早而定,冬藏插干可以推迟至5月中下旬造林,现采集插干最多可持续到4月下旬或5月上句造林。将成50-70厘米的插干,尽量做到边取条、边处理、边栽植。实践明,造林前将乌柳条在水中浸泡7天左右.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力措施。乌柳插干造林土壤以砂壤土为佳,而且砂性越强成活率越高。一般都是随整地随造林,整地的规格视沙地位置而定。在丘间低地或平缓沙地,先将干沙层清除,然后用植苗枪(枪头长40厘米)扎眼,以减少水分流失。插干后要踏实,盖1层干沙以防土壤水分流失,造林株1.0米×(1.0-1.5)米。栽植时一定要遵“深埋、少、踏实”的原则,以利插干接触深层湿土壤,并使土壤与插干紧密接触,减少插干本身失水。促进成活。在沙较大、蚀严重地块最好先设置一定的沙障,在沙障带栽植乌柳效果更好。
  2. 极度干旱沙地装瓶埋条造林将一至三年生乌柳条剪成长50-70厘米、基0.5-2.0厘米的插干,要求插干基部无权。用矿泉水瓶、输液瓶等装满水拧紧盖,运往造林地。打瓶盖,将乌柳插干基部插人瓶中。在沙地挖深45-50厘米的造林坑,连插干和装满水的瓶一起放入坑底,然后埋土。地上部分保留30厘米左右。在极度干旱的半流动沙丘或沙地上,以乌柳为先锋树种,用装瓶埋条造林是干旱沙地沙丘造林的的良好途径,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主要价值

乌柳防风固沙、护岸保土的重要造林树种,适宜在沟谷滩地、河流两岸及较湿润的沙地中栽植。其条也是上好的编织材料,具有较好的发前景。树干可作为小农具用材,嫩可作为饲料。同时,乌柳也是荒山、荒坡、荒地造林的理想先锋树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乌桕

下一篇 乌木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