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3以上的患者有家族史,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确认2个致病基因位点,定位于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 良性震颤是遗传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阅读全文]
摘要: 四肢发冷是指由于四肢末梢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的体温下降。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氧经过燃烧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阅读全文]
摘要: 藏报春花,又名报春花Primula vittata Bur. et Franch.,以花入药。6~8月采花,晒干。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利尿。用于小儿高热抽搐,急性胃肠炎,痢疾;[阅读全文]
摘要: 周期性瘫痪是以周期性发作的迟缓性瘫痪为特点的肌肉疾病多伴有钾离子代谢异常,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最常见。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力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发作间期[阅读全文]
摘要: 四肢湿冷可见于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临床上以循环系统病变最为严重,常见的有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此外,中暑以及自身代谢较差也可能引起四肢湿冷。神经元损害。体格检查即可诊断。(一)急性脊髓灰质炎(ac[阅读全文]
摘要: 四肢畸形是发生于骨关节或软组织的畸形,它造成四肢在形态上和功能上的异常状态。一类为创伤所造成的畸形愈合,因此类型畸形无需鉴别诊断,不再详述;另一类为骨关节或软组织的病损所造成的畸形,另外,根据四肢畸形的[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棒状,稍带木质,浅棕黄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6~13对,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圆形,先端钝尖,截形或具短尖头,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阅读全文]
摘要: 四肢麻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症状,如怀孕、不正确睡姿、如厕蹲久了均可引发,一般会在短时间内消除,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健康人手脚麻木,多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或四肢受压后发生。这类麻木很少超过十分钟,[阅读全文]
摘要: 藏茄又名樟柳柽,为多年生草本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西藏。每年9~10月采摘,无臭,味苦。主要化学成份为山莨菪碱、红古豆碱,可口服易可外用,具有镇痛,麻醉,解痉,消肿的功效。【[阅读全文]
摘要: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阅读全文]
摘要: 藏茴香是双子叶植物药伞形科植物,具有温中健脾、驱风祛寒功效。用于治寒滞胃痛、胃寒呃逆、腰痛、寒滞腹痛,疝气。可长到60公分高,果实与茴香、小茴香的果实极为相似,藏茴香的叶子柔软而状如羊齿植物,小小的棕色[阅读全文]
摘要: 韧带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1.身体条件(1)[阅读全文]
摘要: 藏青杠,一种中药材。可以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肠炎及哮喘。味道苦涩。壳斗科藏青杠Quercus semicarpifolia Smith,以叶入药。西藏。苦、涩,平。清热解毒。主治寒热夹杂,泻痢[阅读全文]
摘要: 生活中,普通人的韧带损伤常见于踝关节、膝关节、掌关节、指关节。韧带断裂一般是因为在活动中,做出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导致相关韧带被动牵拉而引起撕裂或完全断裂。韧带断裂往往伴有扭伤和骨折。韧带损伤后应及[阅读全文]
摘要: 藏青果,别名西青果,拉丁文名Terminalia chebula Retz.大乔木,高达20米,叶互生或近对生,近革质,椭圆形或卵形长7~16厘米,宽3~8厘米,两面近无毛或幼时下面有微毛,叶柄长1.5[阅读全文]
摘要: 蚤休(拉丁学名:Paris polyphylla Smith),别名为九连环、七叶一枝花,是藜芦科重楼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蚤休根状茎长达11厘米,径1-3厘米;叶5-11,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倒[阅读全文]
摘要: 韧带拉伤(ligament strain),韧带是使各骨块相互连结的结缔组织索状物,与弹性纤维紧密并行。韧带拉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如果[阅读全文]
摘要: 由于疾病引起的桡骨头发育异常。4岁以下的小儿桡骨头发育不全,环状韧带松弛,受到牵拉易发生半脱位。桡骨发育不良常见于染色体畸形及一些综合征,如18一三体综合征、13一三体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泌尿系统畸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