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者肝脏不能合成笨丙氨酸羟化酶,以致食物中的苯丙氨酸不能被氧化成酷氨酸,只能在肾脏中被转氨酸变成苯丙酮酸。苯丙氨酸和其他代谢产物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具有毒性作用,而酷氨酸的形成障碍影响神经纤维在发育过程中髓[阅读全文]
摘要: 旋覆花根,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旋覆花或欧亚旋覆花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入药。具有祛风湿、平喘咳、解毒生肌之功效。中药名旋覆花根拼音xuan fu hua gen英文名root of Japanese[阅读全文]
摘要: 腹主动脉瘤,属于动脉扩张性疾病,是动脉瘤最常见的一种。近些年,我国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有统计数据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8.8%。而且,有很多患者会在无任何症状[阅读全文]
摘要: 星星草(学名:Puccinellia tenuiflora (Griseb.) Scribn.),禾本科碱茅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安徽、甘肃、青海、新疆。中亚、俄罗斯[阅读全文]
摘要: 早期无合并症的淋病,尿道损伤,尿道旁腺癌,尿道癌等病引起的尿道局部肿胀,大多可触及肿物,尿道口红肿。早期无合并症的淋病,尿道损伤,尿道旁腺癌,尿道癌等尿道损伤的局部肿胀和瘀斑:受伤处组织出现肿胀和瘀血。[阅读全文]
摘要: 尿分叉是由于前尿道或尿道开口处暂临时有部分梗阻所引起的。例如,早晨起来的排尿分叉那是因为一夜间的尿积存于膀胱内,膀胱内压力大,尿排出时冲击的力量也大,使尿道口的形态暂时改变所致。有时射精后,由于部分精液[阅读全文]
摘要: 星毛羊奶子别称星毛胡颓子、布滚子、马奶、毛枝羊奶子、牛奶子,为木兰纲胡颓子科被子植物,根、叶和果实可入药。药材基源:为 胡颓子科植物星毛羊胡颓子的根、叶或果实。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根,洗净,切片[阅读全文]
摘要: 尿频、尿急、尿痛是膀胱、尿道受刺激励的症状,称膀胱刺激症状,或称尿路刺激症状。正常人日平均排尿次数为4~6次,夜排尿次数0~2次。超过上述次数称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立刻排尿。尿痛,是指排尿的当时,尿[阅读全文]
摘要: 星毛蕨,俗名蔓新月蕨,为金星蕨科,一或多年生草本的地生性蕨类植物。长于低湿环境,云南省楚雄、玉溪等大多数地区均有分布,具有键脾益胃、助消化、润肠通便的作用。土生蔓状蕨类,高达1米以上。根状茎长而横走,连[阅读全文]
摘要: 尿酸结晶在目视下类似红砂细粒,常沉积在尿液容器底层。在显微镜下可见呈黄色或暗棕红色的菱形、三棱形、长方形、斜方形的结晶体,可溶于氨氧化钠的溶液。尿酸为机体核蛋白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常以尿酸或尿酸铵、尿[阅读全文]
摘要: 星状风毛菊无茎莲座状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冠毛白色,2层,外层短,糙毛状,长3毫米,内层长,羽毛状,长1.3厘米。花果期7-9月。根倒圆锥状,深褐色。叶莲座状,星状排列,线状披针形,长3-19厘米,宽3-[阅读全文]
摘要: 尿中有较多尿卟啉是由于卟啉病引起的。卟啉病(porphyria)是一种卟啉代谢紊乱的疾病,以尿中和粪中卟啉和卟啉前体排泄增多为特点。卟啉病为先天性疾病,主要由于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缺乏所引起,有家族[阅读全文]
摘要: 白鼓钉,别名星色草,学名Polycarpaea corymbosa (L.) Lam.。石竹科白鼓钉属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多少被白色柔毛。茎直立,单生,中上部分枝,被伏柔毛[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肾炎属于免疫性疾病。人们最早认识到肾炎的发生与某些感染有关。自从20世纪以来,已证实与急性肾炎发病有关的是B型溶血性链球菌甲组中若干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第12型。其它尚有第4、1、49、41、6、23[阅读全文]
摘要: 急性前列腺炎尿路症状:排尿时灼痛、尿急、尿频、尿滴沥和脓性尿道分泌物。膀胱颈部水肿可致排尿不畅,尿流变细或中断,严重时有尿潴留。急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致病菌以大肠杆菌为主,约占8[阅读全文]
摘要: 肾盂肾炎病人尿液混浊,可有肉眼血尿,尿常规镜检有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小便浑浊其实最多的原因是由于尿液碱性过高,引起尿中磷酸盐类结晶沉淀而使尿液变浊。这种尿液若加入酸,则白浊物消失,这现象正好与蛋白尿相反[阅读全文]
摘要: 处女膜,又称尿道瓣或阴道瓣,前者多用于人类,后者多用于其他动物。尿生殖前庭与阴道交界处的底壁上有一横行的黏膜褶,被称为处女膜。关于尿道瓣(处女膜)的存在作用,理论尚且存在争议。处女膜是幼态持续的遗留物,[阅读全文]
摘要: 星蕨的根茎肥厚且发达,蕨叶的特征是单叶,长度多在20至30公分左右,直立或斜上生长。叶子厚质,叶缘是全缘无裂叶,叶形为狭长的披针状形,青绿色至绿色且具有光泽,附生在岩壁上时,像一把把从石壁中窜出的短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