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栝楼根汤

目录

《症因脉治》卷二:栝楼根汤

天花粉 麦冬 知母 石膏 甘草

功能治:治喘逆,渴身热,二便赤涩,面赤唇焦,吐难出,数大,或见滑数者。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症因治》卷二

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八四:栝楼根汤

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赤),栝楼半两,麦门冬半两(去),黄芩半两,芦根1两,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3分(去芦头)。

制法:上锉细。

功能治:乳石发动,虚热痰饮,呕逆烦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本,圣济总录(文瑞楼本)作“栝楼汤”。

摘录:出《圣惠》卷三十八,见《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八四

《千金》卷二十四:栝楼根汤

栝楼2两,甘草2两,大黄1两,栀子仁14枚。

功能治:海蛤对栝楼毒,或手足烦热,或噤清涕。

用法用量:上4味服如解钟乳法。

各家论述:《千金衍义》:海蛤、栝楼无毒热,服之而烦热口噤者,良由病湿阻积为与。所以仍用栝楼入先前误药受病之区,统领大黄栀子开泄,乃《金匮》大黄甘草汤之变法。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医略六书》卷三十:栝楼根汤

:蒌3两,人参1钱半,麦冬3钱(去),生地5钱,阿胶3钱。

功能治:渴。虚数者。

用法用量:水,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两虚,家优热不化,而消烁津液,故渴不止,善饮善消焉。生地滋阴壮水以制麦冬清心润燥生津人参扶元补,壮生水之源;蒌泻热,杜发渴之由;阿胶补阴益,荣阳光之灼烁;草益缓中,资太阴母气也。水温服,使胃热顿化,则并充,而津液得以上奉,岂有渴不止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栝楼根汤

栝楼3两,知母)2两,甘草,锉)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中干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至7分,去滓,下白蜜少许搅匀,不拘时候服,日可数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八:栝楼根汤

栝楼2两(锉),茅(锉)1两,麦门冬(去)1两,黄连(去段)1两,石膏(碎)1两,知母)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时病后,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取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栝楼根汤

栝楼2两,石膏(碎)3分,铅丹(研)3分,赤石脂半两,白石脂半两,泽泻3分。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治:口干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至1盏,去滓,入胡粉半钱匕,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伤寒大白》卷二:栝楼根汤

栝楼半夏竹茹壳、桔梗

功能治:多喘逆者。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外台》卷二引《深师方》:栝楼根汤

黄芩3两,人参2两,桂2两,大黄2两,栝楼3两,芒消2两,甘草2两()(一生姜2两)。

制法:上切。

功能治:除热止渴。伤寒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以水8升,取3升,去滓。饮1升,须臾当下;不下,复饮1升。得下止,勿复饮。汤药力势歇,乃可食糜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油腻

摘录:《外台》卷二《深师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栝楼根汤

栝楼3分,石膏2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甘草半两(),葛根1两半(生用,干者只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治:风温渴甚。

用法用量:葛根,《景岳全书》作“干姜”。

摘录:《类活人书》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七十八:栝楼根汤

栝楼(锉)半两,甘草,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止渴。下痢,冷热相冲,脏腑不和顺,本来下虚,津液耗少,口干,常思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麦门冬1分(去),枣2枚(破),同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初不许饮水,毒更增,烦躁转甚;不得令至过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栝楼根散

下一篇 栝楼根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