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根散
《证治准绳·类方》卷八:栝楼根散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根散
《圣惠》卷六十二:栝楼根散
《圣惠》卷七十九: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芦根2两(锉),赤茯苓1两,益母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烦渴,体热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枣2-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1两,芦根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知母1两,人参1两(去芦头),地骨皮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八十四: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半两,苦参1分(锉),人参1分(去芦头),寒水石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津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医略六书》卷三十: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3两,生人参1两半,生牡蛎3两,桑螵蛸3两(炙),川黄连6钱,白芍药1两半(炒),炙甘草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各家论述:产后气虚热炽,迫动水府,而溺不能藏,故烦热口渴,小便遗失不知焉。栝楼根清热止渴专除燥火,生人参扶元补气可固下元,川连清心脾之火,牡蛎涩热伤之阴,白芍药敛阴中之不足,桑螵蛸涩膀胱之溺窍,炙草缓中以益胃气也。为散水煎,使气充热化,则膀胱得操蓄泄之权,而水府自无遗漏之患,津液四讫,无不上敷下达,何有烦渴不解,遗尿溺不止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圣惠》卷九十三: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半两,白茯苓半两,知母半两,黄芩半两,地榆半两(微炙,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黄柏半两(微炙,锉),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八十三:栝楼根散
《圣惠》卷三十六: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3分,牛黄1分(细研),白僵蚕半两(微炒),白藓皮半两,子芩3分,滑石1分,胡黄连3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用量:入牛黄研令匀,每服2钱,煎淡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惠》卷十六: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1两,柴胡1分(去苗),地骨皮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3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栝楼根散
处方:栝楼根1两,黄芩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川芒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10里再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杨氏家藏方》卷十:栝楼根散
《圣惠》卷十五:栝楼根散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