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黄芪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己黄芪汤
炮制: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组成:防己一两(12g) ,黄芪去芦一两一分(15g) ,甘草炒半两(6g), 白术七钱半( 9g)。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现代用法:加生姜4片,大枣1枚,水煎服,服后取微汗。
主治:风水或风湿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
方解:本方证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所致。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肢体重着,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故治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方中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两药合用,祛风而不伤表,固表而不留邪,共为君药。白术为臣药,补气健脾祛湿,与防己相配则增祛湿行水之力,与黄芪相伍增益气固表之功。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为使药。煎加姜枣为佐,调和营卫。诸药合用,使肌表得固,脾气得健,风邪得除,水湿得运,则风水、风湿之证自愈。
临床应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水、风湿属表虚证的代表方,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方歌:防已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摘录:《金匮要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