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白茅

茅草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P. Beauv.),毛启莲、红色男爵白茅,是禾本科白茅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30-80厘米,具1-3无毛;叶鞘聚集于秆基,甚长于其节间,质地较厚,老后破碎呈纤维状;花序稠密,长20厘米,宽达3厘米,小穗长4.5-5(-6)毫米,基盘具长12-16毫米的丝状柔毛;颖果,长约1毫米,长为颖果之半;果期4-6月;适......
目录

形态特征

白茅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的长。秆直立,高30-80厘米,具1-3无毛。

叶鞘聚集于秆基,甚长于其节间,质地较厚,老后破碎呈纤维状;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紧贴其部或鞘具柔毛,分蘖叶片长约20厘米,宽约8毫米,扁平,质地较薄;秆生叶片长1-3厘米,窄线形,通常卷,端渐尖呈刺状,下部渐窄,或具柄,质硬,被有白粉,基部上面具柔毛。

花序稠密,长20厘米,宽达3厘米,小穗长4.5-5(-6)毫米,基盘具长12-16毫米的丝状柔毛;两颖草质及边缘膜质,近相等,具5-9端渐尖或稍钝,常具纤毛,间疏生长丝状毛,第一外稃卵状披针,长为颖的2/3,透明膜质,无端尖或齿裂,第二外稃与其内稃近相等,长约为颖之半,卵端具齿裂及纤毛;雄蕊2枚,花药长3-4毫米;花柱细长,基部多少连柱头2,紫黑色,羽状,长约4毫米,自小穗端伸出。

颖果,长约1毫米,长为颖果之半。果期4-6月。

生长习性

白茅喜光,稍耐阴,喜肥又极耐瘠,喜疏松湿土壤,相当耐水淹,也耐干旱,适应各种土壤,粘土、沙土壤土均可生长。以疏松沙质土地生长最多,在沙土地上生长繁殖最旺盛,危害最严重。生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农田、果园、苗圃、田边、路旁、荒坡草地、林边、疏林下、灌丛中、沟边、河边堤埂、草坪,沙质草甸、荒漠与海滨,竞争扩展能力极强。

白茅要靠扩展养性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常大面积繁殖成纯群落。铲除极其费工,可谓“几番除不尽,又生”,除非彻底深翻,拣出全部,运至田外销毁,否则遇雨或有水分见土又会成活。白茅在pH值为3.9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长。其再生力强,干后,埋入土壤仍然成活,据说晒干的湿土还能成活,实为顽固型杂草。

分布范围

白茅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和温带低海拔地区;中国各地均有分布。产于中国河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地区。也分布于非洲北部、土其、伊拉克伊朗、中亚、高加索及地中海区域。

主要价值

白茅甘,无毒凉血,清热通淋,利湿退黄,疏风利尿,清止咳。热病烦渴,吐血,衄肺热喘急胃热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植物危害

物种危害

白茅⑴影响草坪生长:白茅的种子均能繁殖。蔓延甚速,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土,5-6月即抽穗。成熟时自小穗柄上带着柔毛一同落,随,落地以后即可发,当年生的实生苗即能成地下。由于其发生快,密度大,生长迅速,竞争力强,与草坪严重争水、争肥、争光;尤其是其根系庞大,耗费水肥能力极强。白茅侵占地上和地下部空间,影响草坪作用,很容易成草荒,毁掉草坪,对草坪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⑵诱发病菌害虫:白茅的地上部分是一些病菌害虫的寄宿地,是褐虱和灰虱的寄。草坪草在生长被感染,造成草坪草生长缓慢或死亡。

⑶影响草坪品质和观赏效果:杂草会降低草坪环境的美观程度,导致草坪急剧退化。在白茅生长,白茅比草坪草生长迅速,使得草坪看起来参差不齐;在霜降来临后,白茅先死亡,导致草坪出现大斑秃,并一直延续到翌年。

防治

白茅铺草坪前防除要是对土壤中白茅的种子防除。

⑴深翻:对用于建植草坪的土壤翻挖,拣除暴白茅。深翻深度不应少于30厘米,边翻边拣除。或采取冬翻,尽可能将茅切碎,越短越好,并深翻土,将深埋于地下,埋土的深度越大茅成活率越低。据观察,4厘米的段在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就不能成活,受损伤的茅埋在25厘米以下,就不能成活。

⑵晒土:深翻后土壤人工拣除白茅后,让其在阳光下暴晒数日,通过暴晒使埋藏在土壤中的白茅种子,包括未拣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茅草根

下一篇 生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