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斜头畸形

斜头畸又称偏头畸,是单侧冠状缝化所致的单侧发育不全,约占4%。颅骨双侧生长不对称,病变侧扁平后缩,眶上缘抬高后缩。病变侧影响组织发育,前仍存在,但偏向健侧。过早嵴可在中部触及。的不对称牵动着整个颅穹窿态,矢状缝向病侧偏位,健侧呈过度膨出。单侧冠状缝的化可深入到翼点及颅底。因此,斜头畸几乎均伴有面部不对称畸,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双眼间变小,部变狭......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前为止,本病的病因不明,尚无满的解释。有的者发现本病有家族性,故认为本病与遗传有。病变部位多集中在冠状缝或多条化。有的者将原因不明,出生时就存在的颅缝化称为原发性狭颅症,而将继发于身体其他疾病的颅缝早期化称为继发性狭颅症,如伴随过度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克汀病病人出现的早期颅缝化。

早在1975年Cohen及1976年Converse等就对狭颅症的病因了详细阐述。认为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发育,但总的说来其病因还不明确,可能与胚胎期中发育障碍有,也可能是缝膜性组织出现异位化中所致,还可能与胚胎某些基质缺乏有。少数病例有遗传因素。个病例可因维生素D缺乏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Park和Power曾提出发生的基本原因在于颅骨间质束成长不全,以致颅骨减小和组织过早化。

颅缝化的起点及化如何扩展、相应的颅穹隆、颅底缝及硬膜所致的作用怎样等这些问题都还不十分清楚。颅底的发育对伴有面部畸改变的狭颅症的发病过程起导作用。

(二)发病机

颅骨颞骨、蝶等多块颅骨构成,每块颅骨在初生时是分的,之间有纤维,称为缝。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颅骨之间既要融在一起,又要逐渐增长。两者和谐平衡发展到青春期颅腔容积基本固定,然后颅骨化连在一起,到30岁以后颅缝完全化。若某种因素影响了颅缝的化进,即可发生病变。某一条颅缝或多条颅缝过早化即影响了颅腔的发育,而组织却继续发育长大,致使颅骨发生代偿性增大,成各种头颅畸

婴儿出生第一年大脑高速度生长导着面部的发育,新生儿在出生后第一年大脑生长速度最快,大脑体积增加1倍,长度增加4cm。大脑重量在生后半年增加85%,1年增加135%。生后1年,头围可完成整个预计增大的50%。11个半月时婴儿的体积已达成人的47%。

随着组织发育生长颅骨亦相应增长,大脑由附着在颅底的各镰的硬膜包裹。在发育过程中,对可塑性婴儿头颅起着一个由向外的强大推力,支配着颅骨发育。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条或几条颅缝过早,就会影响颅骨生长与扩张,而大脑却继续生长颅骨薄弱处代偿性扩大有限,即会出现压增高,从而严重影响组织的正常发育起各种功能障碍。

诊断

对于出现典型的头颅畸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但出生后发现头颅变时,常常误诊为分娩所致,如头颅变在出生后一定的时期未消失,应X线平检查。要表现为颅骨缝处密度增高,钙质沉着,有时可见回压迹增多、后床突钙等压增高征象。

狭颅症约占头颅异常的38%,其临床表现要表现为各种不同状的头颅畸。因颅缝过早,使颅骨生长受到限制,阻碍了发育,从而产生了压增高。患者可有两眼突出、下视、眼球运动障碍视盘水肿或继发萎缩、视力障碍或失明等。有的病人可有智力低下,晚期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部分病人可因大脑皮质萎缩而出现癫痫发作。狭颅症的临床表现可分头颅畸及继发症状两大类。

1.尖头畸 又称塔状颅,较常见,为全部颅缝过早所致,因颅骨生长除前囟门阻力小外,其他各向均受限制,故头颅向上生长呈塔。颅底受压下陷,眼眶变浅,眼球突出旁窦发育不良。由于组织向垂直向伸展,而致头颅上下径增加,前后径变短,颅前窝可缩短至1.5cm,视神经孔变小,眶上裂短,回压迹明显增多,蝶鞍扩大,延迟。尖头畸后缩或后旋,使连成一线,角消失。典型病例为颅尖突。后旋为导致头颅畸要原因。面中部可正常。值得指出的是尖头畸在2~3岁前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这是因为不少病例在1岁时颅骨是正常的,而在4岁时才出现典型的尖头畸。真性尖头畸伴手或足并指/,称为Saethre-Chotzen综征。脂肪发育不全症表现为发育不全、神经萎缩、头大宽而扁平,厚,也属于尖头畸类,常见于婴幼儿,病儿及下肢变短伴有智力低下,视力障碍角膜有脂质沉着。

2.舟状头畸 又称长头畸,单独由矢状缝早期起,是颅缝早中最常见的头颅畸,约占40%~70%。矢状缝过早,头向侧发育受限,即向前后扩张,结果颅穹隆呈前后拉长,左右狭窄,使头颅呈鞍状畸,枕及极过度膨出。位置可以很高,因颞窝间狭窄而状前。矢状缝早期所致舟状头畸,男性占大多数,男女之比为4∶1。偶有家族史。

3.三角头畸 此型少见,约占5%~10%,是缝早期所致,但有的缝尚放。其特征是在缝部位的鳞部两侧边缘向前凸出,呈锐角,从上面观头呈三角短而窄,颅前窝变小变浅,两眼相过近,缝处有嵴样增厚,常与其他畸并发。

4.斜头畸 又称偏头畸,是单侧冠状缝化所致的单侧发育不全,约占4%。颅骨双侧生长不对称,病变侧扁平后缩,眶上缘抬高后缩。病变侧影响组织发育,前仍存在,但偏向健侧。过早嵴可在中部触及。的不对称牵动着整个颅穹窿态,矢状缝向病侧偏位,健侧呈过度膨出。单侧冠状缝的化可深入到翼点及颅底。因此,斜头畸几乎均伴有面部不对称畸,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双眼间变小,部变狭窄。廓及外耳道亦可不对称,但多不明显,眶部畸较显著。斜头畸精神发育迟缓、腭裂、眼裂畸泌尿系统及全前等。

5.短头畸 是两侧冠状缝过早化所致。两侧冠状缝后前对称性扁平,故又称为扁头畸或宽头畸,约占14.3%。病人头颅两侧冠状缝化,造成颅骨前后径发育障碍和代偿性横径增宽及颅抬高,故表现为头颅增宽,前宽平,颅中窝扩大,眼眶变浅,眶嵴发育不良,眼球明显突出,如同”金鱼眼”。

患儿出生后几周即可出现明显的畸上半部高而宽,下半部后缩,扁平,有时凹陷,高而宽的上半部常呈球突起在面结构之上;下半部后缩,将牵向后而使梁下陷。鼻咽腔变小,有时颅底及硬常有畸,病儿常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化的冠状缝触及呈念珠状

6.Crouzon狭颅症 又称Crouzon颅骨发育不良或Crouzon型颅面狭窄症。由Crouzon于1912年最先报道。本病的要特点为:

(1)巨大的颅盖而颅缝早期,以冠状缝和人缝早最多见,由于前囟门化突起而使颅尖状隆起。

(2)正常的下颌与细小的上颌相比相对突出,面部颌后缩,造成咬倒转,在一定程度上成假性凸颌畸

(3)子过度突起呈鹰嘴,眶壁推前,眶上缘因短头畸而后缩,眶下缘也因颌后缩而后缩,结果成极度的眼球突出,这种突眼再加上眼眶增宽,成Crouzon病的青蛙眼。病人可伴有眼球运动性麻痹

(4)大多有遗传性和家族史,又称为遗传性头发育障碍。

(5)本病可有压增高,视力丧失及智力迟钝等。

7.Apert型颅面狭窄症 1906年Apert首先报道,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尖头畸及并指/的一种畸征。其面部畸较明显,特是上颌的后缩更明显;后缩的上伴有水平位旋转而在上面,使深深地凹陷在眉弓的下面,造成嘴张及上的中部好像被牵向后眼球突出不明显,常有眼外斜视面部畸在出生时即很明显。

鉴别

本病要须与小头症相鉴,小头症是因原发性发育障碍、头颅未随之增大所致的小头畸,不是颅缝早限制了组织发育,其颅缝也有者,为继发的颅骨症。病人常无压增高表现,精神智力发育障碍较明显。X线检查缝密度可正常或无回压迹增多等高压的征象。

预防

针对斜头畸,没有特殊预防措施。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学习困难

下一篇 猩红热面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