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脑脊液鼻漏

漏(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CFR)是液(cerebrospinalfluid, CSF)通过颅底( 颅前、中或后窝) 或其他部位质缺损、破裂处流出,鼻腔,最终流出体外。要表现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水样液体,早期因与,液体可为淡红色漏发病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创伤性又可分为外伤性和医源性;非外伤性又可分为自发性......
目录

发病原因

漏发病原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其中创伤性又可分为外伤性和医源性;非外伤性又可分为自发性、肿性和先天性。

病理生理

颅底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质缺损或破裂,伴随硬膜的撕裂或长期受压破裂,液自颅通过颅底质缺损处流至鼻腔鼻窦

疾病分类

漏有多种分类法,依据解剖部位,病因,颅压等。由于病因影响到漏的治疗和预后,病因分类在临床上最有价值。病因漏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后者又分为自发性、肿性和先天性。临床上外伤所致的漏最为常见。

创伤

1.外伤漏:外伤漏最常见于车祸伤。大约30%的颅底骨折患者伴有漏,大多数漏出现在伤后前两天,但仍有部分患者有延迟性漏。过保守治疗,部分外伤漏可自外伤漏出现膜炎的险较大。颅前窝筛额窦后壁薄,与硬膜相连紧密,外伤易致与硬膜撕裂,导致漏。颅中窝底蝶窦上壁骨折也是漏的常见病因放性损伤也可漏,如果侵及脑室漏的发生率将明显提高。

2医源性漏:颅交通、颅底肿及炎症,手术时要处理颅底病变,可能导致医源性漏。

创伤

1肿源性漏:鼻窦、颅底肿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漏。这些肿可能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扩展到鼻腔,也可能是鼻腔鼻窦迁延至颅。针对肿的治疗,如手术、放疗或化疗,可导致漏周围缺及颅底被侵蚀而难以修补。肿也可阻塞起颅压升高而间接导致漏。

2先天性漏:先天性漏多发生在筛筛窦附近。常见的原因是颅底发育,颅底质缺损。先天性漏患者颅压常在正常范围,也可伴发颅压力升高。

3自发性漏:自发性病因不明,故又原发性或特发性 漏。最常见漏口部位为筛,其次为蝶侧凹,可能因筛或鞍底缺萎缩,后被充满液的蛛网膜囊填充,液搏动性冲击颅底,进而侵蚀局部成缺损,最终导致漏。

临床症状

要表现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水样液体,早期因与,液体可为淡红色。单侧多见。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等情况下有流量增加的特点者,提示漏可能。外伤漏可同时有性液体自孔流出,其痕迹的中红色而周边清澈,或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后不呈痂状者,应想到漏。多在伤后即出现,迟发者可在数天、数周甚至数年后出现。

疾病诊断

漏的诊断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助检查。症状:一侧或双侧孔持续或间歇性流出清亮液体,向一侧倾斜、低头或压迫颈静症状加重;或漏水较少,但晨起时发现枕边潮湿。也有仅表现为反复颅细菌性感染,漏并不明显。一般发病多在颅外伤、手术后,少数患者仅有过轻微颅外伤史或喷嚏后发生漏 。

辅助检查

镜检查

可常规使用,定位漏准确。液持续外流时,镜可能直接发现漏的部位,液漏液量少或间断流出时,可以配使用鞘注射荧光素,以便发现漏。检查时压迫双侧颈致颅压升高,有利于观察到漏

葡萄糖氧化酶检测

该技术是一种传统的诊断法,由于泪液和黏液含糖,故糖定性不可靠,可糖定量检测。检测鼻腔漏出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并与清中葡萄糖的浓度进比较,若比值为0.50~ 0.67,在排除其他可液和清中葡萄糖浓度变化的因素下,该漏出液很可能是液。如漏出液中葡萄糖浓度大于1.7mmol,亦可明确诊断。

β-2 转蛋白检测

该技术对漏诊断十分有效。由于β- 2 转蛋白仅存在于液和内耳外淋巴液中,而在液、鼻腔外耳道分泌物中无法检测。取0.2 mL的标本,应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

β- 2 示踪蛋白检测

近年发现β-2示踪蛋白,也仅存在于液和内耳外淋巴液中,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

CT及CT池造影

高分辨率 CT,层厚可薄至 1 mm,微小病变检出率明显提高。三维 CT 成像技术颅底重建,更加直观地显示骨折情况,以明确漏口部位。CT 池造影特异性高,能直接显示漏的漏道态、大小、位置及数量。但不能全面了解漏情况,对结构显示不清,与 CT 相结,则更加完善。

及局部荧光素法

注射荧光素后结镜检查为术中液漏定位常用的法,对漏液量较少或间断性漏病例的诊断帮助很大。术中视野暴较大则诊断准确,但对颅底缺损的暴较小则漏确定位受限。局部荧光素法可用于术前诊断、术中定位及术后复发的检测,为非创伤性检查,简单安全,灵敏度高。

MRI及MRI水成像

常采用液最易漏出的体位,即俯卧位,选择轴位、矢状位或冠状位的T1加权像T2加权像平扫及脂肪抑制的快速自旋回波 T2 加权像,可确定病因及漏口部位。现广泛使用的 MRI 水成像技术,定位漏准确。

鉴别诊断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可出现流清水样涕症状,应与本病鉴。但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连续喷嚏、鼻痒鼻塞症状,并且具有明确的致敏原。分泌物生化检查可鉴

鼻窦粘膜下囊肿

鼻窦粘膜下囊肿上颌窦最为多见,囊肿破裂时可流出黄色清凉液体,单侧,应予以鉴。可影像检查和生化检查。

并发症

感染和低颅压。

疾病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漏的患者均应先保守治疗,尤其是外伤漏保守治疗也应贯穿于漏治疗的始终。疗程可据病情而定,一般为 2~4 周左右,期间应密切观察。

卧床休息:漏患者应绝对卧床,以避免加重漏。一般采用头高 20~30°半坐位,卧向患侧,组织可沉落于漏,促使自然愈

鼻腔洁净:保持鼻腔局部清洁及液流出畅通,即时擦洗漏出液,避免局部堵塞导致液,逆流及局部细菌生长

预防压增高:可酌情使用醇、速尿等降低颅压,防止感冒,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通便药物以避免便秘,不宜、擤咳嗽等增加颅压动作。

应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视病情决定用药时间、周期。由于漏与颅外相通,漏患者有潜在并发膜炎的可能,一般来说,当漏超过24小时,就有膜炎的可能,尤其是隐匿性漏,可并发膜炎的反复出现。一旦发生膜炎,应给予足量适当的抗生素起的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因此临床以头孢类抗生素

大池置管流:对于外伤漏,则可大池流 5~7天。患者平躺,侧卧位选择 L3~4 或 L4~5间隙穿刺,置管入蛛网膜下腔,末端接无菌流袋,调流袋的高度来控制流量。大池置管能降低颅压,减少液流出量,有利于漏的自

手术治疗

其适应征为:急性期颅底损伤患者入院后即应予清创和颅底缺损修复;迟发性外伤漏,可发生于伤后几周至数十年,多需手术修补;医源性漏当即修复;肿所致漏,手术同时修复;先天性及自发性漏在充分准备好手术的同期修复。

窥镜下入路漏修补术:1981 年 Wigand 首次成功用纤维蛋白镜下修复漏,现在该项技术广泛展,显示出其极大的优势,报道有超过 90% 的成功率,为鼻咽科医生常用。镜修补术是治疗筛窦和蝶窦漏的首选术式,手术难点是术中漏位置的确定,借助镜仔细漏的来源,然后清除漏周围的肉组织及坏死组织,充分冲洗术区,使用筋膜等修复材料,充分铺盖漏,压迫。

液漏修补术手术:该术是传统手术治疗法,为神经外科医生常用。其适应征:为多发性骨折广泛损伤达颅指者,颅处理骨折及漏;高颅压性漏,可导致脑疝致死者; 其它法修补后失败或复发者;颅脓肿成者;严重的颅底畸;颅外交通性肿镜及显微镜下单孔入路显困难者,当颅底质缺损或漏较大时可首选。骨折的不同部位和漏漏位置可选择下入路和翼点入路,据术中情况,又可采用硬膜外入路硬膜入路及二者联入路。优点是直视下修补漏,可同时处理其它病变;缺点是术中不易找到漏创伤较大,手术及住院时间较长,嗅觉多受影响。现普遍采用显微镜下颅修补术,明显弥补了过去直视下颅手术的不足。

显微镜下外入路:常采用额窦筛窦蝶窦手术入路,外入路处理额窦漏其优点是手术野大,可结法进;缺点在于面部容貌受影响。在修补筛蝶窦时中甲常遭破坏,部功能受影响。由于镜技术的发展,现在外入路已逐渐被入路取代。

显微镜下单入路:运用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采用单孔入路,该术式适应于漏位于筛、后筛蝶窦壁,已相对明确漏所在部位。其优点在于双手操作便手术,手术野放大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缺点是直线观察,手术视野受限狭窄,额窦蝶窦侧壁等部位不能观察。

修补材料的选择及

漏的修补材料包括自体组织和非自体组织。自体组织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游离组织材料,包括脂肪组织、碎肉浆、阔筋膜粘膜等; 二类是带蒂组织材料,包括颞筋膜、帽状膜、带蒂颞瓣、甲粘膜瓣等。非自体组织包括人工硬膜、钛、生物材料( 如生物蜡及羟基磷灰石水泥) 等。在临床应用中据具体情况决定选取材料种类。使用多层修补材料,以自体组织材料为,效果较佳。常用法包括三明治夹技术等。

术后治疗

卧床休息:漏患者应绝对卧床,以避免加重漏。一般采用头高20~30°半坐位,卧向患侧,组织可沉落于漏,促使愈

鼻腔洁净:避免局部细菌生长

预防压增高:可酌情使用醇、速尿等降低颅压,防止感冒,保持大便通畅,给予通便药物以避免便秘,不宜、擤咳嗽等增加颅压动作。

术后应用抗生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脑实质出血

下一篇 脑膜刺激症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