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过度换气引起晕厥

过度换晕厥管迷走神经晕厥的临床表现。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脏和肉小管扩张及动过缓,周边管突然扩张,静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跳忽然减慢、周边管扩张,结果造成压降低、部缺氧,表现为动脉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征。长期以来,明确神经介导的管迷......
目录

病因

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导致脏和肉小管扩张及动过缓,周边管突然扩张,静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跳忽然减慢、周边管扩张,结果造成压降低、部缺氧,表现为动脉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征。

诊断

长期以来,明确神经介导的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一直是间接、费时而且昂贵的,并且常常没有明确的结果。

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 HU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法,对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阳性反应为试验中病儿由卧位改立位倾斜后发生晕厥压明显下降或率下降。

直立倾斜试验对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正常人在直立倾斜位时,由于回心血量减少,室充盈不足,有效搏出量减少,动脉窦和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管运动中枢的抑制性冲动减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率加快,使压维持在正常水平。管迷走性晕厥的患儿,此种自神经代偿性反射受到抑制,不能维持正常的率和压,加上直立倾斜位时室容量减少,交感神经张力增加,特是在伴有异丙上腺素的正性力作用时,使充盈不足的室收缩明显增强,此时,刺激室后壁的感受器,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冲动传入中枢,起缩管中枢抑制,而舒管中枢兴奋,导致动过缓和/或压降低,使流量减少,晕厥。有人认为抑制性反射起的动过缓是由于迷走神经介导的,而阻力管扩张和容量管收缩起的压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的结果。此外,Fish认为HUT诱发晕厥的机理是激活Bezold-Jarisch反射所致。

直立倾斜试验的尚无一致标准,归纳起来有以下3种常用法:

⑴基础倾斜试验:试验前3日停用一切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试验前12小时食。患儿仰卧5分钟,记录动脉压、率及II导电图,然后站立于倾斜床(倾斜角度60度)上,直至出现阳性反应或完成45分钟全程。在试验过程中,从试验始即刻及每5分钟测量压、率及II导联电图1次,若患儿有不适症状,可随时监测。对于阳性反应患儿立即终止试验,并置患儿于仰卧位,直至阳性反应消失,并准备好急救药物。

⑵多阶段异丙上腺素倾斜试验:实验前的准备及监测指标与基础倾斜试验相同。实验分3个阶段进,每阶段先平卧5分钟,进药物注射(异丙上腺素),待药物作用稳定后,再倾斜到60°,持续10分钟或直至出现阳性反应。上一阶段若为阴性,则依次递增异丙上腺素的浓度,其顺序为0.02-0.04μg/Kg•min、0.05-0.06μg/Kg•min及0.07-0.10μg/Kg•min。

⑶单阶段异丙上腺素倾斜试验:实验法与多阶段异丙上腺素倾斜试验相同,但仅从第三阶段始。

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结果的判断标准如下:

患儿在倾斜过程中出现晕厥晕厥先兆(头晕常伴有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症状: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的同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1、舒张压<6.7Kpa(50mmHg)和(或)收缩压<10.7Kpa(80mmHg)或平均压下降25%以上;

2、窦性动过缓(4-6岁:率<75次/分;6-8岁:率<65次/分;8岁以上:率<60次/分)或窦性停搏>3秒以上;

3、一过性II度或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4、交界性律(包括逸搏率及加速性自率)。

反应类型:据试验中压和率的变化,将阳性反应分为以下3种类型:

心脏抑制型反应,以率陡降为特征,呈现动过缓,收缩压无下降;

管抑制型反应,压明显下降,伴率增快;

⑶混型反应,压及率均明显下降。

直立倾斜试验的持续时间和倾斜角度各家报道不一。多数张倾斜60°-80°较为适。Fitzpatrick等通过对不同倾斜角度,不同时间以及试验选择的法进了比较,晕厥病人倾斜60°,持续45分钟,其诱发阳性反应的平均时间为24.5分钟,特异性为93%。北京第一医院儿科的研究认为,据小儿不易耐受长时间检查的特点,选择了倾斜60°持续45分钟的设计,符儿科特点,便于推广。

鉴别

对于反复晕厥发作的患儿,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了解发作时的症状与体征,再通过必要的助检查如电图、电图、生化检查和直立倾斜试验等手段不难诊断,但要与以下疾病进

1、源性晕厥:该病是由心脏疾患起的量突然降低或排暂停,导致起。多见于严重的动脉瓣或动脉瓣狭窄、房黏液、急性梗塞、严重的律失常、Q-T间期延长综征等疾患。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电图改变等易于鉴

2、糖症: 本病常有饥饿史或使用降糖药的病史,要表现为乏力、出汗、饥饿感,进而出现晕厥志不清,晕厥发作缓慢,发作时压和率多无改变,可无意识障碍,化验糖降低,静注葡萄糖迅速缓解症状

3、癫痫:对于表现为惊厥晕厥发作的管迷走性晕厥患儿要注意与癫痫,通过做电图、直立倾斜试验的检查不难鉴

4、直立调障碍:该病患儿表现为由卧位直立瞬间或直立时间稍长可有出现头晕眼花胸闷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恶心呕吐,甚至晕倒,不需治疗能迅速清醒,恢复正常。可通过直立试验、直立倾斜试验等加以鉴

5、癔病性晕厥: 该病发作前有明显的精神因素,且在人群之前。发作时志清楚,有屏或过度换,四肢挣扎乱动,双面色潮红搏、压均正常,无病理神经体征,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后情绪不稳,如有晕倒,亦缓慢进,不会受伤,常有类似发作史,易于管迷走性晕厥

此外,本病还要与过度换征等鉴

管迷走性晕厥多见于龄期儿童,女孩多于男孩,通常表现为立位或坐位起立时突然发生晕厥,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严重者可有10-20秒的先兆。如能警觉此先兆而及时躺下,可缓解或消失。初时跳常加快,压尚可维持,以后跳减慢,压渐下降,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明显,故压差缩小,当收缩压下降至10.7Kpa(80mmHg)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数秒或数分钟,少数病人可伴有尿失,醒后可有乏力、头昏等不适,严重者醒后可有遗忘、精神恍惚、头痛症状,持续1-2天症状消失。发作时查体可见压下降、跳缓慢、瞳孔扩大等体征。发作间期常无阳性体征。有研究发现,管迷走性晕厥可诱发张力性阵挛样运动(惊厥晕厥,convulsive syncope),可被误诊为癫痫。高温、通不良、劳累及各种慢性疾病可诱发本病。

预防

前仍缺乏管迷走性晕厥特效的治疗法和药物。对于一部分没有前驱症状常突然出现晕厥摔倒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反复发生外伤常暴在易受伤的环境中的人,预防性治疗是需要的。治疗的标是要减少严重晕厥事件发生的频率及减少外伤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有多种法,要因人而异。

(一)宣教和改善生活

管迷走性晕厥常由某些因素触发,有些可能只在特定情况下发作。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尽量避免这些触发因素,尽量停用可以起体位性压的药物。一旦发生晕厥前驱症状时,患者要立刻平躺,既可避免外伤也能防止晕厥的发生。有研究报道:反复出现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前驱症状时,进和腿部的屈伸运动,有助于防止晕厥发生,这可能与泵作用增加静液回流有。增加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也可能有助于预防晕厥发生。Younoszai和El-Sayed等研究发现,管迷走性晕厥患者每天至少摄入2L液体和120mmol的钠(约7g盐)可以升压,增加容量,减少晕厥发生的频率。也有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站立训练,类似于“敏”疗法。让患者每天靠墙站立10~30min,逐渐适应这种体位性容量变化的影响。但这种治疗法还存在很大争议,而且长期依从性较差。

(二)药物和器械治疗

1.β受体阻滞 β受体阻滞用于治疗管迷走性晕厥有很多年,可能机制是:降低左室机械感受器的敏感性;阻滞上腺素的作用(晕厥前机体出现特征性的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儿茶酚胺释放可以矛盾性增加对动过缓和压的敏感性,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虽然β受体阻滞在非对照研究中认为是有效的,但在对照研究中,与安慰比没有明显差异。β受体阻滞可能对年龄大于42岁的一小部分病人有效。

2.氟氢可的松 氟氢可的松是人工成的盐皮质激素,可以促使水钠储留,增加有效容量,增加外用管a受体的敏感性。在非对照研究中,氟氢可的松对减少管迷走性晕厥的发生是有效的。一项随机的对照研究实,氟氢可的松阿替洛尔治疗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相似。

3.管收缩药 在美国,管收缩药被允许用于治疗体位性压,也能用于治疗反复的管迷走性晕厥。甲氧胺福林是a1受体激动,能收缩管。Ward等随机双盲的交叉试验发现,接受甲氧胺福林(5mg/d,分3次服)治疗的患者,与安慰组比,晕劂发作频率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4.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 因为5-羟色胺能调神经系统的活性,因此,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可能会减少晕厥的反复发作。Di Girolamo的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帕罗西汀是有效的。

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观察到,大约有1/3的病人在晕厥时有窦性动过缓或停搏,因此,对于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防止晕厥发生。应用频率应答性双腔起搏器比较理想,但由于前缺乏临床随机试验和充分的实,而且植入起搏器有感染、出成、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起搏器不作为首选治疗。但是有以下这些情况的患者可以考虑安装:没有或者很少有前驱症状;其他治疗无效;晕厥时有明显的窦性动过缓或停搏。对于这些患者,心脏起搏器可能延长从前驱症状意识丧失之间的时间,从而让患者能采取措施(例如:平躺)来防止晕厥发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发作性睡眠

下一篇 高颅压综合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