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中华蹄盖蕨

中华蹄盖,中药。为蹄盖植物中华蹄盖AthyriumsinenseRupr.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具有清热解毒驱虫之功效。用于流感,麻疹,乙,流钩虫病,蛔虫病。。味微苦,性凉。归大肠清热解毒驱虫。用于流感,麻疹,乙,流钩虫病,蛔虫病。治钩虫病、蛔虫病:中华蹄盖15g,乌梅9g,大黄6g,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服:汤,10-......
目录

入药部位

性味

味微苦,性凉。

归经

大肠

功效

主治

用于流感,麻疹,乙,流钩虫病,蛔虫病。

相关配伍

钩虫病、蛔虫病:中华蹄盖15g,乌梅9g,大黄6g,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服:汤,10-15g。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短,直立,先端和叶柄基部密被深褐色、卵状披针披针鳞片簇生。能育长35-92厘米;叶柄长10-26厘米,基部直径1.5-2毫米,黑褐色,向上禾秆色,略被小鳞片叶片披针,长25-6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略变狭,二回羽状;羽片约15对,基部的近对生,向上的互生,斜展,无柄,基部2-3对略缩短,基部一对长披针,长7-12厘米,宽约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对称,截形或近,一回羽状;小羽片约18对,基部一对狭三角状长,长8-10毫米,宽3-4毫米,钝尖头,并有短尖齿,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下侧阔楔形,并下延在羽轴上成狭翅两侧边缘浅羽裂;裂4-5对,近,边缘有数个短锯齿叶脉两面明显,在小羽片上为羽状,侧脉约7对,下部的三叉或羽状,上部的二叉或单一。干后草质,浅褐绿色,两面无毛;叶轴羽轴下面禾秆色,疏被小鳞片和卷的、棘头状短腺毛孢子囊群多为长,少有弯钩或马蹄,生于基部上侧小,每小羽片6-7对;在两侧各排成一囊群盖,浅褐色,膜质,边缘啮蚀状,宿存。孢子周壁表面无褶皱。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50-2800m的山谷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相关论述

《华山药物志》:“清热,解毒,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视物模糊

下一篇 上眼睑增厚松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