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
形态特征
樟木是一种常绿乔木,全株具香气。俗称樟木、小叶樟樟树等。全株有香气。其盛产于福建、云南、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纹,木材纹理细腻。切面光滑,边材、芯材区别明显;木质重且硬,不易变形,带有强烈的樟脑香味。叶互生,薄革质,卵形,长6~12cm,宽3~6cm,下面灰绿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明显的腺体。
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片6,淡黄绿色,内面密生短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第3烨雄蕊花蕊外向,瓣裂;子房上位。浆果球形,紫黑色,果托杯状。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主要品种
香樟属的木材在我国按材质和外貌构造的差异分香樟(小叶樟)、黄樟和桂樟三类商品材,前两类各一种,即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和黄樟 Cinnamomum porrectum ,其余的归入桂樟类。木材以香樟(小叶樟)最为著名,其次是黄樟。
生长习性
樟树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
分布范围
该属分布亚热带至热带,产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印度等国,我国是樟属树种资源和蓄积量最丰富的国家。樟属约有250 种树木,我国有 46 种,大部分树种多具有樟脑气味,木材是优良的家具、药材和香料原料。
根据树木分类,本属分香樟和肉桂两组,其中香樟又以小叶樟最为著名,其香最为浓郁。小叶樟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一代。大叶章,红樟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西南部、浙江、安徽南部等长江以南及西南各地,而台湾、福建等地盛产。
主要价值
【家具】樟木是一种很好的建筑和家具用才,不变形,耐虫蛀。民间有用来制作家具,雕刻品、木制品和家装。成材的樟树树干和根部含有高至20-25%的樟脑和樟脑油。
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顶箱柜等诸品种。唯桌椅几案类北京居多。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民间多用樟木雕刻佛像。樟脑为樟树根、干、枝、叶经蒸馏加工制成的颗粒状结晶。是提炼化工原料樟脑(分子式 C10H16O)、樟脑油、芳樟醇最重要的原料树种。截至2015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樟木出产国和樟脑出口国。
【医药】樟脑油主要集中在樟树树干和根部,隔水蒸馏,樟脑和樟脑油随水蒸气馏出,冷凝所得白色晶体为粗樟脑,油状液体为樟脑油。天然樟脑其化学成分(分子式 C10H16O)与合成樟脑相同,有粉状和块状两种。天然樟脑纯度高、比旋度大,虽然与合成樟脑成分相同,但在医药等方面的特殊用途还是难以用合成樟脑作完全代替。
樟脑油主要由樟脑和其它香精油(如桉叶油素、芳樟醇、松油椁、黄樟素)以及副产品(如白樟油、红樟油、蓝樟油)。多种萜类化合物组成。
樟脑(camphor)化学名为莰酮-,分子式为C10H16O无色至白色半透明块状或粉末,有樟木气味。主要用于制造赛璐珞、化学漆、照相软片、炸药、香料、杀虫药、医药等 。能防虫、防腐、除臭。具馨香气息,也有利用其具有防虫、防腐、除臭的药理化学毒性制成生活日用品:樟脑丸、樟脑球、防蛀香片、网袋芳香球、悬挂式芳香饼等用于衣物、皮毛、书籍、标本、档案的防护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此类商品均有毒害标示。)
天然樟脑以樟木为原料,经蒸气蒸馏,从所得的樟油中提取制成,以根、枝、叶及废材经蒸馏所得的颗粒状结晶。除春分至立夏期间含油较少外,其余时间均可采叶,用蒸馏法提取樟脑油。根含樟脑油最多,茎次之,叶更次。由于樟木资源缺泛,因此比较难得,价格也较高。因其对人体安全、环保,在家庭除虫剂中最受百姓喜爱。在选用时,对以下两类产品的使用,一定要多加小心,一是萘丸(俗称卫生球,假樟脑), 为有毒化学品, 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国家已于 1993 年明令禁止生产与销售,但市场上偶尔仍可见到;第二类是“对二氯苯”制品,这种防虫剂的毒性很大,杀虫效果确实很好,但杀虫也杀人,世界健康组织( W HO )环保保健标准( 1991 年出版)指出,“对二氯苯”对动物致癌,欧共体委员会、国际化学品安全署编写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指出,该物质可能是人体致癌物,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植物研究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