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舌淡体胖

祖国传统医以为,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充盈,则精神充沛,筋强壮,步履轻快,思迅速,亏损则阳衰弱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肾阴虚者,有肺热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力萎靡、腰酸耳鸣淡、体胖等症状。(1)寒湿阻滞:畏寒倦卧,恶心呕吐中尿臭,粘,胸脘痞满,大便秘结,淡体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治法......
目录

病因

祖国传统医以为,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充盈,则精神充沛,筋强壮,步履轻快,思迅速,亏损则阳衰弱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肾阴虚者,有肺热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力萎靡、腰酸耳鸣淡、体胖等症状

诊断

(1)寒湿阻滞:畏寒倦卧,恶心呕吐中尿臭,粘,胸脘痞满,大便秘结,淡体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治法:温阳降浊。方药二陈汤加减:大黄10g(后入),人参10g (另),甘草6g,干姜6g,附子9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实10g,厚朴10g。本型属阳虚浊阻,正气已伤,治疗上需扶正

(2)湿热中阻:中秽臭,口苦粘,胸脘痞闷,腹胀纳呆,或心烦失眠便秘,或大便秽臭,舌质红,边尖有齿痕,苔黄厚腻或干弦数或弦滑。治法:清热化湿方药黄连黄连汤加味:黄连10g,姜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实10g竹茹10g,生姜6g,苏10g,甘草6g,砂仁10g ,薏苡仁30g,大黄10g。本型的键是湿浊化热,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原则,治疗始终不离湿,使湿从下湿为阴,虽有化热之象,但不宜过投苦伤阳之品。

(3)水气不化:水肿以下尤甚,胸腹胀满,畏寒肢冷,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淡苔腻,沉迟或沉细。治法:温阴成水。方药:济生饮化裁:熟地1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及皮各30g,皮10g,泽泻10g,肉桂6g,附子12g ,牛膝20g,车前子30g(布包),干姜6g,白术10g,皮12g,木瓜12g。水肿常为CRF后期的表现,此时病情较重,变较多,常有水肿等,治疗较为棘手,必要时需配西药抢救。

(4)瘀血停:面色晦暗,色发紫,痛,肤甲错,女子月经延期或闭经舌质紫黯有瘀斑或瘀点,沉涩。治法:行气化瘀。方药府逐瘀汤加减:桃仁 12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20g,柴胡9g,壳10g,桔梗10g,郁金 10g,黄芪30g,益母草15g,甘草6g。本型多由病程日久而致,正气已虚,因此治疗不可但事活,活应注意扶正,或在扶正以活

鉴别

肾虚要是四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亏虚,一个是气虚,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当然是肾虚的一种,但并非所有的肾虚都是肾阴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在于,如果是把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就是功能上的匮乏,物质上的缺乏就是膝酸软,头发晕,还有如果在年轻人的身上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中医阴虚热,阳虚外寒,如果是在老年人出现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头发白的比较早,容易耳鸣牙齿松动,眼花的比较早一些,这是肾阴虚。肾阴虚一般说在中青年发生的比较多,我们在临床上的症状比较多。

肾阳虚有一些症状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膝酸软,四肢乏力,但是肾阳虚更体现是功能性的。所谓的四肢不温,那个是五心烦热,这个是手脚发凉,面色容易有一些黄白,畏寒怕冷,如果是中青年,会出现性欲减退阳痿,人感觉常有一种疲惫的感觉,因为是功能性的,更多的体现在这面。

(1)寒湿阻滞:畏寒倦卧,恶心呕吐中尿臭,粘,胸脘痞满,大便秘结,淡体胖苔白腻,脉象沉细。治法:温阳降浊。方药二陈汤加减:大黄10g(后入),人参10g (另),甘草6g,干姜6g,附子9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实10g,厚朴10g。本型属阳虚浊阻,正气已伤,治疗上需扶正

(2)湿热中阻:中秽臭,口苦粘,胸脘痞闷,腹胀纳呆,或心烦失眠便秘,或大便秽臭,舌质红,边尖有齿痕,苔黄厚腻或干弦数或弦滑。治法:清热化湿方药黄连黄连汤加味:黄连10g,姜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实10g竹茹10g,生姜6g,苏10g,甘草6g,砂仁10g ,薏苡仁30g,大黄10g。本型的键是湿浊化热,据“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原则,治疗始终不离湿,使湿从下湿为阴,虽有化热之象,但不宜过投苦伤阳之品。

(3)水气不化:水肿以下尤甚,胸腹胀满,畏寒肢冷,膝酸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淡苔腻,沉迟或沉细。治法:温阴成水。方药:济生饮化裁:熟地10g,山药15g,山萸肉10g,茯苓及皮各30g,皮10g,泽泻10g,肉桂6g,附子12g ,牛膝20g,车前子30g(布包),干姜6g,白术10g,皮12g,木瓜12g。水肿常为CRF后期的表现,此时病情较重,变较多,常有水肿等,治疗较为棘手,必要时需配西药抢救。

(4)瘀血停:面色晦暗,色发紫,痛,肤甲错,女子月经延期或闭经舌质紫黯有瘀斑或瘀点,沉涩。治法:行气化瘀。方药府逐瘀汤加减:桃仁 12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0g,牛膝20g,柴胡9g,壳10g,桔梗10g,郁金 10g,黄芪30g,益母草15g,甘草6g。本型多由病程日久而致,正气已虚,因此治疗不可但事活,活应注意扶正,或在扶正以活

预防

首先要区分是绝对虚还是相对虚。如是绝对虚,那么吃壮阳药物没错的。但是,如果是相对虚,那是由于阴实导致的,就不能吃壮阳的药了。因为是由阴气起的,那就要祛阴。建议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特壮阳药,可不要乱吃 。当然,也可以通过食疗

杜仲 ,茴香 ,杞地山药粥 都是不错的补食疗法,肾阳虚可以吃狗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食补,药物则有宝、苁蓉、金匮右归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软腭疼痛

下一篇 上列牙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