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抽风
病因
抽风的常见原因是发高烧。另外,脑膜炎、颅脑外伤、癫痫等疾病也会导致抽风,主要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而使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具体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面色由红转青,头转向一侧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动;由于喉肌痉挛、气道不畅,可伴有屏气;部分小儿有大小便失禁现象。一般抽搐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后自止,宝宝往往十分软弱,想睡觉,然后进入昏睡状态。宝宝抽风往往让家长措手不及,若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宝宝发生抽风的应急处理。
诊断
1.刚出生的新生儿突然不开口,不会吃,稍有声音刺激便引起全身抽动,应首先考虑接生时感染了破伤风杆菌。
2.如有新生儿出生时上过产钳才娩出,头上有大血疱,突然抽风,不发热,应考虑颅内出血。
3.稍大一点的婴儿吃奶感染都照常不误,四肢或面部突然抽动,不发热,应首先想到缺钙。
4.如遇抽风又有发热,精神不振,呕吐,头前(前囟门)凸起,颈项僵硬,应想到是感染了脑膜炎或脑炎。
鉴别
第一类为惊厥的鉴别诊断,详情可参阅惊厥章。在新生儿时期,鉴别时须特别注意生产性损伤、先天性脑部发育不全及败血症等。若为较大的婴儿,须特别注意各种急性病(如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时的脑症状、脑炎、热度不高的脑膜炎(如结核性脑膜炎,偶遇脑膜炎球菌脑膜炎亦可暂时缺乏高热)、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以及铅中毒等。在儿童时期尚须与癫痫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相鉴别。
预防
保证呼吸畅通,让孩子平身躺在床上,解开脖子前的衣扣,为了防止抽风咬伤舌头,又不能让舌头向后坠堵住呼吸道,可用布包住筷子头,放在牙齿之间,并压住舌头。头偏向一侧,并清理出口腔内异物,如:食物、分泌物、呕吐物等,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对抽风严重的小儿,可用指头掐上唇中间的"人中"穴以及双眉中间的"印堂"穴及拇、食指之间的"合谷"穴,避免小儿因抽风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掐伤皮肤。
小儿正抽风时,不要给他喂水、喂药或喝果汁饮料等,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如果抽风是由于高烧引起,可用冷湿毛布敷在小儿额上,也可用温水擦身;若用酒精加一半温水擦皮肤,退热效果更好,家中若有白酒可用以代替酒精,但不用加水,退热效果比较理想。擦浴时要注意用量和擦拭部位,尽量不要擦颈后、颈前、前胸、后背等部位,以免发生意外,体温逐渐下降即可停止擦浴。
由于发生抽风的原因很多,在做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