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紫丁香

紫丁香 紫丁香(拉丁:Syringa oblata Lindl.),为紫丁白,俗丁香、毛紫丁香,是木犀科丁香植物紫丁香是落灌木或小乔木,高1.5到4米;树皮褐色,小黄褐色,嫩簇生,后对生;花序紫色紫红色或蓝色花冠筒长6到8mm,期5到6月。其性喜阳,喜土壤湿润而排水良好环境,适栽培。分布于吉林、辽宁、朝鲜等地。可提制芳香油,嫩可代。在丁香语中,......
目录

物种起源

高濂在《草谱》中提到:“紫丁香木本,微细小丁,香而瓣柔,色紫,故紫丁香。”

形态特征

紫丁香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褐色灰色。小花序轴、花梗苞片花萼、幼两面以及叶柄均无毛而密被腺毛。小较粗,疏生皮孔

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宽常大于长,长2-14厘米,宽2-15厘米,先端短凸尖至长渐尖或锐尖,基部心形截形至近,或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萌叶片常呈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

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或长,长4-16(-20)厘米,宽3-7(-10)厘米;花梗长0.5-3毫米;花萼长约3毫米,萼齿渐尖、锐尖或钝;花冠紫色,长1.1-2厘米,花冠,长0.8-1.7厘米,裂呈直角展,卵至倒卵,长3-6毫米,宽3-5毫米,先端弯略呈兜状或不弯;花药黄色,位于花冠部0-4毫米处。

果倒卵状卵形至长,长1-1.5(-2)厘米,宽4-8毫米,先端长渐尖,光滑。

期4-5月,果期6-10月。

紫丁香图册紫丁香图册

生长习性

紫丁香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中国长江以北各园普遍栽培。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很多种类也具有一定耐力。落后萌动前裸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喜光,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稀少。喜温暖、湿润,有一定的耐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

分布范围

紫丁香分布以秦岭为中,北到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朝鲜也有,南到云南西藏均有。广泛栽培于世界各温带地区。

产于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西北部(松潘、南坪)。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长江以北各园普遍栽培

繁殖栽培

栽培

紫丁香1、栽种

丁香宜栽于土壤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向阳处。一般在春季萌支前裸栽植,株-3米。2-3年生苗栽植径应在70-80厘米,深50-60厘米。每施100克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及100-150克粉,与土壤充分混和作基肥。

2、浇水

栽植后浇透水,以后每10天江1次水,每次浇水后要松土保墒。灌溉可依地区不同而有,华北地区,4-6月是丁香生长旺盛并的季,每月要浇2-3次透水,7月以后进入雨季,则要注意排水防涝。到11月中旬入冬前要灌足水。

3、修剪

栽植3-4年生大苗,应对地上干进强修剪,一般从离地面30厘米处干,第2年就可以出繁茂的来。一般在春季萌动前进修剪,要剪除细弱枝、过密,并理保留好更新后要剪除残留穗。

4、施肥

一般不施肥或仅施少量肥,切忌施肥过多,否则会起徒长,枞而影响花芽成,反面使减少。但在后应施些磷、钾肥及氮肥。

病虫防治

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枯病、萎蔫病等,另外还有病毒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时期。害虫有毛虫、刺蛾、潜蛾及大胡蜂、介壳虫等。应注意防治。

丁香在过湿情况下,易产生腐病,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以死。丁香常见 虫害有家茸天牛,为害干;还有蓑蛾、刺蛾、蚜虫等为害嫩。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雾杀之。

繁殖

紫丁香紫丁香繁殖式以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繁殖栽培品种则多用嫁接法。嫁接常用女贞和水蜡树为砖木。

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但常有新的色出现;种子层积,翌春播种。夏季用嫩扦插,成活率很高。嫁接繁殖法,华北以小女贞作砧木,靠接、接、接均可;华东偏南地区,实生苗生长不良,高接于女贞上使其适应。

1、播种

可于春、秋两季在室盆播或地畦播。北以春播为佳,于3月下旬进冷室盆播,温度维持在10-22℃,14-25天即可出苗,出苗率40%-90%,若地春播,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进。播种前需将种子在0-7℃的条件下砂藏-2个月,播后半个月即出苗。未低温砂藏的种子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出苗。可沟条播,沟深3厘米左右,株具匠厘米乘以10厘米。无论室盆播还是地条播,当出苗后长出4-5对叶片时,即要进分盆移栽或间苗。分盆移栽为第盆1株。地可间苗或移栽-2次,株具匠为15厘米乘以30厘米。

2、扦插

可于后1个月,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条作插穗,插穗长15厘米左右,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15-18小时,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个月后即可生,生率达80%-90%。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条作插穗,一般于地埋藏,翌春扦插嫁接可用接或接,砧木多用欧洲丁香或小女贞。华北地区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进。接穗选择当年生健壮上的饱满休眠,以不带木质部的盾状接法,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干上。也可秋、冬季采条,地埋藏于翌春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厘米,第二年萌动前需将干离地面30-40厘米处短,促其萌发

种类介绍

丁香(变种):Syringaoblatavar.albaHort. 1763.

亦称丁香

白色叶片较小,基部通常为截形楔形至近,或近心形期4-5月。

中国长江流域以北普遍栽培。采自辽宁东南部的某些标本,过去被鉴定为 S. dilatata var. alba Wang & Skv.,可能是该种的野生类型。

紫丁香(变种)Syringaoblatavar.giraldii(Lemoine) Rehd.

亦称紫萼丁香

与原变种区在于该变种的小花序花梗除具腺毛外,被微柔毛或短柔毛,或无毛;叶片基部通常为宽楔形、近截形,或近心形,上面除有腺毛外,被短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短柔毛或柔毛,有时老时落;叶柄被短柔毛、柔毛或无毛。期5月,果期7-9月。

产于中国甘肃、陕西、湖北以至东北。生海拔1 100-2 6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陕西

1918,Nakai 据朝鲜标本发表了S. dilatataNakai. 1926,Rehder 又把它作为S. obiacaLindl. 的变种。据中国现有标本以及野外观察,从S. vblata中难以区分出S. dilatata,如果后者确实成立,则我国可能无野生。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紫丁香丁香芬芳袭人,为著的观赏木之一。欧、美园林中广为栽植。在中国园林中亦占有重要位置。园林中可植于建筑物的南向窗前,时,清香入室,沁人腑。

紫丁香是中国特有的木,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植株丰满秀丽,茂密,且具独特的芳香,广泛栽植于园、机、厂矿、居民区等地。常丛植于建筑前、室凉亭周围;植于园路两旁、草坪之中;与其他种类丁香配植成专类园,成美丽、清雅、芳香,青绿不绝的景区,效果极佳;也可盆栽、促成栽培、切等用。

药用价值

紫丁香紫丁香可以入药,味苦、性、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民间多用于止泻。紫丁香制成的溶液,对弗氏痢疾杆菌进体外抑菌试验,效果较强;用于防治菌痢,既济,又便于推广。用紫丁香治疗 急性黄疸炎,其疗程短,退黄作用显著。以紫丁香的浸膏制成的--特灵,治疗急性黄疸炎,临床应用,确有一定疗效,且安全,又无毒性反应。

树皮:清热燥湿,止咳定喘。:苦,。清热,解毒,止咳,止痢。用于咳嗽痰咳泄泻痢疾痄腮炎。

【蒙药】阿拉善-查干-阿嘎如:心材心热刺痛,头晕失眠心悸气喘,“赫依”病《蒙植药志》。

痛不止:丁香15克,肉桂30克,共研细末,每日在饭前以热黄服3克。

②小儿吐逆:丁香半夏(生用)各30克,同研为细末。姜汁和,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

生疮:用包包丁香末放入含。

胃寒呃逆:丁香3克,蒡6克,水服;或丁香3克,桔皮9克,水服。

口臭丁香1-2个,时时含中。

⑥龋齿牙痛丁香油滴在蛀孔或用棉球丁香油塞填孔中,有防腐止痛的作用。

植物文化

紫丁香语:光辉(Bright)丁香拥有天国之的光荣外号,也许是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因此丁香语,也是配得上天国之外号的光辉。受到这种祝福而生的人,受天所祝福,有光辉的人生。由于太聪明,而有喜欢走捷径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过程中,忘了最终的的。

1、光荣、不灭、光辉

2、爱情萌

3、友谊

4、美丽

5、喜欢寂静

6、青春时的回忆、想起年轻时

7、初恋、初恋的刺痛、初恋的感激、想起初恋的她

8、纯洁

9、记忆

10、秋思不解

11、羞怯

诗词

紫丁香紫丁香于春季盛,香浓烈袭人。由于丁香朵纤小文弱,筒稍长,故给人以欲尽未放之感。宋代王十朋称丁香“结愁干绪,似忆江南”。历代咏丁香诗,大多有典雅庄重、情味隽永的特点。

《辞源》:【丁香】:中国所产木犀科灌木紫丁香蕾。丁香时,其蕾密布头,称丁香结。唐宋以来,诗人常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恨。相诗词:

《江头四咏》“丁香体柔弱,乱结犹垫。”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各自愁。”

陆龟蒙《丁香》“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诞春。”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愁见丁香结。”

尹鹗《 何满子》“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头。”

钱惟演《无题》“合欢不验丁香结,只得凄凉对烛房。”

乐钧《探春·宋云墅仪曹座上咏丁香》“可怜百结芳愁,东随意猜破。”

注:紫丁香图册网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脑功能损害

下一篇 下丘脑损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