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闪电样痛

三叉神经痛有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1756年由法国NicolasAndri首先报道。由于发作时多数伴有抽搐,故称之为痛性抽搐。系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病例无第Ⅴ对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Gasser神经......
目录

原因

原发性(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病例无第Ⅴ对神经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Gasser神经有退性或纤维性改变,但是改变的轻重差太大,不能认为它们是病因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虽不明确,尚无统一认识,而从现代医来看其发病机制可能是一种致伤因素,使感觉半月和邻近的运动支发生脱髓鞘改变。有―些研究认为,大多数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有颅底管对神经的反常压迫。

临床明,部分所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际上还是可找到原因的,如在手术中发现供应神经管发生硬化、异位管的压迫、增厚的蛛网膜神经通过的孔发生膜炎,狭窄的孔等,而致神经的压迫。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在三叉神经痛时,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都参与疼痛的产生与传递,因此据现代临床实践及动物试验结果,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以下几种说。

(1)周围病原说:三叉神经末梢到脑干核团的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刺激三叉神经,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和器质性改变,从而发生三叉神经分布区范围的阵发性剧痛性的说。

(2)中枢病因说:三叉神经系统中枢部的核团,三叉神经束核丘大脑皮质均可因周围病变刺激及中枢本身的伤害性刺激,而导致三叉神经痛。

(3)变态反应说:1967年Hanes据三叉神经痛突然发作和可逆性,曾提出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一种与变态反应有的疾病。

(4)病毒感染说:大脑皮质是周身感觉的最高中枢,早有定论,对三叉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的病灶所致的疼痛,均是通过大脑皮质反映出来的。如疱疹单纯疱疹的病毒感染,可沿三叉神经系统的通路而侵入三叉神经分布相应的大脑皮质,使三叉神经疼痛发作。

(5)家族遗传说:在临床上曾有人报道,一个家兄弟姊妹7人其中6人患有三叉神经痛,其中2人患双侧性疼痛。另有一个家中,母亲及6个孩子中的3个孩子患有三叉神经痛,其中2人为双侧性疼痛。从而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与家族遗传有。但多数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系不大与人类种族无

(6)综合病说:上述各种说均不能满意解释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以致Dott(1951年)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起因在脑干,动作或触动扳机点可起短的冲动(ShortCircuit)在脑干迅速叠加,从而起剧烈疼痛发作。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近几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特神经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和手术式的不断改进,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发病率的认识有了更深入了解和认识。发现三叉神经系统的所属部位或邻近部位的各种病灶均可起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有颅和颅底的肿管畸网膜粘连增厚、多发性硬化等。

检查

据三叉神经支配区的发作性疼痛及其临床特点,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不难确定。

1.三叉神经支配区发作性剧痛:刀割样、烧灼样。

2.临床特点:骤发、扳机点、阵发、反复;痛性抽搐

3.确定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

鉴别诊断

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外,应注意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

1.牙痛

牙痛也是一种非常疼痛的一种疾病,有时特是发病的初期,常常到口腔就诊,被误诊为牙痛,许多病人将牙齿拔掉,甚至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但疼痛仍不能缓解。一般牙痛特点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局限在齿部,不放射到其他部位,无面部皮肤过敏区,不因外来的因素加剧,但患者不敢用牙齿咀嚼,应用X线检查或CT检查可明确牙痛

2.三叉神经

可因急性上颌窦炎、流感、额窦炎、下骨髓炎、糖尿病、梅毒伤寒中毒中毒食物中毒等疾病起。多有炎性感染的历史,病史短,疼痛为持续性的,压迫感染的分枝的局部时可使疼痛加剧,检查时有患侧三叉神经分区感觉减退或过敏。可伴有运动障碍。

3.中间神经痛中间神经痛患者表现特点:

(1)疼痛性质:为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长,数小时,短者也数分钟。

(2)疼痛部位:要位于一侧外耳道、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者可向同侧面部、外侧、部以及枕部放射。

(3)伴随症状: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神经痛本症病因不明,多数人认为旁窦炎侵及蝶神经起。

(1)疼痛部位:蝶神经分支分布区域的鼻腔蝶窦筛窦、硬齿及眼眶等面深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疼痛为烧灼或钻样比较剧烈的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的加重或周期性反复性发作,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伴有患侧黏膜肿胀,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多呈浆液性或黏液性。可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疼痛可由部、、眼眶、眼球发生,尔后扩展至齿及乳突部,均为一侧性。严重者向同侧颈部、肩部及手部等处放射,眼眶部可有压痛。

(3)发病年龄:常在40~60岁之间,女性较多。

(4)本病可以用1%普鲁卡因做蝶神经或用2%~4%丁卡因鼻腔对蝶神经作表面麻醉,可使疼痛缓解,即可确诊。

5.头痛头痛也称丛集性头痛,它是一种以头部管舒缩功能障碍为要特征的临床综征。病因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与家族、分泌、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等有。临床表现特点:

(1)青春期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2)诱发原因:多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不安时诱发,每次发作前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幻视及偏盲等。先兆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之久。

(3)疼痛性质为剧烈性头痛,呈搏动性痛、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反复发作,每天或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作一次。伴随有恶心呕吐、大便感、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

(4)查体时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增强,压迫时可使疼痛减轻。在先兆发作时应用抗组胺药可缓解症状

(5)头痛还有普通型、特殊型(麻痹型、基底动脉型)头痛,均需要进

6.神经痛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它是一种以神经分布区域阵发性剧痛。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

(1)病因可能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压迫神经进入区有,除此之外,可见于小脑桥角处肿、炎症、囊肿鼻咽部肿突过长症等原因起。

(2)疼痛部位在患侧咽喉、扁体、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深部疼痛为要表现。

(3)疼痛性质为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持续为数秒或数十秒,很少超过2min。亦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若为继发性的疼痛时间长或呈持续性、诱因和扳机点可不明显,且夜间较重。

(4)诱因常为吞、咀嚼、说话、咳嗽、打哈欠时诱发疼痛。

(5)50%以上有扳机点,部位多在后壁,扁等处,少数在外耳道。若为继发性的,扳机点可不明显,同时神经损害症状,如软麻痹、软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等。

(6)其他症状:吞时常常起疼痛发作,虽然发作间歇期无疼痛,但因惧怕诱发疼痛而不敢进食或小心进些流汁,患者因进食进水少,而变得消瘦,甚至脱水部不适感,律失常及压性昏厥等。

(7)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若为继发性的,可有后1/3感觉减退、味觉减退或消失、腮腺分泌机能紊乱。也可有邻近神经受损症状,如第9、10及11对神经损害以及Horner征表现。

7.鼻窦炎或肿

上颌窦、颌窦、筛窦病患者均可起头面部痛。鉴时应特注意:鼻腔检查,两侧是否一样通畅,细查各鼻窦的压痛点;鼻腔有无粘液或脓液史;疼痛的发作性不明显,此点在上额窦癌更为显著;患侧面部有时肿胀;上颌窦额窦的透光检查;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8.半月神经附近的肿

半月神经小脑桥角处的肿并不少见,如:听神经纤维脂瘤或皮样囊肿等,这些肿起的疼痛一般并不十分严重,不像三叉神经痛那样剧痛发作。另外,还可同时有外展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耳鸣、眩晕、听觉丧失、三叉神经支感觉丧失,以及其他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底X线检查,尖区有时有质破坏或内耳道区有质破坏。CT、X线造影检查可帮助诊断。

9.膝状神经

膝状神经在发出鼓索神经之前,发出大浅神经,供给泪腺以副交感神经纤维,司理泪腺的分泌。中间神经要司理前2/3的味觉和鼓膜外耳道后壁的感觉,也有些纤维司理颌下腺、下腺及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状神经神经痛为阵发性,但发作时痛在深处,向其附近的眼、颊、等处放射,并多在外耳道后壁有个扳机点。这些患者多并面神经麻痹或面部抽搐,并有时在软上、扁体窝外耳道处,发生疱疹并味觉丧失。

10.其他面部神经

如许多眼部疾病,青光眼屈光不正及眼平衡失调等。颞颌关节疾病、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征及颞颌关节炎和突过长等。因其病因和表现不同可以与三叉神经痛鉴

据三叉神经支配区的发作性疼痛及其临床特点,原发性及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不难确定。

1.三叉神经支配区发作性剧痛:刀割样、烧灼样。

2.临床特点:骤发、扳机点、阵发、反复;痛性抽搐

3.确定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客观检查多无三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及其他局限性神经体征。

缓解方法

大部分病人其疼痛是发作性的,可有几周、几月甚至几年的自发缓解,于缓解期间疼痛可完全消失。很少症状持续消失,但随年龄增长其发作缓解期有渐缩短趋势。三叉神经痛本身并不致命,但可因频繁发作而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因怕发作而不参加各项活动。大部分病人因怕痛而变得无欲状,但自杀和吗啡成瘾罕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