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额叶癫痫岛盖发作

癫痫岛盖发作是癫痫的临床诊断之一。起源于的具有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混性发作特征的癫痫癫痫包括初级运动皮质区、运动皮质前区、前皮质区和边缘及旁边缘皮质区,这些部位如果由于遗传以及一些不明原因而发生异常放电,可能癫痫癫痫的特点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混发作,发作通常一天数次,且......
目录

病因

包括初级运动皮质区、运动皮质前区、前皮质区和边缘及旁边缘皮质区,这些部位如果由于遗传以及一些不明原因而发生异常放电,可能癫痫

诊断

癫痫的特点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以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混发作,发作通常一天数次,且常在睡眠时发作。部分发作有时可与精神因素起的发作相混淆,癫痫持续状态是常见的并症。

1.强力提示癫痫者包括

(1)通常发作时间短。

(2)起于的复杂部分性发作,通常伴有轻微的发作后意识混乱或不发生。

(3)很快起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痫癫痫更常见)。

(4)强直性或运动性姿势症状突出。

(5)发病时常见复杂的手势性自动症

(6)当放电为两侧性时常跌倒。

2.发作类型 癫痫的发作类型描述如下,但多数区可能迅速受累,而特殊的发作类型不可能被识

(1)助运动区发作:在助运动区的发作,其式为姿势性的局灶性强直伴有发声、言语暂停以及击剑姿势。患者的头部和眼球转向癫痫起源的对侧,致痫灶对侧的上肢外展,肩部外旋,肘部屈,其外观好似患者正在注视自己的手。同侧的上下肢强直性外展,上肢远端的动作比下肢远端更明显。这种同侧上肢向癫痫起源侧伸展的临床表现被描述为“击剑姿势”。

(2)扣带回发作:发作式以复杂部分性伴有发病时复杂的运动手势自动症,常见自神经征,如境和情感的改变。

(3)前极区发作:前极区发作式包括强迫性思维或起始性接触丧失以及头和眼的转向运动,可能伴有演变,包括反向运动和轴性阵挛性抽动和跌倒以及自神经征。

(4)眶区发作:眶区发作的式是一种复杂部分发作伴有起始的运动和手势性自动症,嗅幻觉和错觉以及自神经征。

(5)外侧部发作:发作式可能是强直性的或者较少见的阵挛,伴有眼和头的转动以及言语停止。

(6)岛盖发作:岛盖发作的特点包括咀嚼、流涎、吞症状、言语停止、上部先兆、恐惧以及自神经征现象。单纯部分发作特是部分阵挛性面发作是很常见的,而且可能是单侧的。如果发生继发性感觉改变,则麻木可能是一个症状,特是在手上。味幻觉在此区特常见。

(7)运动皮质发作:运动皮质癫痫要的特点是单纯部分性发作,其定位是依据受累在那一侧以及受累区的局部解剖,在较低的前Rolando区受累可能有言语停止、发声或言语障碍,对侧面部强直-阵挛运动或吞运动、全身性发作常发生。在外侧裂区,部分运动发作不伴有进性或Jacksonian发作出现;特是在对侧上肢始。旁中央小受累时发作呈同侧足部出现强直性运动,有时对侧腿部也出现强直性运动,发作后Todd瘫痪常见。癫痫发作确地起源于运动皮质区,此区的癫痫发生阈值较低并可向更广的致痫区域播增强。

(8)Kojewnikow综征:前认为有两种类型的Kojewnikow综征,其中之一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Rasmussen综征,是包括在儿童期症状癫痫项下的一种癫痫征。另一种类型是代表成人和儿童外侧裂区部分发作的特殊型,而且与运动区的不同损害有。其要特点为:①运动性部分发作,定位明确;②后期,通常在有躯体运动性发作发生的部位出现阵挛;③电图呈现正常景活动的基础上,出现局灶性阵发异常(棘波和慢波);④本综征可发生于儿童期和成年期的任何年龄;⑤常可查出病因(肿管病变);⑥本综征不呈进性演变(临床型、电图的或理的,除了与致病损害的演变有者外)。本综征可由线粒体脑病(MELAS)起。

应注意的是,某些癫痫病人的解剖来源很难确定是在特定的,这种癫痫包括伴有前中央区和后中央区的症状(外侧裂周围区发作)。这种重叠到邻近的解剖部位也见于岛盖癫痫

癫痫的发作间期头皮电图描记可呈现:①无异常;②有时景不对称,前区出现棘波或尖波;③尖波或慢波(既可见于单侧或更常见于双侧或见于单侧多数)。颅描记有时能区单侧性和双侧性损害。

发作不同的电图表现可伴发于初期的临床症状。在少数情况下,电图异常在临床发作发生之前出现,这就可以提供重要的定位信息,例如:①或多,通常是双侧性,低波幅、快活动、混的棘波,律性棘波、律性棘慢波或律性慢波;②双侧高幅单个尖波,随后是弥漫性低平波。

症状,颅电极描记可提供于发放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的信息;定位有时是很困难的。

出现下列6种特征中的一种即可诊为癫痫

1.全身性强直-阵挛惊厥发作后即刻意识丧失

2.癫痫发作初期,头和眼转向对侧,继而全身性惊厥,发作后意识丧失,常提示致痫灶位于前1/3部位。

3.初期头和眼转向病变对侧,意识清楚和逐渐意识不清,继而意识完全丧失及全身性惊厥发作,提示致痫灶起源于凸面的中间部位。

4.表现为身体某部的姿势运动,如对侧手强直高,同侧手向下伸展及头转向病变对侧,提示致痫灶位于中间部位的侧面。

5.常表现无表情感,或有短暂的动作停顿,思维紊乱,并凝视。继而全身性惊厥发作。

6.癫痫发作可有发作期或发作后的自动症,类似于癫痫。发作间期的SPECT和PET可局部的低灌注或低代谢,而发作期的SPECT常显示皮质的高灌注,有助于癫痫灶的定位。

前已达成共识,MRI确诊存在病变的癫痫病人,80%~90%在癫痫手术切除病变后获得良好的疗效。而对于MRI检查无阳性发现的非病灶性癫痫,术后疗效并不理想。

鉴别

无特需要鉴的疾病。

预防

(一)治疗

癫痫灶的手术定位是一个难题,很多部位电图不能确定位,但术前评估,致痫灶定位明确,且又能被切除而不会造成过多的神经功能缺失,就应当考虑皮质切除术,而若确实发现了病灶(如肿管畸皮质发育异常),则应当同时切除,癫痫的治疗效果会更好。但临床医师常会遇到的非病灶性癫痫,影像上未发现明显的结构性异常改变,但通过手术切除后检查,无病灶性癫痫组织仍然发现了异常改变。

在术前评估中,有下列情况者往往提示能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①MRI影像显示病变边界清楚;②发作间期电图癫痫样放电能定位;③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提示为起源;④上述特征相互一致;⑤病灶于手术中可达,并不涉及言语功能皮质;⑥无其他潜在的致痫性异常。

癫痫手术治疗常用的仍是皮质致痫灶及病灶切除术,对致痫灶及病灶广泛限于一侧的应部分切除术;在非优势半球,大块切除的范围应限于中央前沟以前部分,切除可分两个步骤:于外侧凸面整块切除上、中、下回,接着在胼胝体附近切除前扣带回。眶后皮质要保留。在优势半球应保留下回后部的2.5cm的组织,以避免语言障碍。在施切除之前,重要的是认清中央沟,中央沟一般位于冠状缝之后大约4~5cm,有时也可用电图来助鉴。在皮质切除术时应先切该皮质区边界的软膜,再进膜下的皮质切除。其要领应注意:①尽可能避免管操作,以免邻近的皮质造成缺损害;②要保护皮质静,特要静窦附近的静要保护,如损伤可导致附近功能区皮质大范围的静梗死;③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只需切除皮质,并不需切除其下的白质。

两侧致痫灶或一侧痫灶,又不能皮质切除时,应选用胼胝体前2/3切术,阻断癫痫放电的传播,减轻癫痫发作的频率及缓解严重度。痫灶位于运动、语言区时应选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前多采用联手术的式来治疗癫痫。有时癫痫灶波及颞,还需加作颞切除术或大脑半球切除术。

(二)预后

切除手术的效果不如颞切除的效果好,但病残率低,仅占6%,无死亡率。Worrell(2002)等报告52例癫痫手术治疗的结果。术后有28例(占52%)病人癫痫发作完全消失(平均随访46.5个月)。而Talairach(1992)等报道100例手术的效果,癫痫发作消失率23例(占23%),无改善的32例(占32%)。有人(1995)统计330例癫痫手术结果,癫痫发作消失率41.2%。极少发作占12.8%,>90%发作减少的占20%。无改善占19.1%,更差者仅占5.5%,失去随访占5.5%。Schramm等报道(2000年)75例癫痫手术结果,64%术后癫痫消失,12%仅极少发作,16%有值得改善,仅12%无值得改善。国刘宗惠(1998)曾报道40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癫痫发作消失19例(占47.5%),术后极少发作11例(27.5%),随访6~36个月(平均2.5年)。

北京宣武医院遇涛等报道40例,术后随访1~2年,在继续服用癫痫药物的情况下,照Engel术后效果分级,Ⅰ级18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4例。作者的结论指出,总体而言,治疗效果不如癫痫满意,因是定位困难和切除不彻底。Smith等(2004)报道2例眶癫痫皮质切除,术后癫痫完全消失(随访5年)。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儿童偏头痛

下一篇 额头长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