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蒸饼

蒸饼也叫炊饼,是一道面食,要原料是面粉,配料是果肉、蔬菜,调料为食用盐、食用油、白砂糖等,通过笼屉制的做法而成。味甘,性平,无毒。能消积食,调养湿中化滞,补益,止出虚汗,利三焦利尿。一书上说:宋宁宗为郡王时,小便失常,一夜要解无数次。国医茫然失措,不知怎么办,有人推荐孙琳给他治病。孙琳用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种物品捣碎捏成子,叫宋宁宗用水服下三十,并说:“今天服用三次,病应该减轻......
目录

蒸饼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采集加工

能消积食,调养湿中化滞,补益,止出虚汗,利三焦利尿

发明与传说

一书上说:宋宁宗为郡王时,小便失常,一夜要解无数次。国医茫然失措,不知怎么办,有人推荐孙琳给他治病。孙琳用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种物品捣碎捏成子,叫宋宁宗用水服下三十,并说:“今天服用三次,病应该减轻三分之一,明天也服三次,这样坚持三天,病就除去了。”果然如此。宋宁宗赐给他一千匹绢。有人问到个问题说时,孙琳说:小儿为何尿床?这是尿道,而蒸饼大蒜淡豆豉三种物品都能调理泌尿系统

基本资料

历史渊源

古时称为炊饼,与炊饼不同,是使用笼屉制而成的食物。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仁宗庙讳贞(应作‘祯’),语讹近,今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就是说,因为宋仁宗叫赵祯,“祯”与“”音近,时人为了避讳,便把蒸饼改称为炊饼。这种饼相当于后世所说的馒头。其最早见于《晋书·何曾传》:“蒸饼上不坼十不食。”意即蒸饼上不出十裂纹就不吃。这种裂纹蒸饼,实际上是过发酵后,整出来很软适的“馒头”。十六国后赵石虎“好食蒸饼”,并且吃法更为讲究,“常以干枣、胡核瓤为之,使之坼裂食”。石虎吃的这种夹入果肉的蒸饼,实际上已是“包子”的雏。不过包子是到了宋代才非常普遍。

: 1、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用蒸饼大蒜淡豆豉捣成,连服三日可愈。

2、积年下。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七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子。每服二十,米汤送下。

3、赤白痢。用干蒸饼(蜜拌)二两、御米壳(蜜)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以水一碗热服

4、崩中下。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5、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

6、折伤。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送下,甚验。

食物

蒸饼是一种天津的特色食品,实际上就是一种豆沙包,但是和普通的豆沙包区在于,蒸饼的豆沙里的甜味并不是普通的白糖,而是色的白糖,所以蒸饼的豆沙馅看起来是黑色的,并且桂花,所以蒸饼的味道非常香甜,远胜过普通豆沙包。

制作方法

原料

面粉。

做法

1、面粉中分次调入水,用筷子搅拌成絮状。再加适量凉水揉搓成较软的光滑面团备用;

2、搓长,分切成小子,再扁。(子不要太大);

3、擀成均匀的面饼(要尽量擀的薄些,这样出来的饼才会透明);

4、待水后放入锅中的笼屉上,盖上锅盖继续擀,重复以上的过程。待最后一个擀好后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继续5分钟即可;

5、出锅了;

制作方法二

食材

小麦粉250克、豆腐渣120克、苹果100克、牛奶180克

酵母粉3克

步骤

1.小麦粉、豆腐渣加适量酵母粉搅拌均匀。
2.加适量牛奶和成面团醒发。
3.醒发好的面揉实,做成大小适中的面
4.将面揉实揉
5.将面,面皮中间稍微厚些。
6.添加苹果
7.用面皮将苹果包严。
8.收在上,放在模具里,轻轻实。
9.再扣出,蒸饼坯就好了。
10.将蒸饼坯入冷水锅,再熟即可享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生理性震颤

下一篇 四肢无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