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上肢呈迟缓性麻痹

神经损伤的症状之一,全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神经损伤(brachial plexus)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个常见类型。(一)发病原因 丛损伤多为①牵拉伤:如上肢被皮带卷入致伤;②对撞伤:如被快速汽车撞击肩部或肩部被石所击伤;③切割伤或枪弹伤。④挤压伤:如锁骨骨折或肩锁部被挤压。⑤产伤:分娩胎位异常或产程中牵拉致伤。 (二)发病机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病理机制是牵拉......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丛损伤多为①牵拉伤:如上肢被皮带卷入致伤;②对撞伤:如被快速汽车撞击肩部或肩部被石所击伤;③切割伤或枪弹伤。④挤压伤:如锁骨骨折或肩锁部被挤压。⑤产伤:分娩胎位异常或产程中牵拉致伤。

(二)发病机

丛损伤的最常见病因病理机制是牵拉性损伤。成人丛损伤大多数(约80%)继发于摩托车或汽车车祸。如摩托车与汽车相撞、摩托车撞击路边障碍物或大树,驾驶员受伤倒地,头肩部撞击障碍物或地面,使头肩部呈分离趋势,神经受到牵拉过度性损伤,轻者神经震荡、暂时性功能障碍,重者神经轴突断裂、神经干部断裂,最重者可起5个神经脊髓发出处断裂,似“拔萝卜”样撕,完全丧失功能(图2)。工人工作时不慎将上肢被机器、皮带或运输带卷入后,由于人体本能反射而向外牵拉可造成丛损伤,向上卷入造成下干损伤,水平向卷入则造成全丛损伤。矿山塌或高处重物坠落、压砸于肩部,高速运动时肩部受撞击等也可损伤丛。新生儿神经损伤则见于母亲难产时,婴儿体重一般超过4kg,头先、使用头胎吸器或使用产钳,致婴儿头与肩部分离、过度牵拉而损伤丛,多为不完全损伤。

丛损伤也见于肩颈部枪弹、弹炸伤等器性贯通伤或盲管伤,刀刺伤、玻璃切割伤、药物性损伤及手术误伤等等。此类损伤多较局限,但损伤程度较严重,多为神经干部断裂。可伴有锁骨下、腋动静等损伤。锁骨骨折、肩关节位、颈肋前斜角征、原发性或转移至丛附近的肿也可压迫损伤神经

诊断

一般分为上丛损伤(Erb损伤)、下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丛损伤。1985年Leffert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

1.放性丛损伤。

2.(牵拉)性丛损伤

(1)锁骨丛损伤:①神经以上丛损伤(前损伤);②神经以下丛损伤(后损伤)。

(2)锁骨丛损伤:

3.放射性丛损伤。

4.产瘫。

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和影像诊断,对于须手术探查的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外伤史、解剖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皮、正中、桡、)中任何2的联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中任何1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中任何1并前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丛损伤部位 临床上以胸大锁骨部代表颈5、6代表颈7、胸大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肉萎缩说明损伤在锁骨上,即、干部损伤。上述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损伤在锁骨上下的重要据。

3.定位诊断

(1)神经损伤:

①上丛(颈5~7)损伤:腋、皮、肩及肩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关节不能屈,腕关节虽然屈伸但力减弱,前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冈上下、大小菱形、桡侧腕屈旋前旋后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丛(颈8胸1)损伤:神经麻痹侧皮神经、前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全部萎缩,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及手部侧皮肤感觉缺失。侧腕屈、指深浅屈、大小群、全部蚓状出现瘫痪。而三头、前群部分瘫痪

③全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侧因肋间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神经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麻木,伸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神经损伤类同。

(3)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皮、正中神经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代偿)但二头麻痹;前能旋前但旋前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桡侧缘感觉缺失。二头、桡侧腕屈旋前与胸大锁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侧束损伤:、正中神经侧根与胸前神经麻痹。手与前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侧及手部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手畸。肩、肘关节功能正常。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三头、前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胸、肩神经麻痹三角、伸群、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不能旋,肘与腕关节不能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面和手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鉴别

一般分为上丛损伤(Erb损伤)、下丛损伤(Klumpke损伤)和全丛损伤。1985年Leffert丛损伤的机制与损伤部位作出以下分类:

1.放性丛损伤。

2.(牵拉)性丛损伤

(1)锁骨丛损伤:①神经以上丛损伤(前损伤);②神经以下丛损伤(后损伤)。

(2)锁骨丛损伤:

3.放射性丛损伤。

4.产瘫。

丛损伤的诊断,包括临床、电生理和影像诊断,对于须手术探查的丛损伤,还要作出术中诊断。据不同神经支损伤特有的症状、体征,结外伤史、解剖系和特殊检查,可以判明受伤的神经及其损伤平面、损伤程度。丛损伤诊断步骤如下。

1.判断有无神经损伤 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应考虑丛损伤的存在:

(1)上肢5神经(腋、皮、正中、桡、)中任何2的联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3神经(正中、桡、)中任何1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3神经(正中、桡、)中任何1并前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2.确定丛损伤部位 临床上以胸大锁骨部代表颈5、6代表颈7、胸大胸肋部代表颈8胸1,上述肉萎缩说明损伤在锁骨上,即、干部损伤。上述肉功能存在说明损伤在锁骨下,即束支部损伤。这是鉴损伤在锁骨上下的重要据。

3.定位诊断

(1)神经损伤:

①上丛(颈5~7)损伤:腋、皮、肩及肩神经麻痹,桡、正中神经部分麻痹。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关节不能屈,腕关节虽然屈伸但力减弱,前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肢伸面感觉大部分缺失。三角、冈上下、大小菱形、桡侧腕屈旋前旋后等出现瘫痪或部分瘫痪

②下丛(颈8胸1)损伤:神经麻痹侧皮神经、前侧皮神经受损,正中、桡神经部分麻痹。手的功能丧失或发生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患侧常出现Horner征。手全部萎缩,尤其明显,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拇指不能掌侧外展,前及手部侧皮肤感觉缺失。侧腕屈、指深浅屈、大小群、全部蚓状出现瘫痪。而三头、前群部分瘫痪

③全丛损伤:早期整个上肢呈迟缓性麻痹,各关节不能动运动,但被动运动正常。由于受副神经支配,耸肩运动可存在。上肢感觉除侧因肋间神经来自第2间神经尚存在外,其余全部丧失。上肢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Horner征阳性。晚期上肢肉显著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致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与指关节严重。

(2)神经干损伤:

①上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上神经损伤相似。

②中干损伤:独立损伤极少见,但可见于健侧颈7神经移位修复术切断颈7神经或中干时。仅有示、中指指麻木,伸力减弱等,可在2周后逐渐恢复。

③下干损伤: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和下神经损伤类同。

(3)神经束损伤:

①外侧束损伤:皮、正中神经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肘关节不能屈,或虽能屈(代偿)但二头麻痹;前能旋前但旋前麻痹,腕关节能屈但桡侧腕屈麻痹,上肢的其他关节活动尚属正常。前桡侧缘感觉缺失。二头、桡侧腕屈旋前与胸大锁骨瘫痪,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的运动尚属正常。

侧束损伤:、正中神经侧根与胸前神经麻痹。手与前群全部瘫痪手指不能屈伸,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手无功能。上肢侧及手部侧感觉消失。手呈扁平手和爪手畸。肩、肘关节功能正常。侧束损伤和颈8胸1神经损伤表现类似,但后者常有Horner征,三头、前群部分瘫痪

③后束损伤:腋、桡、胸、肩神经麻痹三角、伸群、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上不能旋,肘与腕关节不能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面和手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手掌呈黑色

下一篇 手指不能屈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