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云南小膜盖蕨

云南小膜盖,中药。为碎补科植物云南小膜盖Araiostegiayunnanensis(Christ) Cop.的全草。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敛疮止痛之功效。用于痢疾急性肠炎,烧烫伤,跌打损伤。全草。味淡,性平。归大肠清热解毒,敛疮止痛。用于痢疾急性肠炎,烧烫伤,跌打损伤。治伤:(云南小膜盖)全草晒干,研末。调菜油外。(《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服:......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性平。

归经

大肠

功效

清热解毒,敛疮止痛。

主治

用于痢疾急性肠炎,烧烫伤,跌打损伤。

相关配伍

伤:(云南小膜盖)全草晒干,研末。调菜油外。(《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服: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或鲜品捣

采集加工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植株高50-60厘米。长而横走,粗约4毫米,密被鳞片鳞片卵形,长4-5毫米,钝头,全缘,中部褐色,边缘棕色,膜质,盾状着生,覆瓦状蓬松地覆盖于上,无褶皱。远生,相1.5-2厘米;柄长18-24厘米,粗约米,禾秆色或稍带灰色,上面有浅纵沟,基部密被鳞片,向上稀疏至光滑;叶片卵形,长25-30厘米,宽10-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四回羽裂;羽片极斜向上,彼此接近,基部一对近对生并与其上一对同而稍大,长约15厘米,宽5-6厘米,椭披针,柄长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略偏斜;一回小羽片12-15对,互生,上先出,柄长3-4毫米并有极狭的翅,斜向上,疏离,三角披针,基部下侧一较大,长4厘米,宽1.5-2厘米,渐尖头或急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与羽轴,下侧楔形;二回小羽片6-8对,互生,近无柄,斜向上,,长10-15毫米,宽6-8毫米,钝头,基部下侧下延,羽状深裂几达有羽轴;裂,宽约1毫米,斜向上,尖头或近钝头,全缘或裂为不等长的短裂叶脉两面稍隆起,分枝,暗绿色,每裂有小1条,不达边。坚草质,干后暗绿色,无毛;叶轴禾秆色,光滑。孢子囊群小,多数,生于裂下面,着生于上侧短小端或叶脉分叉处,不接近边;囊盖杯,灰褐色,薄膜质,全缘,上缘截形,底部,以基部及两侧边的下部着生。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坡混交林下的石上。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相关论述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清热,收敛。治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云南小草蔻

下一篇 臂丛神经受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