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宜梧

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高1-2m。具粗壮长棘刺,刺长10-40mm或更长,刺基部有时着生,幼密被褐色鳞片互生;叶柄长4-7mm;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长3-4.5cm,宽1.5-2.5cm,先端,向基部渐窄狭,全缘,幼时上面密被银白鳞片,后逐渐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生少数深褐色鳞片白色,被鳞片,数簇生于腋成短总状花序花梗长3-4mm;花被筒短,杯状,长......
目录

别名

叶刺、锅底刺、椬梧模、咸匏柴、胡颓子、白叶刺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植物福建胡颓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Elaeagnus oldhamii Maxi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晒干。

原形态

福建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高1-2m。具粗壮长棘刺,刺长10-40mm或更长,刺基部有时着生,幼密被褐色鳞片互生;叶柄长4-7mm;近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长3-4.5cm,宽1.5-2.5cm,先端,向基部渐窄狭,全缘,幼时上面密被银白鳞片,后逐渐落,下面密被银白色和生少数深褐色鳞片白色,被鳞片,数簇生于腋成短总状花序花梗长3-4mm;花被筒短,杯状,长约2mm,上部4裂,裂花被筒等长或更长,长达3mm,面无毛或疏生白色星状柔毛;雄蕊4,丝极短,花药,长约1.5mm;花柱直立,无毛。果实,长5-8mm,幼时密被银白鳞片,成熟时红色期11-12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空旷地区和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性状

性状鉴 ,直径1-2cm。表面暗棕色,具纵沟纹,栓皮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浅黄色。微,味微酸涩。

性味

苦;酸;微温

功能主治

健脾湿痹痛;跌打瘀肿;慢性炎;腹泻消化不良痛;劳倦乏力;盗汗遗精白带

用法用量

服:汤,30-60g。

注意

福建药物志》:“孕妇服。”

摘录

《中华本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腱反射亢进

下一篇 宜昌荚蒾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