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腱反射亢进

深反射是刺激膜感受器所起的反射,通常称为反射。一般将反射的活跃程度分为:①消失(-):不出现反射;②迟钝(+):低于正常的反应;③正常(++);④活跃(+++);高于正常的反应;⑤亢进(++++);反射强,髌震挛、震挛阳性。反射亢进位于反射的脊髓中枢上的锥体束受累时,出现反射亢进。深反射亢进,见于锥体束受损等上运动神经瘫痪,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等。通常......
目录

病因

反射亢进位于反射的脊髓中枢上的锥体束受累时,出现反射亢进。深反射亢进,见于锥体束受损等上运动神经瘫痪,或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等。

诊断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通过以下几种法来综判定。首先是左右比较,如果两侧反射均较大,且其中一侧较另一侧更明显时,可以认为反射更明显的这侧属深反射亢进。但是,有些情况是一侧比正常反射亢进稍弱,而另一侧比正常反射稍强。此时判断就相对较难,仅通过反射很难明确哪一侧不正常,此时要结神经系统其他体征来综判断。

众所周知,深反射两侧应当是一致的,可当双侧深反射均活跃且对称时,要判断是深反射活跃还是深反射亢进时,就要观察反射所肉收缩是否有连续的律性,也就是用打诊锤叩击膜,虽然仅是一次叩击,然而反射性的肉收缩却不是一次,而是连续的反复震颤,临床上称多动性反射,如果出现多动性反射,则可以认为是深反射亢进,为病理性。另一种情况就是阵挛,当反射极度亢进时出现,也为病理性,临床上常见的有髌阵挛阵挛。另外,当叩击时,如果一次叩打,即可见到反射性运动的振幅非常大,且速度极快时,也可以认为是反射亢进,尤其是速度极重要。再有就是通常情况下在正常人见不到的反射,或即使存在也很弱的反射被诱发出来时,也可以认为是深反射亢进,比如头后屈反射、指屈反射、下颚反射等。

鉴别

锥体束受损时的表现,称病理反射。出现病理反射肯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临床上要的病理反射有以下几种:(一)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早期一侧上肢运端肉萎缩,逐渐出现其它肢体萎缩,下肢及躯干偶可受累,最后面受累才出现萎缩,1-2年才发展到全身萎缩。早期锥体束损害不明显,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必须有明确的锥体束征才可确诊。约半数以上有Babinski征,无感觉障碍小便失,发生褥疮者罕见,早期有蚁感、疼痛等。

(二)(cerebral haemorrhage) 多有压病史,常在50~60岁发病,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发展迅速,早期有头痛呕吐压增高征象,意识障碍,伴有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局部症状,病情加重可出现昏迷,四肢张力低,声呼吸,反复呕吐,常有双侧瞳孔不等大,一般为出侧瞳孔扩大,部分病例两眼向出侧凝视,出灶的对侧偏瘫张力偏低,巴彬斯基征阳性。针刺瘫痪侧无反应。穿可呈液,CT显示高密度灶。MRI、T1W、T2W高信号区。

(三)成(cerebral thrombosis) 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伴有压病史及动脉硬化者和冠病或糖尿病史,男性多于女性。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1-4天达高峰、昏迷较轻,头痛呕吐者少见,瞳孔无变化,眼底动脉硬化,病灶对侧肢体瘫痪,常出现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颈部有抵抗,张力低,病侧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及高尔登征阳性。液检查多正常,颅CT显示低密度区。MRI、T1M低信号区,T2M稍高信号区。

(四)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在10岁以下(3%)及50岁以上(5%)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多有缓解与复发病史,多有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肢体的感觉异常,锥体束受损可出现痉挛性肢体瘫,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三肢瘫、偏瘫单瘫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五)良性流神经无力(benign epidmic neural myasthenia) 初期可有低热或无发热,潜伏期约1周左右,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痛肠道症状等。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者侧出现头痛、颈硬及颈痛、肉痛。眼球震颤复视阵挛咽喉无力,肢体软弱乏力,反射正常、亢进或减退,病理征阳性。束颤动,伴有肉疼痛及压痛,皮肤感觉过敏失眠多梦、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忧郁、癔病样发作等。

(六)脑病(hypertensiver encephalopathy) 多见于急进型或严重缓进型压病人,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晕呕吐头胀精神错乱。本病的全面发展可能需要12~48小时,以后出现全身性抽搐阵挛昏迷及局灶性神经障碍,并可出现半身轻瘫、失语、局灶性癫痫发作以及网膜性或皮质性失明,也可出现视乳头水肿网膜及渗出,压突然升高。病理反射阳性。穿液多正常,压力增高。

(七)多发性梗塞痴呆(dementiacaused multiple cerebral infarcion) 症状有记忆力减退,智力迟钝,定向力障碍,判断力差及缺乏自知力。近记忆明显减退,容易遗忘,但远记忆一般保持较好,对很熟的人不认识,把时间地点弄错。专业知识也遗忘,计算力差,说话词不达意,甚至不连贯,精神淡漠,反应迟钝、自私自利,自我中,伴有情绪不稳定,脾气急躁,多疑,妄想等。晚期有痴呆动脉动脉动脉两侧搏动正常,可听到管杂音。反射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掌颏反射、吸吮反射、眉间反射阳性。

(八)葡萄大脑炎( uveoencephalitis) 发病年龄以25-50岁多见,常于春天发病。先有膜刺激症状、嗜睡、意识障碍,偶可有偏瘫和失语。偏瘫张力增高,反射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发病1-2周出现急性弥漫性葡萄膜炎,视力骤减,状体充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玻璃体混浊,或网膜浮肿。视乳头充,边缘不清,甚至网膜剥离。尚可出现耳鸣耳聋和平衡障碍。可出现皮肤白斑、白发和脱发等。

(九)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本病实际上并不少见,因多数病人脑病并存,临床症状脑病的意识及运动障碍所掩盖而误诊。病理检查发现脊髓后束、侧束的脱髓鞘改变。此病发病缓慢,进性加重,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有括约障碍。双下肢力,减退、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常有阵挛病理反射阳性。音叉震动及关节位置觉减退,痛、触觉正常。瘫痪肢体力3-4级。完全性截瘫少见,无明显的病损感觉水平。氨升高。

(十)亚急性联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本病无明显的家族史或性差异。多在中年慢性起病,渐进性加重,早期足及手指末端对称性感觉异常,渐向近端伸延。两下肢无力张力减低,轻度萎缩,反射迟钝。深浅感觉均可出现障碍,呈周围性分布,可伴有肉压痛,后索与侧索变性时有四肢无力张力增强、壁反射消失。巴彬斯基征、卡道克征阳性。并有小便失、可伴有恶性贫血的苍白,消化不良舌炎。周围象及骨髓可见巨细胞性高血红蛋白性贫血

(十一)甲状旁腺机能亢进(hyperparathyroidism) 症状震颤萎缩,类似萎缩侧索硬化症。有的可有声音嘶哑,声带麻痹困难。少数病人并有神经耳聋反射亢进,叩一侧反射时对侧肢体亦出现反射活跃,巴彬斯基征阳性。下肢近端的肉常易疲劳无力盆带及肩带的肉在活动后常有疼痛及感觉异常,并可出现萎缩。受侵肉的张力低,反射活跃。部疼痛,并伴有压痛,无固定部位。

预防

长期以来ALS 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1995 年力鲁唑(力如太)作为ALS 的标准治疗药物上市后,过大量的临床验发现该药可延长ALS 患者处于疾病轻、中度状态和存活的时间,推迟ALS 发生呼吸困难的时间,但不能使已出现的运动障碍获得改善。该药要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谷氨酸的释放,阻滞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神经末梢和神经细胞体上的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而发挥作用。用药法为50mg,2 次/d,服,疗程为1~1.5 年。该药耐受性好,常见副反应有恶心、乏力和谷丙转氨酶升高。ALS 的对症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物理治疗可延缓萎缩的进展,预防关节挛缩。吞功能障碍时应及时插管或造瘘手术,保养供应,避免呛咳导致的吸入肺炎。发生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机械通气。 对劳累性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间歇性正压助呼吸,此种助呼吸器材体积小,操作便,可随身携带,患者容易接受。对有痛性痉挛或严重痉挛状态的患者可给卡马西平0.1,3 次/d 或巴氯芬,初始量为5mg,3 次/d,以后每3 天增加5mg,有效量范围为30~75mg,最大量可达100~120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宜梧叶

下一篇 宜梧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