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月桂子

月桂子,中药。为植物月桂LaurusnobilisL.的果实。原产于地中海一带。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祛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湿痹痛,河豚中毒,疥癣,后疮。果实。味辛,性温。归。祛湿,解毒,杀虫。用于湿痹痛,河豚中毒,疥癣,后疮。治小儿后月蚀疮:研碎。(《本草纲一本通》)服: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9月果熟时采......
目录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功效

湿,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湿痹痛,河豚中毒,疥癣,后疮。

相关配伍

治小儿后月蚀疮:研碎。(《本草纲一本通》)

用法用量

服: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

采集加工

9月果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灌木状,高可达12米,树皮黑褐色。小,具纵向细条纹,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互生,长或长披针,长5.5-12厘米,宽1.8-3.2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细波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稍淡,两面无毛,羽状中脉侧脉两面凸起,侧脉每边10-12条,末端近叶缘处弧连结,细脉网结,两面多少明显,呈蜂窠状;叶柄长0.7-1厘米,鲜时紫红色,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面具槽。雌雄异株花序腋生,1-3个成簇状或短总状排列,前由4枚交互对生的总苞所包裹,呈球总苞,外面无毛,面被绢毛,总梗长达7毫米,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雄花:每一花序5朵;小,黄绿色,花梗长约2毫米,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4,宽倒卵或近,两面被贴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轮,第一轮丝无腺体,第二、三轮丝中部有一对无柄的腺体,花药,2室,室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与花被互生,端有成对无柄的腺体,其间延伸有一披针状体;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稍增大,钝三棱。果卵珠,熟时暗紫色。期3-5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原产于地中海一带。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药材性状

果实或椭状球,长达1.5cm,端略尖,有花柱残基。表面棕色或黑棕色,平滑而带光泽,具粗皱纹。果皮薄而脆,种子1粒。种皮紧贴于果皮内壁通常类棕黄色,有淡棕色子叶2枚。子叶芳香,味苦;果皮略逊,但味较苦。

药理作用

挥发油有抗真菌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小儿后月蚀疮,研碎之。”

2、《国药的药理》:“汁,可为误食河豚解毒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月见草油

下一篇 喉痉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