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杨栌耳

杨栌耳 来源 药材基源:为寄生于忍冬科植物半边月杨栌树上的木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Auricularia delicata(Fr.)P.Henn.Yánɡ Lú ěrJew's Ear on Japanese Weigela杨庐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
目录

基本信息

拼音

Yánɡ Lú ěr

英语

Jew's Ear on Japanese Weigela

杨庐

形态特征

木耳

子实体丛生,常覆瓦状叠生。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 最大者可达12cm,厚2mm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初期为柔软的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面外面呈弧,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绒毛基部褐色,向上渐尖,尖端几无色,(115-135)μm×(5-6)μm。里面凹入,平滑或稍有状皱纹,黑褐色至褐色。菌肉由有锁状联的菌丝组成,粗约2-3.5μm。子实层生于里面,由担子、担孢子及侧丝组成。担子长60-70μm,粗约6μm,横隔明显。孢子,无色,(9-15)μm×(4-7)μm;分生孢子近球卵形,(11-15)μm×(4-7)μm,无色,常生于子实层表面。

木耳

子实体初期杯状,渐变为状至状,质、韧,干后软质,大部平滑,基部常有皱褶,直径10-15cm,干后强烈收缩。不孕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有绒毛,(500-600)μm×(4.5-6.5)μm,无色,仅基部带褐色。子实层面紫褐色至近黑色,平滑并稍有皱纹,成熟时上面有白色粉状物即孢子孢子无色,,(13-18)μm×(5-6)μm。

木耳

子实体群生,质,干后软质。幼时杯状,后期盘状至状,(2-7)cm ×(1-4)cm,厚5-10mm,边缘平坦或波状。子实层面凹陷,厚85-100μm,有明显的皱褶并成网格。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平滑,疏生无色绒毛;绒毛(35-185)μm×(4.5-9)μm。孢子,稍弯,无色,光滑,(10-13)μm×(5-5.5)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栎、榆、杨、槐等阔树腐木上。

2.生于杨、柳、桑、槐等阔树腐木上。

3.生于阔树腐木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

2.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区,各地有人工栽培

3.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药理

性味

味甘,性平,无毒

功效

瘀血结块,可破来服用。

治女子崩中下:将桑木耳黑为末,用匕,每日三次,有效。

崩:木耳不论多少,将其至见烟后,捣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发灰三分,每日服后取汗。

:用桑木耳焦为末。塞入中有效。

疾:将桑木耳羹,空饱食,每三日一次。待患处痛如鸟啄时,取大豆、小豆各一升捣,再用布包好做成两个布囊,然后到极热,取出来更换而坐,即愈。

治小便血淋疼痛:用桑木耳,槲白皮各两钱,水服用。

痢:将木耳灰五钱用服下。或将木耳熟后,和盐、吃,用汤送下。

治杖责棒伤:被官府棍棒责伤,可预先将木耳灰用服三钱,便不致于危及生命。

治颈淋巴结结核溃烂,日久不愈:用桑耳五钱,水红豆一两,百草霜三钱,青苔二钱,冰片一分,共研为末,用鸡蛋清调后,再将车前草、艾、桑皮汤洗患处。

治脏毒下:取槐树上木耳灰,干漆减半,每次一钱。温服下。

去面上黑斑:将桑耳研,饭后用热汤送服一钱,一日三服,有效治咽喉痹痛:在端午时,收桑树上木耳自如鳞的,临时捣碎,用绵布包成弹子大小,放在蜜汤里浸泡后,取出来含在嘴里,马上有效。

出处

出自《本草纲拾遗》。

性味

甘;苦;平;无毒

归经

大肠

功能

化瘀;止瘀阻凝;症瘕结块;痔疮

用法用量

服:汤,10-12g;或服。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结块,破,止服之。

摘录

《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主动脉窦破裂

下一篇 脖子扭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