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心室扑动

室扑动是室性动过速和室颤动之间的过渡型,也可与室颤动先后或掺杂出现。(一)发病原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起的缺氧、缺、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室扑动和室颤动。常是这些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律失常。但也可见于心脏病并不很严重、或原来并无明显心脏病,甚至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者,突然发生室扑动或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者。常见的病因如下: 1.冠病 尤其在急性梗......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起的缺氧、缺、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室扑动和室颤动。常是这些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律失常。但也可见于心脏病并不很严重、或原来并无明显心脏病,甚至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者,突然发生室扑动或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者。常见的病因如下:

1.冠病 尤其在急性梗死时、不稳定型绞痛、室壁急性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的再灌注时等。急性梗死并发的室颤动,在室颤动前无压、休克力衰竭者可称为原发性室颤动:如在室颤动前曾有压、休克力衰竭者称为继发性室颤动。急性梗死住院期间发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室颤动的发生率分为2.7%和2.8%。原发性室颤动71%发生在急性梗死后24h,在起病后的第1个小时发病率最高,在随后的数小时迅速下降。未发现原发性室颤动发生在梗死48h后。继发性室颤动41%于梗死发病2周后发生。原发性室颤动多发生于前壁梗死。当急性梗死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再次梗死,均会增加室颤动的发生率。原发性室颤动在梗死急性期存活率为57%,继发性室颤动存活率仅为18%。

2.由其他律失常转化为室颤动

(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长Q-T间期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动过速:Brugada综征。

(3)Q-T间期正常型多室性动过速和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室性动过速。

(4)也见于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动过速。

(5)预激综房颤动时:若旁路不应期<270ms,则快速的房激动可旁路1∶1下传,导致室颤动发生。

(6)致律失常性发育不良性室性动过速等。

3.其他心脏

(1)肌病:包括扩张型肌病肥厚型肌病等,它们的室性动过速发生率很高。其猝死病例在持续性室性动过速组分为56%、19%;非持续性室性动过速组为5.4%,均发生于扩张性肌病猝死患者电图检查实,室颤动占66%。

(2)瓣膜病:如动脉瓣狭窄和不全绞痛或功能不全者。

(3)炎、急性栓塞、某些二尖瓣垂综征、动脉破裂、心脏压塞、心脏破裂。

(4)其他各种严重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临终前的表现。

4.各种药物的毒性作用所致 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锑、酚噻嗪类等药物中毒

5.电解质紊乱 要为低钾血症,或偶见于钾过高时。严重酸中毒

6.心脏手术 尤其在低温麻醉阻断环下进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在深低温体外环诱导心脏停搏时常可出现室颤动。气管插管、心脏外伤导管或左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导管失灵等也可出现。

7.电击或溺水 电击时当300mA的直流电或70~80mA的交流电通过心脏时可室颤动。淡水淹溺者较常室颤动。

8.其他 、缺氧、肥大、交感神经兴奋、代谢性酸中毒动过缓、管意外等可促使室颤动的发生。

(二)发病机

有两种说:

1.自律性增高,成在室有单个或多个快速异位兴奋性所致。

2.微折返激动 当、缺氧,坏死及严重动过缓时,导致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高度不一致,而一处或多处微折返,过大小和向不同的传播途径传向室各个部分,使各部分的收缩与舒张失去一致性。

诊断

电图可有特征性改变:室扑动时电图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认,代之以较为规则、振幅高大的波群,每分钟150~250次。 室颤动时电图可有波低小不整齐,每分钟200~500次。

鉴别

1.需与其他多室性动过速相鉴 下列两点有助于鉴诊断:①室性动过速发作之前或刚终止之后的电图上,如有Q-T间期延长和U波的存在,相对长的联律间期,或典型的诱发顺序(长-短周长)等,则支持TDP;②室性动过速发生时的临床情况对鉴诊断有帮助。

2.本类型律失常应与发作性晕厥猝死的疾病鉴 例如应与间歇依赖性TDP、预激综征伴极速性房颤动、特发性室颤动、Brugada综征、病态窦房结征及癫痫等相鉴。应除外继发性Q-T间期延长。

预防

预防包括两个面:①一期预防:即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预防室扑动和颤动的发生;②二期预防:即在室扑动和颤动的幸存者中预防再发生室扑动和颤动。

1.一期预防 第一步是危险性评定。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检查法,排除低危险性的患者。流资料是最为有价值的区分低危和高危患者的法。如冠病患者有梗死史是室扑动和室颤动最常见的病因。要对该患者发生室扑和室颤的危险性进评估。的易损性取决于三个面的相互作用,即①残留的;②左室功能受损;③电不稳定。每个因素间的系是相互依存的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双向的,改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可改变另二因素。用不同的检查法发现这三面的危险性。一旦完成危险性评定,被区分出的高危患者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如β受体阻滞药、阿司匹林和介入性治疗。必须强调,进一步治疗的并不能特异地针对室扑动和颤动的预防,但能降低总体心脏性死亡率。

2.二期预防 有20%~25%的室扑动和颤动的患者能存活,对存活者的临床处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包括多面的临床评定和处理。

(1)诊断措施:

①首先确定心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②评定左室功能。

③在不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用动脉电图和运动试验来确定自发性室性律失常的类型,发生频度和可重复性。

④在药物治疗下,用电生理检查测定室性律失常的诱发性。

(2)治疗措施:

①若有可能停用药物,尤其是律失常药。

②纠正代谢和电解质紊乱。

③评定诱发因素。

④改善左室功能。

⑤控制

⑥评定神经精神状态。

⑦系统的评定律失常药物(无创性和有创性检查)。

应急处理

(1)立即进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压术。

(2)急向医院求救或速送附近医院急救。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椰根

下一篇 椰子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