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射脉菌

射脉菌 射脉菌GloeostereumincarnatumS.Ito.etImai),榆檽、榆磨、榆,为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子实体中含干朽菌酸(merulinicacid)A、B、C,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菌盖状或扇形,直径可达15cm,厚约3cm,表面被覆松软而厚的绒毛层,灰白色浅黄色,有的有环纹,边缘花瓣状,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实层近浅赤褐色琥珀褐色,......
目录

基本概述

射脉菌,(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中称为榆肉色黏韧革菌;(中国食用菌)称之为榆射肪菌,韧革菌,黏韧革菌。山东台县的王海军称为榆,榆蘑,榆树蘑菇;东北省又特称为沙

射脉菌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原态,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展后呈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小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质。囊状体柱状或中部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至腊肠,光滑,无色。

射脉菌子实体分单生或覆瓦状叠生2种,向上生,无柄或有短柄,质,新鲜时柔软,干后坚硬。菌盖成熟时直径2~15cm、厚3~6mm,表面灰白色或桔黄色面有松软的绒毛,且有小,菌面红色至淡褐色、半透明、近质。孢子无色、卵形

射脉菌子实体要生在家榆和春榆的枯树干上,特是砍伐后的树桩,下部发生密成良好的阴条件,射脉菌生长在枯死和尚未枯死的结部位上,于8、9月份大量发生。

生长条件

射脉菌能分解利用葡萄糖、糊和可溶性淀粉等碳源,还能分解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不利用木质素;也能分解利用豆粉、麦麸、米糠、蛋白胨等氮源,而不能利用无机氮源,所以,培养基可以添加有机氮源,而不应使用化肥。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钙等无机盐为养。

温度

射脉菌属低温结实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30℃,适温为20~27℃,以25℃为最佳。30℃以上菌丝生长虽然很快,但菌丝不健壮、细而弱;35℃以上则易死亡。

子实体原基成以10~22℃为宜,原基分化以17~22℃为最佳温度范围。实践明,在30℃以上温度发菌,即使以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不能成原基;而25℃环境发菌,对成原基最为有利。

水分

射脉菌菌丝在基质含水量40%~75%下均能生长,以60%~65%为佳。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空相对湿度要达到85%,低于80%原基不易分化,低于70%时原基不分化。在榆成以后,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发育良好,且可预防杂菌感染。

光照

射脉菌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光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子实体发生需要射光的刺激,且能影响子实体色泽。

射脉菌为好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均需新鲜空。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空不足,将抑制生长或呈现状畸

酸碱度

pH为4~8菌丝均可生长,最适pH为5.5~7.

营养价值

其蛋白质含量为20.99%,包含了17种全部的氨基酸,特是人体不能自身成的只能依赖外部摄取的7种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维生素pp含量更是高达243mg/100g。

射脉菌提取物养丰富,功效显著,可做各类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药理功效

射脉菌含有一定的天然药性成分,药理试验表明,其代谢产物具有抗产杆菌、绿脓杆菌、肠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葡萄杆菌等活性。能补益、和中、固利尿道,用于补虚、疗、泻痢(对肠炎沙门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等肠系统疾病。

用法用量: 服:食或汤;或用此汤饼;亦可研末。

功能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痢,能治红白痢疾。

出处:

1.《新修本草》云:楮,人常食;槐,用疗;榆、柳、桑耳;上为五

2.《纲》曰:榆,八月采之。

3.又《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以美曝。所述榆、榆檽即指本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心脏毒性作用

下一篇 榆荚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