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油棕

油棕 油棕(拉丁:Elaeis guineensis Jacq.),椰子棕榈油棕乔木植物油棕高达10米,径达50厘米,羽状全裂,簇生雌雄同株异序;雄花序具多个指状穗状花序朵密集,子房长约8毫米。果卵球或倒卵球,熟时橙红色种子近球或卵球期6月,果期9月。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中国台湾海南云南热带地区有栽培。其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特是用于食品工业。直立乔......
目录

形态特征

直立乔木状,高达10米或更高,直径达50厘米,多,羽状全裂,簇生于,长3-4.5米,羽片外向折叠,线状披针,长70-80厘米,宽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针刺状;叶柄宽。

雌雄同株异序,雄花序由多个指状的穗状花序组成,穗状花序长7-12厘米,直径1厘米,上面着生密集的朵,穗轴端呈突出的尖头状,苞片端为刺状小尖头;雄花萼片花瓣,长4毫米,宽1毫米,急尖雌花序近头状,密集,长20-30厘米,苞片大,长2厘米,端的刺长7-30厘米;雌花萼片花瓣卵形或卵状长,长5毫米,宽2.5毫米;子房长约8毫米。果实卵球或倒卵球,长4-5厘米,直径3厘米,熟时橙红色种子近球或卵球期6月,果期9月。

生长环境

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年平均温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分布均匀,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年平均温度23℃以上,月平均温22-30℃的月份有7-8个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

分布范围

油棕分布在南纬10°至北纬15°、海拔150米以下的非洲潮湿森林边缘地区,要产地分布在亚洲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中国油棕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广西。

繁殖方法

种子始萌后,当其幼长约1厘米时,播入规格为8厘米×12厘米的养袋中(移栽基质采用壤土:有机肥:河沙=3:1:1的比例配置,播种前1天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消毒),移植于养袋后覆盖土,盖土厚度为1厘米为宜,浇足定根水,搭建遮荫棚(棚高1.6米左右),搭盖透光度为75%的遮荫网,以预防阳光对幼苗的灼伤。

栽培技术

移植:当长至4-5时,移植于40厘米×45厘米的养袋中(最好是选择黑色养袋),以间隔80厘米的株成正三角重新排列。移苗时间应掌握在下午17:00点以后,移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移植一个月后可拆除遮阴棚。育苗过程中,应做好水肥管理:视天情况浇水,视苗长势施肥。幼苗期每周施尿素(或等当量的人粪尿)一次,以每株0.1克的量兑水喷施,每次施肥后结浇水清洗面,避免肥料灼伤嫩。苗中期视苗长势于每株圈处施NPK复肥10-15克,干旱季追施农家肥,出圃前追施适量草木灰,促进苗木健壮生长,提高定植成活率。

定植:培育为12-14个月生的苗时便可出圃定植,定植时应选择叶片羽裂早、叉大、面积大、裂多的壮苗,于雨季初期定植为宜。定植前两个月进整地、挖规格一般为100厘米×100厘米×80厘米,每施入40千克农家肥作为基肥。每公顷定植165-195株,采用三角,使叶片充分受光,保持最大的同化面积,以减少花序败育,从而提高产量。

中耕:油棕定植后的管理植后的1-4年为幼龄期,以生长,在封以前一定要控制萌生植物,做好中耕除草,每年除草3-4次。叶片尽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2、3龄时,每年每株施有机肥30千克,视长势可配施化肥,化肥的施用以氮肥为,适当施磷肥和钾肥。油棕到六七龄时进入旺产期后,对水、肥的要求强烈,一般每年每株施用有机肥50千克,硫酸铵或氯化铵2-3千克,过磷酸钙2-3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2千克。

主要价值

油棕要用于提取棕榈油,残渣可做动物饲料和生物质燃料。油棕果实熟时橙红色,成生长,俗称油棕,果人工或机械进分离,拆分为棕榈果和棕榈空果棕榈空果含水率约60% -70% ,机械破碎和干后,变成丝状,水分可降低到50% 以下,此时可直接作为生物质燃料A投入锅炉焚烧。

棕榈果可分为3层,外层为棕榈果肉,中间层为棕榈壳,里层为果仁。棕榈果肉压制后可提取棕榈油,残渣为棕榈果肉纤维,可作为生物质燃料。果仁压制后可提取棕榈仁油,残渣为果仁粉饼,可作为动物饲料,或生物质燃料。果壳质地坚硬,均匀,流动性好,水分低,热值高,是非常好的生物质燃料,可直接入炉焚烧。油棕果实工艺提取棕榈油和棕榈仁油后,共有四种残余物:丝状空果、果肉纤维、果仁粉饼和果壳。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油渣果

下一篇 油桐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