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油渣果

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Bl.) Cogn.)是葫芦科、油渣果属木质藤本植物,长可达30米;粗壮,无毛。叶片厚革质,裂卵状长,中裂较大,侧裂较小,叶基或微凹,上面亮绿色淡绿色,两面光滑无毛,叶柄粗壮,光滑无毛。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苞片披针,肉质,花梗短粗,花萼筒狭管状淡黄色,花冠辐状,外面黄色,里面白色丝不明显,花药......
目录

形态特征

木质藤本,长达20-30米;粗壮,具纵棱及槽,无毛。叶片厚革质,3-5深裂、中裂、浅裂或有时不分裂,长、宽均为15-24厘米,裂卵状长,中裂较大,侧裂较小,先端尾尖或渐尖,全缘叶基或微凹,上面亮绿色淡绿色,两面光滑无毛,3-5条,在面隆起;叶柄粗壮,长4-8厘米,具纵条纹,无毛。卷须颇粗壮,2-5歧,光滑无毛。

雌雄异株雄花总状花序花序轴长15-30厘米;苞片披针,肉质,长0.5-1厘米;花梗短粗,光滑无毛或被微柔毛;花萼筒狭管状淡黄色,长8-10厘米,径7-9毫米,5裂,裂三角状披针,长5毫米;花冠辐状,外面黄色,里面白色,5裂,裂长5厘米,先端流苏状,流苏长达15厘米;雄蕊3,丝不明显,花药,药室折雌花:单生,花梗粗壮,短;子房近球,径2-2.2厘米,具12枚胚珠,外面被微柔毛,花柱长,柱头3,端Z裂。果实大型,扁球,径20厘米,厚10-16厘米,淡红褐色,有12条槽沟,具绒毛,有6枚大型种子(另外6枚不育)。种子,长7厘米,宽3厘米。果期6-10月。

油渣果每个果实中有6-8枚可育种子发育较好的复种子一般长6.5-7.5厘米,宽4.5-5.5厘米,厚3.5-4.5厘米;重量45-60克,个的也可超过100克。

主要变种

腺点油瓜(Hodgsonia macrocarpa(Bl.) Cogn. var.capniocarpa(Ridl.) Tsai)与油渣果要区在于:叶片大多数掌状5深裂,果实,无棱,腺点明显而多。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马来西亚也有。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东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和广西。常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灌丛中及山坡路旁,也有栽培

生长习性

油渣果的寿命很长,一般情况下在30年以上,生长速度很快(2-10厘米/天),有时能长达100厘米。在中国广西、广东云南油渣果1年2次,结果2次,3年就能够转为盛产期,盛产期在40-50年都是可能的;盛产期的植株结实量较大,一般100个果子/株。

繁殖方法

有性繁殖油渣果种子巨大,卵,其种仁含有的养物质丰富,并且种子外部有坚硬的种皮保护,使其种子繁殖简单,容易掌握,并且种子萌发能力很强,一般的成活率在能够为其萌发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只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充分的水分,即使在贫瘠的沙土中一样可以正常的萌发生长,不需要肥料的供应。

无性繁殖油渣果匍匐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因此,无论是压条繁殖还是扦插繁殖,成活率都较高,自然生长的野生油渣果其贴近地面的匍匐会发出一种匍匐性条,不生长或只生长生长速度非常快,这种匍匐还能够另发出新的生长出另一株新植株扦插繁殖应选在春、秋季,选择良好、点明显的匍匐,在适的条件下,一般在扦插后5-8天即始生,10天后生长尖,由于其肥厚的子叶含有很丰富的养物质,长出尖,一般成活率在50-90%。

主要价值

油渣果种子富含油脂,可榨油食用。一株处于盛产期的油渣果,一年的平均产种量约为31.2千克,这样一株油渣果一年的平均出油量约为12.8%,是小桐子的5倍,油菜的25倍(均为单株植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油渣果根

下一篇 油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