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玉米

玉米 玉米(拉丁:Zea mays L.),玉蜀黍、包谷、苞米、珍珠米等,是禾本禾本科玉蜀黍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玉米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支柱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花药黄色颖果或扁球,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果期秋季。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重要谷物。玉米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性、耐贫瘠性以及极好的环境适应性,养......
目录

物种起源

起源进化

在1492年11月哥伦布到达新大陆时,玉米仅仅存在于美洲。当时玉米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没有玉米就不可能有印第安人的文明。近代农民的选择和育种家工作,玉米获得了更高产的性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之一。

任何野生的种子植物都有它自己的种子法,使其后代得以延续。现代玉米是高度驯化的作物,它的种的延续完全依赖于人类。玉米的果穗在生物上是一种畸变的类型,它能产生大量的种子,然而不具备布其种子法。在自然条件下掉落地上的果穗在有利于萌发的条件下任其萌发生长,就会产生一丛过分密集的幼苗,它们之间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夺土壤水分和养,以致全都不能正常发育结实。因此,现代玉米如果没有人的干预不用几代就会灭绝。只有过人的收获、粒和播种,它们才能保存下来。玉米果穗是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过长期的选择育种创造出来的,一切野生植物和其他植物都没有这样的果穗。但是玉米原先必定是从某种野生植物进化而来。

有研究认为,玉蜀黍起源于南美洲中部的亚马孙河流域,如秘鲁、巴西、玻利维亚等。但也有人研究认为中美洲的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也是玉蜀黍的原产地。其中,在西哥发现的“大刍草”,有研究说它是各种玉蜀黍类型的祖先。近代,考古家已在西哥,南美洲的秘鲁、哥伦比亚、巴西等,从古墓和废墟里,先后发现了玉蜀黍果穗等据,据测定约有7000年至5000年历史。其中,还有印第安人崇拜玉蜀黍的雕塑像。

起源

用生物进化观点来探讨玉蜀黍的近缘祖先及其演变为现代玉蜀黍的过程。栽培玉蜀黍的野生祖先是一种类玉蜀黍

玉蜀黍族(Maydae)植物共有7个属,其中玉蜀黍属(zea)和摩擦禾属(Tripsacum)原产美洲。与玉蜀黍是类玉蜀黍(Teosinte),俗称大刍草,分类上原为类蜀黍属(Euchlaena),已改为Zea mexicana。它包括6个一年生的野生种家族,分布于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的广大地域,与玉蜀黍有很低的亲缘系,在植株花序器官面与玉蜀黍也有相似之处。

从生态习性来看,类玉蜀黍玉蜀黍一样,是12-13小时短日照的一年生喜温植物。作为一种野生草类,它分布于西哥中部玉蜀黍最初驯化的同一地区。而大多数摩擦禾的种都是多年生野草,具有密集的,这是栽培玉蜀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性状。细胞观察表明,西哥类玉蜀黍栽培玉蜀黍配子染色体基数相同,都是n=10,而摩擦禾的相应基数是n=18。在现代栽培玉蜀黍西哥类玉蜀黍的小孢母细胞中,粗线期染色体上的染结往往分布于染色体的近中部位;在摩擦禾和危地马拉类玉蜀黍的相应染色体上则以端染结为,说明与玉蜀黍染色体特征有明显的不同。用人工法更容易进玉蜀黍栽培玉蜀黍的杂交,在其杂种一代中双亲的相应染色体可以联会成对,呈现同源性,导致良好的结实

玉蜀黍在中美洲逐步驯化为栽培玉蜀黍以后,不同玉蜀黍种簇间会常发生杂交,产生色色的变异类型。分布于美国中西部玉蜀黍带的最高产马齿玉蜀黍,就是由北部硬粒型玉蜀黍和南部典型深马齿玉蜀黍杂交和选择的产物。

分类

玉蜀黍的近缘种:分类玉蜀黍(Zea mays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蜀黍族(Maydeae)玉蜀黍属(zeaL.)。玉蜀黍族由7个属组成,其中2个属——玉蜀黍属和磨擦禾属(TfipsacumL.)起源于西半球。另5个属——薏苡属(CoiscL.)、流苏果属(Chionachne R.Br.)、硬皮果属(SchlerachneR.Br.)、三裂果属(TrilobachneHenr.)和多裔 黍属(PolytocaR.Br.)起源于东半球。

理论假说

玉蜀黍的起源存在5个要理论假说和几个次要的理论假说。

有稃玉蜀黍理论

有稃玉蜀黍理论是法国博物家Saint-Hi-laire 1829年提出的。当时有人从巴西送了一种独特的玉蜀黍类型给他,这种类型的籽粒被颖包被,他将它描述为一种新变种Zea maysvar.tunicata,认为这种类型是玉蜀黍的自然状态,推测其原产地在南美,可能是巴拉圭。有稃玉蜀黍理论当时起科家的注意,由于有稃类型与正常玉蜀黍之间只有一个单基因的差,它在态上与玉蜀黍草(comgrass)、类大刍草有稃型(teopod)等畸玉蜀黍类型相似,但它不具备野生禾草的特征,在野外不能存在,许多人对这一理论持反对意见(Mange-lsdorf,1974)。

共同祖先理论

1906年Montgomery首先提出玉蜀黍和大刍草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1918年Wea-therwgx认为不仅是玉蜀黍和大刍草,还有摩擦禾,这3种植物照达尔文所描述的通常的趋异进化式由一个共同祖先传下来。这3种植物都有很多未发育结构,它们是进化过程中失去的器官的痕迹,如果这些结构能得到充分的发育,这3种植物态上将有一种共同的式(Mangelsdorf,1974)。

“三成分”理论

这个理论是Reeves和MangelsdorI 1939年提出的,它由3个独立的部分组成。有稃玉蜀黍可能是祖先类型;由于有稃玉蜀黍由稃壳包被籽粒的特性是野生的禾本科植物的普遍特性,因而Reeves和Mangelsdorf认为“有稃”这种怪异的性状是单个遗孑的野生基因迭印在高度驯化的现代玉蜀黍品种上的结果。这个理论的第三部分是:玉蜀黍驯化过程中,大刍草对玉蜀黍的进化至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西哥部分地区的玉蜀黍地周围普遍生长着大刍草,它频繁地与玉蜀黍杂交,其杂种高度可孕,且易于与一亲或两亲多次重复杂交,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大刍草向玉蜀黍的基因流。因而,许多现代玉蜀黍品种必然是过去与大刍草杂交的产物。

野生玉蜀黍多年生大刍草杂种理论

当1979年报告发现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即二倍体多年生玉蜀黍)之后,Mangelsdorf提出另一种理论假说,认为玉蜀黍起源于野生玉蜀黍多年生大刍草的杂种。他认为:现代玉蜀黍的祖先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产生于原始的有稃--爆裂玉蜀黍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之间的杂种后代。这个杂交不仅产生现代玉蜀黍,而且还产生一年生大刍草。这个理论的观点最初是由Wiucers提出的,1979年初Mangelsdorf用杂交试验检验了这个假设。所用的杂交亲本是较原始的玉蜀黍品种Palom-eroToluqueno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杂种一代互交以及与多年生大刍草回交。在F2群体中得到一年生大刍草、多年生大刍草、一年生玉蜀黍多年生玉蜀黍4种植株类型,在回交群体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一年生大刍草植株(Mangelsdorf,1986)。

从拥护有稃玉蜀黍理论到提出野生玉蜀黍多年生玉蜀黍杂种理论,Mangelsdorf一直坚持存在着已灭绝的野生玉蜀黍祖先的意见,其据在于考古面的发现。从20世纪40年代末期起,在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到危地马拉的Peten的范围至少10个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玉蜀黍穗轴或化石花粉以及大刍草的断(MacNeish,1985)。这些玉蜀黍标本的年代范围是从大约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后。最丰富的有价值的考古标本来自于Tehua. Call山谷,那里发掘的洞是古代人堆积垃圾的坑洞,坑洞里玉蜀黍穗轴在不同层次中显示出由于驯化而演变的明显次序。在那里发现了20364个玉蜀黍穗轴或穗轴的部分、3822个玉蜀黍断。其中75个玉蜀黍穗轴来自于最早的栽培时期——Coxtadan时期,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这些穗轴细小,大约2.5厘米长,有软而长的颖、壳斗浅、长而不宽,像大刍草壳斗那样明显;大多数穗轴着生8籽粒,端具有雄穗的残余,每穗大约长有5060粒籽粒。下一个时期是Abeias时期,年代大约是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来自于这个时期的发掘平面上的大多数穗轴(176个穗轴)与Coxtatlan时期的穗轴极相似,但有10个穗轴明显不同,其中的8个花序轴和颖组织硬化,颖低、厚而弯,它们比其他穗轴大,有2个大穗轴具有大刍草的某些特征同时也有较多的数。这10个穗似乎最早表现出大刍草显性遗传特性所决定的特征。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的AJalpan时期的发掘物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穗轴达到相当数量,在186个穗轴中有104个有这样的特征(MacNeish,1985;Beadle,1980)。年代为公元前4000年的一个穗轴上有类似于大刍草那样的离层延伸至横过花序轴的中途。大刍草渐渗的总效应与用现代的ConfiteMo-rocho玉蜀黍与Guerrero大刍草杂交的杂种P1的表现相似(Gali. nat,1977)。在Tehuacan山谷Coxtatlan洞标本中,来自于第13层的6个完整穗轴中的1个和来自于第11层的6个完整穗轴中的3个在体积上稍大,Mangelsdorf等推测它们是“栽培化的首批产物”(Mangelsdof等,l967)。

支持存在过野生玉蜀黍祖先的意见的化石花粉据来自于西哥城BellasArtes处的钻孔70米深处取回的芯,在这芯中发现14粒花粉粒。当时估计这些花粉粒存在的年代2011年有25000-80000年之久。其中9粒较小,另5粒较大,这5粒的大小在玉蜀黍花粉粒大小范围之Barghoom鉴定为玉蜀黍花粉粒,据这一发现,玉蜀黍存在的时间被推至今80000年以前(Beadie,1981;Sears,1984)。在GurlaNaquitz洞从公元前8000年至2011年的各剖面中都发现了玉蜀黍花粉(Schoenwetter,1974)。据Ma-cNeish的意见,这里的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玉蜀黍花粉是野生玉蜀黍的,而且从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各层的植物残体中没有玉蜀黍的残体。由于所有各处考古上发现玉蜀黍的年代总比发现大刍草的年代早,发现没有受到大刍草渐渗作用影响玉蜀黍的年代总比发现受到大刍草渐渗作用影响的玉蜀黍的年代早(MaeNeish,1985),因而Mangelsdorf及其同事认为大刍草是近代起源的,它不可能是玉蜀黍的祖先。

BellasArtes的化石花粉的年代近来受到质疑。取出芯的钻孔地点过去是一个浅湖和沼泽,其芯剖面有3层,最上层厚6-8米,沉积着菊科、和禾本科植物(包括玉蜀黍)的混物;中间一层厚约50米,是xitle山喷发的浆;在71.2米平面以下仍然是与最上层一样的沉积物。由于溶山灰的沉积,这里的地面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沉降,在2000年左右即可沉降70米。因此,这些化石花粉不是今80000年前的花粉,而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玉蜀黍花粉(Sears,l984)。

1964年R. S. 麦克尼什在西哥南部特瓦坎山谷史前人类居住过的洞中,发现了一些保存完好的野生玉蜀黍穗轴,据判断为公元前5000年有稃爆粒种玉蜀黍的残存物,现代的栽培种系由此进化而成。但也有人认为玉蜀黍是从野生西哥类蜀黍(Euchl-aenamexicana)进化而来,或是由类玉蜀黍与其他禾本科植物杂交而成的。

中国

玉蜀黍品种传入中国的问题,《中国玉米品种志》中说:“玉蜀黍16世纪前半期由欧洲传入中国,在明田艺衡《留青日札》和李时珍《本草纲》中都有记载。”据日本人星川清亲说,16世纪初葡萄人将玉蜀黍传入印度,而后从印度传入中国。但是,新近的发现表明,玉蜀黍传入中国的时间显然早于明朝。兹例如下:元贾铭《饮食须知·谷类》卷二:“玉蜀黍即番麦,味甘性平。”元李东垣《食物本草·谷部》卷五:“玉蜀黍:一高粱,种出西土。其苗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出三四,六七月出穗,如秕麦状。苗腋出一苞,如棕,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粽子黄白色,可炸食之。”

玉蜀黍第一次传入中国的真实年代和途径尚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据对中国农遗产的初步研究指出,玉蜀黍入中国的时间至少在公元1511年以前。公元1511年的古书《颍州志》中已有玉蜀黍的记载。传入中国的途径可能有两条:一条是由印度西藏传入四川,另一条是由海路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至地各省。早期进的玉蜀黍是硬粒型的,马齿型的入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7年公岭农业试验场自美国入“美稔黄”和“白鹤”;1930年山西太谷铭贤校自美国入“金皇后”;1931年入“意大利白”,后选择成“白马”品种;1943年由欧洲入“英粒子”。50年代初期“金皇后”和“白马”品种曾在北推广了一定的面积。这些进的马齿型品种在各地条件下长期栽培与选择,分化为适应于当地条件的品种,其与当地硬粒型品种通过渐渗杂交产生新的粒型为中间型的品种。在1760年以前由云南、广西一带的硬粒型地品种突变和选择成糯质型的品种,云南、广西一带是糯质玉蜀黍的起源中。曹镇北和徐文伟将中国的玉蜀黍品种划分为5个“种族”和4个可能是独立种族的类群。

形态特征

玉米一年生高大草本。秆直立,通常不分枝,高1-4米,基部各支柱叶鞘具横叶舌膜质,长约2毫米;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基部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生雄性花序大型,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雄性小穗孪生,长达1厘米,小穗柄一长一短,分长1-2毫米及2-4毫米,被细柔毛;两颖近等长,膜质,约具10,被纤毛;外稃内稃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花药黄色;长约5毫米。雌花序被多数宽大的鞘状苞片所包藏;雌小穗孪生,成16-30纵排列于粗壮之序轴上,两颖等长,宽大,无,具纤毛;外稃内稃透明膜质,雌蕊具极长而细弱的线形花柱颖果或扁球,成熟后出颖和稃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一般长5-10毫米,宽略过于其长,长为颖果的1/2-2/3。染色体2n=20,40,80 。果期秋季。

物理特性

花玉米的物理性状由粒色、粒种皮光泽、粒长、粒宽、百粒重、粒径、籽粒均匀程度和硬实率等指标组成。玉米籽粒色包括种皮糊粉层(富含蛋白质,也被称为蛋白质层)以及胚乳三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玉米成熟籽粒胚乳色是黄色白色种皮糊粉层没有色,呈透明状。玉米籽粒的色不同,玉米有黄玉米、白玉米和混玉米三种。玉米籽粒态、硬度及不同用途,玉米分为普通玉米(硬粒型、中间型、马齿型、硬偏马型、马偏硬型)和特种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两种。玉米状和大小因品种不同有所不同,一般玉米长8-12mm,宽7-10mm,厚3-7mm,如果玉米颗粒之间差异太大,会使玉米在加工过程中难以清洗和破碎。

生长习性

生长机制

果期秋季。 玉蜀黍与传统的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玉蜀黍具有很强的耐旱性、耐性、耐贫瘠性以及较好的环境适应性。

全生育期

从播种到新的籽粒成熟为玉米的一生。一般将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历的天数称为全生育期,从出苗至成熟所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产量高低与品种特征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

某一品种整个生育期问所需要的活动积温(生育期逐日≥10℃平均温的总和)基本稳定,生长在温度较高条件下生育期会适当缩短,而在较低温度下生育期会适当延长。生产上一般划分为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5类。

旱作玉米区种植式以玉米单作、春播为,由于土地幅员辽阔,生态条件变化明显。无霜期由北向南递增,玉米要种植区的无霜期130-180天,活动积温由北向南递增,平均在3100℃左右;春玉米生育期差较大,一般在100-135天之间。

生育时期

玉米一生中,外部态、部生理及代谢均会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称为生育时期。当50%以上植株表现出某一生育时期特征时,标志全田进入该生育时期。

生长环境

玉蜀黍喜光,不耐阴,是短日照植物玉蜀黍是喜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0℃、种子的温度为6-10℃、拔期的温度为15-27℃、的温度为25-26℃,灌浆的温度为20-24℃。[16]

温度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玉米生物有效温度为10℃。种子要求6-10℃,低于10℃发慢,16-21℃发旺盛,发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停止发。苗期能耐短期-2至3℃的低温。拔期要求15-27℃,期要求25-26℃,灌浆期要求20-24℃。不同玉米品种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中国早熟品种要求积温2000-2200℃;中熟品种2300-2600℃;晚熟品和2500-2800(3000)℃。世界玉米产区多数集中在7月份等温线为21-27℃,无霜期为120-180天的范围玉米是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8-10小时)条件下可以结实。[26]

光照

光谱成分对玉米发育影响很大,据研究白天蓝色等短波光玉米发育快,而早晨或晚上以红色等长波光发育快。玉米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光能力,光的饱和点高,一般玉米强度为35-80毫克CO2/dm2··小时。玉米植株高,面积大,因此需水量也较多。[26]

水分

玉米生长期间最适降水量为410-640毫米,干旱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认为夏季低于150毫米的地区不适于种植玉米,而降水过多,影响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也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虽然玉米需水较多,但相对需水量不太高,腾系数240-370,比大麦(280-400)、燕麦(340-500)、紫苜蓿(831)、三草(797)低,耗水量较为济。玉米有强大的根系,能充分利壤中的水分。在温度高,空时,叶片向上卷,减少腾面积,使水分吸收与腾适当平衡。[26]

土壤

玉米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土质疏松,土质深厚,有机质丰富的黑钙土、钙土和砂质壤土,出在6-8范围都可以种植玉米玉米苗期能生长在含NaCl0.21%的土壤中,大于植株死亡。玉米植株含有16种元素,除C、H2O2来自CO2。和都要从土壤中吸收。需要量较大的有N、P、K、S、Ca和Mg等,需要量较少的有Fe、Mn、Zn、Cu、Ba和Cl2。等。玉米从抽雄前10天到抽华后25—30天是玉米于物质积累最快、吸肥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吸收占总吸肥量 70-75%的N、60-70%的 P和 65%的K。每生产 100斤玉米籽粒需NI75-2.22千克、H2PO40.59-0.85千克和K2O1.5-1.84千克。三要素的比例为2.6:1:2。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巴西、西哥、南非、印度罗马尼亚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为一重要谷物。

繁殖栽培

种植

玉米以夏玉米为例,推“一增四改”技术:据品种要求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用耐密型品种进种植;改用免耕量直播技术,直播玉米密度适宜、群体整齐度好;改粗放用肥为测土配施肥;改人工种植为玉米机械化作业。

选用优良品种

选优质良种,一般选用具有高产潜力、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保抗倒性比较强、抗病性能好。抗倒性强的品种秆坚硬、根系发达。抗病性强的品种高群体下抗斑病,如东疏镇种植的郑单958、农大108、登海9号、鲁单981等。选用包衣的良种,种子纯度高于96%,出率高于85%,净度高于98%。若实单粒播,种子率应在94%以上。

细播种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玉米套种改直播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推广玉米机械化播种,保一播全苗,苗匀苗壮,提高均匀性、整齐度。适宜播种期为6月5-15日,一般播种45.0-52.5kg/hm2,单粒播7.50万-8.25万粒/hm2。采用单粒点播机进量直播,一次完成施肥、播种,65cm,株18cm,播种深度为5cm,播种后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竿选用耐密型品种,在中等肥力地块定苗控制为6万株/hm2,如农大108和登海9号等大穗型品种;在高肥力地块定苗控制为6.75万株/hm2,如郑单958等品种;高产攻田、示范田还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套种玉米采用直播式,要缩短玉米小麦共生期,尽量避免出现弱小苗。苗期需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另外,据需要控制浇水,夏玉米生长期降雨与生长需水同步,除田间持水量小于55%外,各生育期一般不用浇水。定苗防止过密,大穗型品种一般不能超过6万株/hm2,中穗型不能超过8.25万株/hm2,高密度容易造成空秆、病害重、倒伏等问题,导致中后期管理困难,影响产量。

定苗

玉米在三期丛苗疏,5时可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

土肥水管理

定苗后及时中耕,清垄灭茬,促进部下扎。其中,防倒的键性措施是增施钾肥、苗期控水和防止过密。玉米深才能株壮和抗倒能力强,土壤旋耕2-3年后要深翻1次。深松土壤35cm,分次施氮肥,增施有机肥。

在测土掌握地力的基础上,标产量9000kg/hm2以上,施肥量为速效氮150kg/hm2以上、速效磷60kg/hm2以上、速效钾75kg/hm2以上,有条件的增施硫酸锌22.5kg/hm2作底肥。

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粒肥。苗肥在玉米前沿幼苗一侧沟,将全部磷、钾、硫、锌肥与氮肥总量的30%左右深施15-20cm,以促壮苗;在玉米大喇叭期(龄指数55%-60%,第11-12)重施穗肥,追施控制在总氮量的50%,以促进穗大粒多;在籽粒灌浆期追施粒肥,控制在总氮量的20%,以增加千粒重、增强叶片作用。施肥式为沟施或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水分管理上,应均匀灌溉,推荐小畦隔沟交替灌溉的水技术;全生育期在110d左右,要求玉米播种后苗期、抽雄期、灌浆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在80%以上,确保光热资源充足。

病虫防治

叶苗期应加强蚜虫的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可湿性粉2000倍液进喷雾防治;大喇叭期用50%辛硫磷乳300mL/hm2与70%多菌灵可湿性粉1125g/hm2混兑水450kg/hm2,对病虫害一次性防治,可以减少玉米生长后期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出现的双斑萤甲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防治;对雄期出现的玉米螟选用敌百虫1000倍液进,或辛硫磷颗粒22.5-30.0kg/hm2撒入防治。

及时预防玉米粗缩病,选用农大108、浚单20等抗病性强的品种;将玉米播种式由套种改为直播,避虱高发期;在玉米苗期多次喷施扑虱灵或氧化乐果等药杀灭灰虱,切断粗缩病的传播途径;推迟间、定苗的时间,发现粗缩病株及时拔除。灌浆期要注意防治玉米斑病、锈病的危害,及时浇水,保护好叶片

除草可用40%乙莠水2250mL/hm2,兑水450kg/hm2,在早、晚无时均匀喷洒进除草。

适时收获

与贮藏夏玉米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初。当苞干枯,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且含水量低于32%时,选用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大量实践明,玉米晚收可增产750-1500kg/hm2,千粒重增加15%以上。当籽粒含水量小于14%时,选择干的场地贮藏。

种类介绍

玉米玉米的品种类型很多,用途分,有粮用饲用品种、菜用品种(包括糯质型、甜质型、玉米笋型)、加工品种(甜玉米玉米笋)、爆粒型品种(爆米专用品种)等。

要品种

玉蜀黍的品种类型很多,用途分,有粮用饲用品种、菜用品种(包括糯质型、甜质型、玉蜀黍笋型)、加工品种(甜玉蜀黍玉蜀黍笋)、爆粒型品种(爆米专用品种)、成单922等。

普通春玉米品种(部分)

MC838

1938

京科995

陇研599

亚创959

298

隆特166

隆黄1902

禾创5号

富友999

富友396

东单6531

18

1818

中科613

中科612

鑫联鑫638

强盛281

80

隆特177

隆黄1903

隆黄1901

粒粒金701

金博士917[27]

京科968[22-23]

276[17]

辽单565[19]

华农866[20]

亚种分化

夏播玉米品种(部分)

北农486

智研533

中科513

东科301

中元211

中金4688

中地159

中单153

丰820

伟科931

天泰716

硕秋702

秋乐821

齐单881

齐单633

1850[27]

郑单958[14][18]

/

/

/

鲜食甜玉米品种(部分)

BM492

京双甜382

BM4192

圣甜1365

斯达甜231

先甜18号

佛甜10号

斯达甜230

京科甜365

华耐甜782

亨甜301

甜脆808

甜13

仲鲜甜102

农甜88

广良甜27号[27]

鲜食糯玉米品种(部分)

瑞禾白糯80

农科328

斯达糯60

华耐甜27号

佳农861

澳甜糯75

润甜糯618

润糯622

东甜糯800

东甜糯100

东糯88

彩甜糯1702[27]

万糯2000[21]

/

/

/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果实玉米子粒由表皮胚乳胚芽根冠四部分组成。依据其结构特性,其深加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指干磨玉米,产品要用于各类食品、饲料和发酵工业。湿加工是采用物理法将玉米子粒分为玉米浆、玉米淀粉、玉米胚芽玉米麸质蛋白及皮层纤维等五种产品,其中玉米淀粉为要产品,可以直接食用或再加工,所有这些产品广泛用于食品、纺织、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业。

挑选指南

玉米第一,先看子。如果是青色的,说明玉米很新鲜;如果发黄发干,说明玉米熟过头了。

第二,轻掐玉米粒。新鲜的玉米玉米粒水分足,很饱满,用指甲能掐出水。反之,过熟的则会瘪进去。

第三,闻气味。天热时买玉米,若闻到酸臭味,说明变质了。

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秸秆粉碎还田,可通过土壤中微生物作用,缓慢分解并释放出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分解过程中成的有机物和腐殖质可以为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生物提供原料,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壤肥力。玉米秸秆作为家畜饲料是秸秆中一种最为高效的利用式,并可以带来一定的济效益。玉米秸秆加工后作为饲料被利用产生的副产品粪便是很好的农田原料。直接利用秸秆资源制备沼可有效的缓解农村能源短缺问题。粉碎玉米秸秆后,一定比例加入磷肥、氨肥、石灰和水,进发酵。发酵的熟料装袋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如鸡腿菇、蘑菇等,生物转化率可达到70%-100%,废弃物可用作农家肥。玉米秸秆新型饮料,色泽鲜明,有秸秆特殊的香,酸甜可的特点,并具有优良感和均匀的组织状态。

玉米须

玉米须玉米须又称“龙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故有着“一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

玉米须中含有粗纤维、粗蛋白、多糖和粗脂肪。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玉米须的化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玉米须中总酚和总花青素的含量在其乳熟期时达到最高,抽丝期的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最高,但是甜玉米和白玉米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都在吐丝时期最高。

研究表明,玉米须的水提物可以减小体草酸钙结晶的体积;而玉米须中黄酮提取物可明显降低痛风关节炎模型大关节肿胀程度,具有抗痛风作用。

通过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葡萄糖摄入来控制餐后高糖被认为是治疗T2DM和相并发症的有效法。富含酚类和黄酮类化物的玉米须提取物常被报道为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玉米须乙酸乙酯萃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过氧化氢或甲氧乙二醛诱导的活性氧水平,降低大腺β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改善胰岛素、葡萄糖激酶和十二指肠同源盒-1的mRNA表达,增强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从而调糖。

玉米研究表明,玉米须的水提取物不仅可以降低高脂血症糖,还可以改善脂和液流变玉米须中的总黄酮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清总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固醇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固醇水平。

食用价值

玉米玉米属禾木科植物五蜀黍,玉米籽粒由胚乳、皮、尖端等组成,其含量分为82%、12%、5%、1%。玉米种子胚乳,具有很高的养价值,每100g中含脂肪4.6g以上、蛋白质8.2g、碳水化物70.6g以上、粗纤维1.3g以上、钙17mg以上、2.0mg以上、磷21mg以上、尼克酸2.4mg以上、核黄素0.14mg以上。淀粉要存在于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灰分。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稻米、小麦的5-10倍,在所有食中,玉米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玉米中含有的核黄素等高养物质,对人体是十分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特种玉米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养成分也比老玉米高很多。

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的要特点如下: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可达28%;糊化温度高(62-72℃),具有较好的抗剪切能力;颗粒紧密;脂类化物含量多,易成直链淀粉-脂类化物。淀粉约占玉米籽粒干重的70%左右,是玉米籽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物理、化法可以将淀粉转化为低分子化物或高分子聚物,可以作为良好的加工原料。玉米淀粉的提取技术要有干法和湿法2种加工法。与干法相比,湿法由于其加工出的产品更纯净,副产品更容易回收,可操作性强,更能满足市场需要,便深加工,因此湿法是玉米加工所采用的的要加工式。

推荐菜品

糯香玉米

原料:糯米玉米粒、排

做法:将腌制排放置于提前浸泡糯米中,混均匀,再加入玉米粒及调料等,进制。

清热

原料:玉米3白果50克、猪肚1个、生姜3

做法:玉米洗净,连衣、须切段状;白果去壳、去衣、洗净;猪肚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大煲沸后改小,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番薯粟米鸡蛋汤

材料:番薯1个、甜玉米1或剥好玉米粒50g、鸡蛋2个(2-3人份)。

烹调法:番薯削皮、切小丁。甜玉米剥粒(超市有剥好的玉米粒,跟红萝卜粒、豌豆粒混一起卖的,也可以),然后用刀轻轻砸碎以便烹;如果住宿地有搅拌机,可用搅拌机处理成粟米蓉。锅加水,加入番薯丁、碎玉米粒,文至熟透、绵烂,打入鸡蛋搅拌成蛋汤,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松茸菌元贝玉米

原料:松茸4-6朵、香菇4朵、干贝1小把、去皮鸡肉200克、竹荪40克、玉米1、红萝卜1小段、姜3

做法:松茸香菇干贝竹荪略洗后提前浸泡2小时,玉米切小段,红萝卜切滚刀块;上述材料一起放进汤煲里,大煲滚后再煲1小时,调味后食用。

玉米须

玉米须茶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1小时,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龙须感不错,下去甜丝丝的,有泄热通淋,平的功效。可用于结石胆囊炎患者日常调理饮。

药用价值

据《本草纲》记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甘平无毒,能调中玉米花粉胚芽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玉米黄酮,常食用玉米制品可延缓人体衰老,增强人的体力和耐力。玉米果糖浆能防止牙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助功效。将玉米变性淀粉涂于人体烧伤处可使患处不产生疤痕。玉米淀粉还是良好的生产青霉素的培养基。氧化后的玉米右旋糖制成的山梨醇膏,可用于制备抗坏玉米还有美容瘦身的作用。与大豆、小麦相比,玉米的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碳水化物含量较高,因而玉米制品越来越受到健身以及减肥人士的青睐。

玉米

玉米要成分中膳食纤维占含量最高。但是,由于玉米皮的感粗糙、水溶性差,不受大众欢迎,并且膳食纤维成分未被充分利用,导致浪费。玉米膳食纤维的具有降脂,降压,降低肠道疾病的可能等作用。

玉米蛋白粉

玉米玉米蛋白的要存在式有玉米醇溶蛋白、玉米谷蛋白2种,它们都是水不溶性蛋白。玉米醇溶蛋白湿润性、黏结性、持水力、成膜性良好,可以作为药片的包衣,隐藏药片本身的气味,也能够使药片的坚硬程度增强一倍之多,还有防潮、防静电、保鲜、抗氧化和一定的抑菌作用,使其在食品、药品和生物降解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玉米胚芽制油

玉米胚芽油亦称玉米油,是玉米油酸、磷、色、蜡和炼制成的。每100kg玉米含8-10kg胚芽,每100kg纯胚芽含35-40kg油脂,是大豆含油量的2倍。通常玉米油色为金黄、呈透明状,有新鲜玉米的香味。与生、菜籽和葵籽油相比,玉米油含有更高的养价值,其蛋白质、矿物质、卵磷脂、维生素A、D、E等含量十分丰富,还含有30%的油酸、57%的亚油酸等,在婴幼儿生长管疾病的防治以及抗衰老面具有显著功效,对防治夜盲症、干眼病以及治疗气管扩张、皮炎等具有良好功效,最新的研究表明,玉米胚芽油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玉米淀粉制糖

中国淀粉制备的糖类产品多达24个,如销量很高的木糖醇、麦、麦糖饴、液体葡萄糖等,特是木糖甜度高,不会导致龋齿,被广泛用于口香糖、糖果、饮料等的制作当中。淀粉糖的重要产物结晶葡萄糖,也随着淀粉糖的发展而逐渐在化工、发酵、食品、医药等业中发展。随着生物水解技术的研究,现在已完成了酶酸法到双酶法的技术转变。

玉米淀粉酿

玉米据生产实践,玉米淀粉适于酿造淡爽型啤和高料的啤,与大米生产的啤感差异并不明显,比大米的消耗量低。玉米淀粉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很低,使用玉米淀粉可显著延长啤的储藏期,降低啤的色度,提高啤气味的稳定性。张宁等通过对玉米、去脐、干,得到处理后的玉米,再利用玉米过程中的水解酶系,进一步降低了玉米中的脂肪含量。玉米淀粉溶解性极强,可全部转化为可溶性物质,因此能被高效利用。

应用于石油化工

汽油在加入燃烧值较高的乙醇后,能使汽油更加充分地燃烧,减少污染物CO和SO2的排放,从而改善大气环境。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燃料乙醇利用玉米(或其他谷物、糖类等)作为原材料,利用生物发酵的原理,生产出纯度超过99.5%的无水乙醇,将燃料乙醇与汽油以恰当的比例混,制作出乙醇汽油。除了制作燃料,玉米还可以用于修复遭受石油污染的土壤。将化成、微生物产生以及通过植物提取等不同来源的表面活性以10000mg/L的浓度添加到土壤中,能够强化玉米土壤中石油烃的修复。通过试验发现,向土壤中添加了表面活性和大豆卵磷脂后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石油烃的减少量分增加了12%和19%,而加入化表面活性后,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多环芳烃在玉米植株的积累无明显变化。该技术便实用,是环境友好型治理式,可广泛用于治理石油对土壤的污染。

变性淀粉的研究

玉米改变淀粉的某些物理或化特性,生产的淀粉被称为变性淀粉或改性淀粉。变性淀粉的处理过程一般是切断、氧化、重组淀粉分子或入取代基使淀粉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处理法的不同,可将改性淀粉分为物理改性淀粉、化改性淀粉、基因改性淀粉、酶法改性淀粉、复改性淀粉。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变性淀粉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如高黏度、稳定的糊液冻融性等),成为了食品、医疗卫生、造纸、纺织和细化工、建筑等领域新型的重要原材料。在食品业,可以将变性淀粉作为增稠,提高食物的品质状态;在造纸业,作为黏结、施以及助,可以提高印刷性能,改善纸张的品质特性;在纺织业中,改性淀粉可用于代替乙烯浆料,这种浆料对人体无毒无害,而且不会污染环境空

抗性淀粉的研究

抗性淀粉既有原淀粉的细腻感又有膳食纤维的功能,具有特殊的养价值和特殊生理功能,因此抗性淀粉是一种良好的食品添加。近年来玉米抗性淀粉被国外竞相发。

植物文化

有一种说法: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则是玉米文明。而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发源地,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多年前,这里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历史也已有3500年。考古家已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间玉米文化的遗迹,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猎活动日渐稀少的同时,逐渐始采摘野果并过渡到人工种植玉米的过程。

悠久的玉米文化历史使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的锤炼达到了极致。在西哥,不仅有白色玉米黄色玉米,还有深蓝色的玉米墨绿色的玉米紫红色的玉米,还有红、蓝、绿、白、黄间杂排列的五彩玉米西哥人制作的玉米食品的种类已丰富得数不胜数,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创造。

玉米崇拜—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对西哥人来说,玉米绝不仅仅是食物,而是物,是千百年历史中印第安人宗教中崇拜的对象。古印第安谱中,有好几位玉米,例如辛特奥特尔玉米、西洛嫩女、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西哥民间有许多玉米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的诸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玉米做成的。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西哥历史,与玉米的进化同步前进。西班人入侵后,曾费巨大财力在西哥推广小麦种植,在土地和资金面均提供优惠条件,但玉米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在西哥却始终未曾改变。古印第安人,甚至直到现在的一部分印第安人的生活,都是紧紧围绕着玉米的种植与收获来组织和安排的。印第安人部落和村社,都将玉米磨房设置在村镇中,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房就成了全村的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从而又使它与“权力”联系在一起。

玛雅人的太阳历中,就是以太阳的位置和玉米的种植将一年划分为9个。人们辛苦一年后最愉快最欢庆也是最轻松的日子,是在第二个叫做“成熟”的,相当于8月2日,这是玉米始成熟的时候,也是人们始享受嫩玉米的时。印第安人在收获玉米之后,要围着大堆的玉米宗教仪式和欢庆活动,如用羊羔、饮料祭祀玉米等。这样的欢庆活动要持续一个月,直到玉米全部收获完毕。就是在农村其他日中,玉米也是作为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被摆上祭坛供奉,有时人们还用五彩玉米粒组成宗教画面或用来占卜。

玉米在现代西哥社会,由于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全国要规划出大面积的土地种植玉米,各地区再据各自的候与土壤特点种其他作物,具体到农村基层,则完全玉米田面积的大小成大小不等的村落。西哥的文明史几乎是与玉米的进化和发展同步前进的,它深深渗入到西哥社会的组织式、人的生活式及思维式之中。

诗人、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古印第安的诗人们写过许多歌颂玉米的诗歌,其中一部分流传至今。在西哥著诗人、1990年诺贝尔文奖得帕斯的诗歌中,也曾反复出现玉米的意象,如《在石与之间》中的诗句:“你克制、忍耐、生活/宛似鸟儿/从一把玉米炒面到一坛玉米稀饭。”在《太阳石》中,他更是满怀激情地唱道:“你的玉米裙在飘舞歌唱/你水晶的裙子、水的裙子……”。

在造型艺术中出现的玉米玉米象更是自古就有,考古发掘又屡有新。现代艺术家们的作品则推陈出新,在更高层次上赋予人们全新的感受。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当属西哥国立自治大系大楼上的巨幅壁画《生命、死亡与四要素》,作者为西哥著壁画家弗朗西斯科·埃朋斯。画中的“四要素”指水、、土、,这是一幅隐喻印第安土著人生活的作品,而玉米就在这幅巨作的中位置,我们好像能体会到玉米在水的培植滋养下同生命与死亡紧密相的生动含义。

玉米文化在西哥得到有识之士的呵护和弘扬。2003年3月,由西哥城人民文化博物馆协同全国土著人会、查平戈大等单位办了以“没有玉米,就没有我们国家”为题的展览会,这个展览将历时8个月。在展览会的说明书上,有这样的警句:“玉米西哥文化的基,是西哥的象征,是我们无穷无尽的灵感的源泉。”“我们创造了玉米玉米又造就了我们。我们永远在相互的哺育中生活。我们就是玉米人。”

产量价格

2018年,中国玉蜀黍产量25733万吨。[4]至2020年10月,现货玉蜀黍的均价最高超过2600元/吨,创下了近4年以来的新高。玉蜀黍淀粉价格上涨到2900元每吨左右,上涨幅度超过30%。

2022年,中国全年玉米种植面积4307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5万公顷;玉米产量27720万吨,比上年增产1.7%。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玉米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352 千卡
蛋白质8.8 g
脂肪3.8 g
碳水化74.7 g
不溶性膳食纤维8 g
2 mg
95 mg
244 mg
262 mg
10 mg
0.51 mg
2.2 mg
0.26 mg
1.85 mg
4.1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27 mg
维生素B2(核黄素)0.07 mg
烟酸烟酰胺2.3 mg
维生素E8.23 mg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