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禹余粮

禹余粮,本品为块状集体,呈不规则的斜块状,长5~10cm,厚1~3cm。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体重,质硬。微,无味,嚼之无砂粒感。使用于涩肠止泻,收敛止,止带。【通用称】禹余粮药典 【拉丁称】LIMONITUM药典 【汉语拼音】Yu Yu Liang 【中英】禹粮石;白余粮;......
目录

药品名称

【通用称】禹余粮药典

【拉丁称】LIMONITUM药典

【汉语拼音】Yu Yu Liang

【中英】禹粮石;白余粮;

所属类别

中药>>中药材>>收涩药>>敛涩肠药

古籍出处

农本草

基原

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矿,含碱式氧化[FeO·(OH)]。产于浙江广东等地。全年可采。拣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用。

炮制

禹余粮 除去杂石,洗净泥土,干,即得。

禹余粮 取净禹余粮,打碎,照法(附录ⅡD)至红透。

每100kg禹余粮,用30kg。

性状

本品为块状集体,呈不规则的斜块状,长5~10cm,厚1~3cm。表面红棕色、灰棕色或浅棕色,多凹凸不平或附有黄色粉末。断面多显深棕色与淡棕色浅黄色相间的层纹,各层硬度不同,质松部分指甲可划动。体重,质硬。微,无味,嚼之无砂粒感。

贮藏

置干处。

药性

甘、涩,平。归

应用

1.久泻,久痢

本品甘涩性平,能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者,常与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崩漏便血

本品质重味涩,能收敛止下焦出血证。治崩漏,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千金》);若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可用于气虚失摄之便血者。

3.带下

本品入下焦,能固涩止带。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海螵蛸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止带。

用法用量

服,10~20g。

古籍摘要

1.《农本草》“下赤白。”“漏下。”

2.《本草纲》“催生,固大肠。”又云“禹余粮,手足阳明重剂也。其性涩,故下焦先后诸病。”

化学成分

本品含氧化及磷酸盐,尚有Al、Ca、Mg、K、Na、PO4、SiO4和粘土杂质。

药理作用

100%禹余粮的生品、品、品水液能抑制小肠蠕动。生品禹余粮能明显缩短凝时间和出时间,而品则出现延长作用。据报道禹余粮能促进胸腺增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急性呼吸困难

下一篇 礜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