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症状百科   
[0]

高耸而对称的T波

膜下导致T波高耸而对称。运动起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后,可使膜下缺,T波向量向着V4、V5导联(膜面),因此这些导联及邻近导联中T波增高、对称及呈箭头样改变。T波 运动起的冠状动脉机能不全,使膜下及外膜下发生急性,从而导致了T波态和向性改变。⑴膜下 T波高耸而对称 运动起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后,可使膜下缺,T波向量向着V4、V5......
目录

病因

T波 运动起的冠状动脉机能不全,使膜下及外膜下发生急性,从而导致了T波态和向性改变。

诊断

膜下 T波高耸而对称 运动起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后,可使膜下缺,T波向量向着V4、V5导联(膜面),因此这些导联及邻近导联中T波增高、对称及呈箭头样改变。此类改变常伴有膜下损伤的ST段下降,Q Tc缩短。此时T波振幅增加,10%的冠病患者可超过0.5mV或平静时幅度的3倍。 ⑵外膜缺 T波倒置 外膜下缺时T波向量外膜面,向V4、V5导联,这些导联及其邻近导联出现T波倒置,呈双支对称及箭头样改变。T波倒置可以单独出现,或者与ST段及U波异常同时出现。即当同一导联(V4、V5)中,如果ST段下降和T波的对称性倒置同时存在,说明既有膜下损伤又有外膜下缺。V5导联的T波倒置常常出现较晚,一般在运动试验完毕后几分钟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长达40分钟且伴有Q Tc延长。 单独的T波倒置出现在下列情况时常提示冠状动脉机能不全: ①倒置T波呈明显箭头状、对称,并且ST段停留在等电位线上较长时间(>0.12秒); ②Q T间期延长; ③运动后T波倒置的程度大于立位及安静时过度通气30秒的电图记录; ④运动后T波倒置伴有相对缓慢的率; ⑤在Ⅰ导联发生T波倒置(说明QRS T夹角增大),当倒置的T波伴有ST段下降时,这种倒置T波常常出现较晚,即T波倒置发生于ST段下降之后,即运动后ST段下降已消失或正在消失之时,T波倒置才出现。 ⑶生理性T波倒置 T波倒置有时是运动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其特点是: ①T波为不对称的箭头样改变; ②无Q T间期延长; ③ST段停留在基线上的时间不长; ④T波倒置的深度<0.2mV。 生理性T波倒置见于以下因素: ①通气过度; 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③动过速对的影响; ④正常宽大的QRS T夹角更加增宽,此时电图有以下特征:平静电图为较高的R波伴有较低的T波;运动时T波更低或倒置,尤其动过速时;服钾盐可以预防发生;多见于瘦长无力型体型,T波倒置也可见于肥胖的青年人。

鉴别

①T波改变阳性率为6.34%(523/8 248),50岁以下占95.60%(500/523)。②T波改变出现在Ⅱ、Ⅲ、aVF导联占43.02%(225/523),Ⅱ、Ⅲ、aVF及V4~V6导联占53.35%(279/523),其他导联占3.63%(19/523)。单项T波改变占72.85%(381/523),伴ST段轻度下移占27.15%(142/523)。③T波低平占89.87%(470/523),双峰或倒置占10.13%(53/523)。④T波改变判为功能性占99.24%(519/523),其中去除生理诱因T波自恢复144例,T波正常变异14例,平运动试验阴性195例,普萘洛尔试验阳性166例。病理性T波改变占0.76%(4/523),为运动试验阳性者。结论 特勤人员T波改变常见,多见于50岁以下者,大多数为功能性。采用“四步鉴法”即“找生理诱因、识正常变异、做好鉴试验、综资料定性”能较准确鉴,可作为健康鉴定一项参考指标。

膜下 T波高耸而对称 运动起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后,可使膜下缺,T波向量向着V4、V5导联(膜面),因此这些导联及邻近导联中T波增高、对称及呈箭头样改变。此类改变常伴有膜下损伤的ST段下降,Q Tc缩短。此时T波振幅增加,10%的冠病患者可超过0.5mV或平静时幅度的3倍。 ⑵外膜缺 T波倒置 外膜下缺时T波向量外膜面,向V4、V5导联,这些导联及其邻近导联出现T波倒置,呈双支对称及箭头样改变。T波倒置可以单独出现,或者与ST段及U波异常同时出现。即当同一导联(V4、V5)中,如果ST段下降和T波的对称性倒置同时存在,说明既有膜下损伤又有外膜下缺。V5导联的T波倒置常常出现较晚,一般在运动试验完毕后几分钟出现,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长达40分钟且伴有Q Tc延长。 单独的T波倒置出现在下列情况时常提示冠状动脉机能不全: ①倒置T波呈明显箭头状、对称,并且ST段停留在等电位线上较长时间(>0.12秒); ②Q T间期延长; ③运动后T波倒置的程度大于立位及安静时过度通气30秒的电图记录; ④运动后T波倒置伴有相对缓慢的率; ⑤在Ⅰ导联发生T波倒置(说明QRS T夹角增大),当倒置的T波伴有ST段下降时,这种倒置T波常常出现较晚,即T波倒置发生于ST段下降之后,即运动后ST段下降已消失或正在消失之时,T波倒置才出现。 ⑶生理性T波倒置 T波倒置有时是运动起的正常生理反应,其特点是: ①T波为不对称的箭头样改变; ②无Q T间期延长; ③ST段停留在基线上的时间不长; ④T波倒置的深度<0.2mV。 生理性T波倒置见于以下因素: ①通气过度; 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③动过速对的影响; ④正常宽大的QRS T夹角更加增宽,此时电图有以下特征:平静电图为较高的R波伴有较低的T波;运动时T波更低或倒置,尤其动过速时;服钾盐可以预防发生;多见于瘦长无力型体型,T波倒置也可见于肥胖的青年人。

预防

T波改变常见于等疾病,但是要结临床症状,进对症治疗.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羊肚菜

下一篇 羊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