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羊胲子

羊胲子羊哀,百草,是山羊中的草结。味淡性温,无毒要产于四川。具有降逆、止呕、解百草毒的功效。适用于噎反胃噫气、晕船呕吐草药中毒等症。【出处】:羊胲子 (《纲》)。【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中的草结。【药材】如弹,大小不等,常见者直径为2~3厘米。外表灰黑色,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微带光泽。质轻松,体不沉重,无臭。以个大、体轻、色暗、有光泽者为佳。产于四川。其他地区亦产。......
目录

版本一

【出处】:羊胲子 (《纲》)。

【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中的草结。

【药材】如弹,大小不等,常见者直径为2~3厘米。外表灰黑色,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微带光泽。质轻松,体不沉重,无臭。以个大、体轻、色暗、有光泽者为佳。产于四川。其他地区亦产。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

【功用治-羊胲子的功效】①《纲》:治翻。 ②《纲拾遗》:解百草药毒,治噎

【用法与用量】服:汤,3~5分;或入

【宜忌】《四川中药志》:炽,无气滞者勿服。

【选】治翻羊胲子(存性),每一斤入枣肉、末一半,和匀。每服一钱,空沸汤调下。(《摘元》)

版本二

【出处】出自《本草纲》1.《纲拾遗》:羊哀,惟山羊有之,胡羊不能成也。亦牛黄狗宝之类。牛黄细腻而疏松,且香烈,故以黄狗宝白而坚凝如石,故以宝;此则如烂草团成,轻松而羶,人多惜其不能如牛黄狗宝美,故哀之,因曰哀。《宦游笔记》载:军于羊中得石子,鲊答,鸭卵,色紫黄,两头有二白圈,如黄豆,有束带,宽如韭,色青蓝,束带上亦二白圈,质细如,滋润如水。《辍耕录》亦载:鲊答,产

【拼音】Yánɡ Hǎi Zǐ

【英文】Nodules in Goat Stomach

羊哀、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中的草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Capra hirc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山羊时剖取喟,如其中有草结,取出洗净,晾干。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大,狭长。雌雄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

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雨水,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层的绒毛。前后肢两间具有一腺体,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种颇多。

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性状

1.如弹,大小不等,常见者直径为2-3cm。

2.外表灰黑色,略现细小草筋状物质,微带光泽,质轻松,体不沉重,无臭。

3.以个大、体轻、色暗、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味淡;性温

归经

【功能治】降逆;止呕;解百草毒。反胃噫气;晕船呕吐草药中毒

【用法用量】服:汤,0.9-1.5g;或入

【注意】盛者服。

各家论述

1.《纲》:治翻

2.《纲拾遗》:解百草药毒,治噎

【摘录】《中华本草》

功效作用

羊胲子的功效与作用

①《纲》:"治翻。" ②《纲拾遗》:"解百草药毒,治噎。"

羊胲子的用法用量

服:汤,3~5分;或入

羊胲子忌注意

四川中药志》:"炽,无气滞者勿服。"

羊胲子的选

治翻羊胲子(存性),每一斤入枣肉、末一半,和匀。每服一钱,空沸汤调下。(《摘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羊脂

下一篇 肺部化脓性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